”好像是传说中曾经收留过贾诩的董卓军的将领看他年纪,大概四十上下,一脸浓密的长须,双目却没什么锐气。
“段将军是太尉、新丰县侯段颎音囧的胞弟”淳于壮介绍道。
我恍然大悟,连忙点头:“难怪,我听着耳熟得很,继续。”
“段将军历任中郎将、宁辑将军,曾在弘农、陈留等地屯兵,军规严整,与民无犯,在司隶、凉州颇有声名,董卓伏诛后,段将军辞官归乡,听闻主公招贤,这才参加了凉州的武考,被录为第一等。”
说起来,这货其实已经当过不小的官了啊
我正想着如何安置这位大叔,却看到白发随手提笔写了几个字,就搁下了毛笔,于是示意站在我身后的梁聪把纸拿来。
白发的笔力和他的轻功一样,都是轻飘飘的毫无分量。
白纸上写了十来个小字:“段韦他听的是音,不过估计可能也不认识煨字,中庸,多疑,依顺强者而已。”
看到他的评价,我很快有了想法,随即对段煨道:“段将军乃凉州名将世家出身,也曾任朝中高官大将,能来助我一臂之力,我是极其高兴的。这样吧,你熟悉凉州郡国,就先任张掖太守吧,嗯,彦方先生,我记得张掖还有属国的是吧”
王烈点头:“有张掖属国及张掖居延属国。”
所谓属国,是为归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民族而设的安置地,根据地盘的大小,有郡级和县级,在属国内实施“一国两制”,保持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可以理解为两汉时期的特别行政区。
“凉州郡民本就不多,段将军,你就将这两个属国一并辖管了吧”我朝他征求意见。
“是,”他露出了笑容,“多谢凉公信任属下必当尽心竭力为凉公治理张掖百姓”
“对了,张掖处于凉州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你如果有心,不妨做些商旅,促进一下双方的经济发展。”我对他谆谆教诲。
“经济发展”他愣了一愣。
我忍不住皱起眉头:“哦,就是说要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贸易来往,把他们的好东西引进来,把我们的好东西卖出去。”
“哦”他连连点头,“属下一定照办。”
“把我的话也带给庞柔。”我想起了那位留在陇城的年轻人。
“是”他重重抱拳。
淳于壮看这边的谈话告一段落,又道:“这位姓袁名涣,字耀卿,是前司徒袁滂之子。”
“袁涣”我皱起眉头看他:那边刚杀了袁绍,怎么就有袁家人来投奔我了
这人三十五六的样子,脸色白净,蓄了半尺短须,双目锐利有神,仿佛能看透人的内心。
“在下是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并无关联。”袁涣真的看透了我内心的疑惑,主动出声解释。
“原来如此,”我点了点头,“不知耀卿先生之前任过何职”我没有问他是否当过官员是因为他本身是个官二代。
“在下曾任郡中功曹,转任谯县令,之后被袁术所征辟,做了一年他的幕僚,在他成帝后辞官归乡至今。”他淡淡地总结了自己的履历。
我又皱起了眉头:这货竟然是袁术的幕僚难怪有些眼熟他肯定在三国无双的袁术消灭战里当过大众脸
“凉公莫不是怀疑在下是汝南袁氏的人”看到我些许的犹豫,他单刀直入毫不遮掩。
我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毕竟你们都姓袁,而且还辅佐过袁术,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吧。”
“不奇怪。”他也坦诚地表示肯定。
“耀卿先生家学渊源,在江淮士人之间颇有声名,必是一代名臣。”王烈敛须道。
白发的纸又送了过来:“袁换,有德,有节,正直不屈,非明主不能用。”
我忍不住哈哈而笑:“白毛,你这句话简直就是在逼我啊”
白发翻了个白眼,没有说话。
“好个有德有节”我轻轻在案几上一拍,“耀卿先生,你就暂为我的功曹从事,负责大小官员德才品行及功绩的考量。”
袁涣眼中似乎一亮,却没有立刻拱手称谢:“涣之为人,可是直率得很,恐怕会经常令凉公不快。”
“我不怕直率的人。”我挥了挥手,“因为我已经见得太多了”
别的不说,程昱、贾诩、秦阵、拓拔野、加上典韦,哪个不是经常令我不快的货
我也没觉得自己快要被气死啊。
怒压20大洋德国3-0美国
10首批招录公务员
“这一位,姓董名正,字季中,弘农人,年二十六,参加凉州武科第二被录,而且以八十八分的成绩列为凉州武考文科第一。”淳于壮继续介绍。
“在下董正,拜见凉公”董正从坐席上站起,按规矩行礼。这人方方正正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身材虽然骨架不小,肌肉结实,但我没看出来他有多大的力量。
“既然是弘农子弟,为何去凉州考试”我怀疑他跨区考试是因为凉州分数线比较低,竞争力比较弱。
“凉公有所不知,”出声解释的人却是段煨,“季中早年便跟随于我,因而近来都在凉州做事。”
我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安排去京兆做个都尉吧”
“多谢凉公知遇之恩”董正欣喜地一揖到地。
我安排完毕之后才想起忘了参考白发的评价,只见那张纸上写着:“董正,太平官吏,无大才,有心思。”
既然没有大才,那就让他去做个地方官吏吧。
“这一位,是董正的胞弟董遇,字季直,以凉州文考第二的成绩被录取。”
“第二不错。”我笑着看去。
董遇的脸型和他兄长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在眉眼上有些明显的区别董遇的眉毛较淡,双眼也小了些,看起来性格要温顺许多。
“董遇比起其兄,不喜多言,但胸中文才可比他这个哥哥要渊博许多,”作为老领导的段煨并不太避讳,“在遇到属下之前,他们兄弟两个经常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道经典,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董正甚至因此嘲笑他。”
“是,季直自幼酷爱读书,学识远胜于我,”董正也坦然承认,“我这个当兄长的其实有些投机取巧好吃懒做之嫌”
如此诚实地自贬,让我立刻对他这个做兄长的人品肃然起敬:“季直是吧你主要学的是哪些经典”
董遇张了张嘴,声音却不太大:“遇对儒道两家的经典都有所涉猎。”
gu903();“你的年纪应该不大吧”我看他这么羞羞怯怯的模样,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