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节(1 / 2)

玉宸金章 一炁化三清 2094 字 2023-08-13

“这是自然。”

玉宸点头答应,又是想到什么,问道:“不过,陛下在那方宇宙的化身,似乎无有主观意识,我这次前去,恐怕要革新天地。若是引起陛下化身本能反应,恐怕收不住手。”

对于玉宸的担忧,地母显得非常大方:“无妨,哪怕你将我那化身斩了也没关系,于我而言,你只要不更改根器和轮回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就好。”

说完,地母便散去神域,消失在玉宸的面前。

回到碧游宫中的玉宸,取出自身碧玉瑶光如意,接引上清道炁。

松开手,如意遁入虚空,立于蓬莱岛、碧游宫、上清道炁、诸多弟子门人,以及隐匿于虚空之中,贯穿宙光的古树之间,成为联系诸多力量的中枢。

玉宸端坐如意之下,默默运转上清道炁,维持其力量,而后对着西方伸手一招。

西方大地之上,一座凝聚庄严、神圣、金刚、不坏等等概念的神山上不断摇晃,内里飞出四道剑光,端坐其上的佛陀看了一眼,微微松了口气,便不再言语。

召回诛、戮、绝、陷四口剑器的玉宸将其拿在手中,指尖上清道炁翻滚,剑器化作微光,好似游鱼在浪潮之中游走。

伴随着玉宸吐纳,剑器气息越发微弱、内敛……

见玉宸召回四口剑器的诸多道境修士、天神大能,乃至九天之上的天帝,都忍不住落下目光。

可他们等了三十多年,也不见玉宸有丝毫举动,而就在他们纷纷放松警惕的时候,玉宸顶上碧玉瑶光如意轻轻一晃,垂下道道清气,遮住玉宸身形片刻。

这样刹那的遮掩,在过去也有几次,甚至有人动手试探,都是被玉宸以四口剑器逼退回去。

因此,再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众人也没有任何表现,唯有九天之上的天帝若有所思,可他在短时间内也不好确定。

另一边,玉宸离开自身宇宙之后,依靠通天道人作为坐标,迅速找到了新的宇宙。

他手持四口剑器凝聚的青色宝剑,站立在通天面前。

两个宇宙的时间差,以及混沌中的停留,让玉宸同通天交汇的时候,通天已经再次待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期间通天道人,一直隐匿在虚空之中,默默吞吐元气,演绎四口剑器,以微弱、内敛的剑意,流入虚空之中。

而关于他的传闻,也是在此方宇宙内流传看来。

有人将其视作是仙道真君,有人将其视作佛门佛陀,还有人将其认作毁灭的化身。

为此,通天也是同其余几位道君化身交手数次。

见到玉宸到来,通天笑道:“总算来了,再不来,我都要忍不住动手了。”

“那就再等等?”

玉宸感知了一下四周气象,通天身上适合他的力量自行融入玉宸体内,并且他自身也是开始一点点淡化。听闻玉宸之语,有些好奇道:“为何再等等?”

“我等宇宙即将到了寅虎之年,昔日有人言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万物生,我今日所做之事,虽比不得万物生,却也是革新人道,为后天万灵众生再开新路。于寅虎之年动手,不是更好?”

“你喜欢便好!”

通天摇了摇头,化作灵光融入玉宸手中剑器内。

又是等待了片刻,玉宸手中宝剑一挥,对着此方宇宙斩落。

第九百二十六章天性

玉宸这一剑,并非针对某个个体,而是整个宇宙的灵性运转,哪怕是失去自我意识的诸多诸多道君化身,以及地皇和天帝的化身纷纷作出反应。

大地翻滚,人间诸多信奉地系神祇的修士,纷纷感知到自身神祇消失,或者说融入某个更加奇妙的个体之中,隐约之间他们都是感知到一尊古老的神圣。

那是主世界地母在此方宇宙的化身,也是地皇在此方宇宙的投影。

其形象为人身蛇尾,巨大的面庞没有五官,只有一类宛如旋涡的空洞。

巨大的尾巴上,有着无数或灰白、或灰黑、或土黄,大小并不一致,表面纹路也各不相同的鳞片,一片层叠在一片之上,形成一幅大地山川、阴世死亡的画卷。

人间诸多信奉地系神祇教派,供奉的神祇形象,也大多出现在这些鳞片之上。

其人背后七手,握着各种器具,有的人看到白骨镰刀,有的人看到人头锁链,有的人则是看到承载着地狱的画卷……

这些东西,分别对应了地皇在此方宇宙的权柄。

胸前又有双手,握着两条奇特的长条形生物,一个头部满是无数锋利的牙齿,身上披着各色毛发和鳞片,缝隙之间,又有一根根像铁线虫一般的东西冒出,在半空中不断挥舞。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那一根根铁线虫顶端,还有一个个生灵的首级上下舞动。

这一事物的概念,类似于魔道的魔性,或者说生灵的自我堕落本性。

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长条形生物,完美的近乎于梦幻,无数散发着诱人光辉的透明触手生出,在虚空舞动,若非中央位置被握住,根本无法分清头尾,好像不断循环的衔尾蛇。

这一事物,类似于神性,或者说生灵自我超脱意愿。

二者在地母化身手中,依托地母化身,于轮转之中变化,象征着地母在此方宇宙占据的灵性变化——根器,或者说根性。

正如心胸阔达之人,很难去做一些偷鸡摸狗,阴险狡诈的事情一样。

一些生来心思诡谲之人,永远无法理解一诺千金,大仁大义对于其他个体的冲击。

这种天生凝聚的本性,在此方宇宙的划分之中,一部分被称之为天性,为天帝掌握的概念,一部分则是根性,属于地母的范围。

其中天性对应了孕育过程中,自然生出的性质,而根性则是历代轮回,沉淀的本质。

说的玄妙一些,一些仙道体系中,所谓宿世根基,值得便是这种一次次轮转沉淀下来的本性,因为代代心中向道,灵性、道行、法力不断消失、凝聚、沉淀,使得他们天然契合某种道路。

因此,有的世界,求道之人,明明天资卓越,自身有颇有毅力,一生亦是积德行善,却无缘大道,便有可能是因为其根性同自身修行之道相互冲突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