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暂且放在一边,我等稍后再说。”
道人周身彩蝶飞舞,显得越发欣喜:“比起论道,我现在更好奇,你在这玉简之中到底留了什么?”
“道友便没有偷看?”
“我倒想借此物之梦,看看其中到底记载了什么,可还是不敌道友法禁,这玉简之中无有丝毫灵性可言,自然是什么也看不到。”
道人也没有隐瞒,清楚表明自己原本的打算,而后非常好奇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这玉简之中到底写了什么,能够让袁道人安安静静的待在国都之中,不敢轻易动弹。”
“袁道人没和你说?”
“他倒是给我看了一些关于让土地肥沃的方法!不得不说,道友提出的理论,发前人之未想,当真是大才。不过,我并不认为单纯的这些东西,能够让袁道人安静下来,其中必然还有大量治国安邦,甚至中兴天下的方法。真人能否告诉贫道,你在其中留的是什么吗?”
玉宸闻言,笑而不语,他用来拴住袁道人的东西,可是前世游戏世界当中,一些专精于王朝争霸的游戏者,总结出来的东西。对于这些内容,玉宸只是明白表面上的内容,想要活学活用,还是差了一点。
这也是他会拿给袁道人的原因,除去不让他外出,也是希望袁道人能够更好的稳定天下,或者更好的完成朝廷的更替,尽可能少死一些人。
看出玉宸不愿多说的态度,身体虚幻的道人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而开始和玉宸论道。
二者气机交融,化作一重斑斓色彩,覆盖四周,属于双方对于梦境和庄周之道的领悟,都是向着对方敞开。
有所保留的二者交流时间并不是很长,大约两日后,便互相将对方开放的信息消化干净。
道人仔细回味玉宸刚才的变化,非常诧异道:“你竟然还修行过斋法?刚才还借助我对于庄周梦蝶的感悟,明悟了些许物化的精要。”
所谓庄周梦蝶,作为道门最顶级的一门修行之法,虽然通常借梦修行,但这法门真的不是单纯的梦道之法。
《庄子·齐物论》有云:“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梦蝶之法本质上是一门追寻“物化”的法门,其根底依旧是庄周主张的“齐物无己”,境界之高远,便是此刻的玉宸也只是隐约摸到一些门道。
所谓梦蝶之道,在玉宸看来,虽然也是一条通天大道,但更多的还是外显表象。类似于为了后来者,方便修行而创造的方便法门。
至于核心的物化,值得其实是“物”的变化和转化,也是“物”“我”两化而融为纯一的道理。
关于这一个理论,玉宸的理解是天地之间有着一道贯通一切的炁,万物都是由这道炁演化凝聚而成,追究根本,性质是相同的,自然可以相互转化。
而个人的修行,其实就是逐渐把握这道炁,最终达到与道相通、以一己之心接通天地的境界。其具体的做法就是“心斋”和“坐忘”。
这两个方法,正好是玉宸上个副本世界认真学习过的东西,加上其本身上梦道上颇有造诣,受到对方气机刺激,结合五行大遁、颠倒阴阳、斡旋造化之理,最终触摸到物化的概念。
对此,玉宸不好明说,只能对着道人拱手道:“不过叨天之幸罢了。”
“这可不是好运。”道人也是反应,自己刚才失言,致歉道:“贫道刚才狂妄了。我苦修百多年,也没能触摸到物化之理,只能在梦道打转,如何能够点化道友。道友能够明悟物化之理,乃是厚积薄发罢了。”
“若无道友传承妙诀,我还不知道要在这门槛上转多久。”玉宸同样笑着回应,此刻他的心情很好,因为这物化之理,对玉宸内景天地大有好处。
玉宸之内景天地在开辟之后,便以黄庭道性为统帅,纳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法门之真意,可谓是包罗万象,再配合周身身神,无论何种道则法理的变化,他都应对自如。并且,阴神阳化之后,也是合入内景天地之中,混同那黄庭道性,宛如先天道胎,受内景天地孕育。
按照物化之理,玉宸之阳神和黄庭道性所化先天道胎是可以视作是那一道贯穿天地万物的炁。而无论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法门之真意,还是周身身神,都属于这一道炁的变化。
这大大降低了玉宸容纳天罡地煞法门的难度,也大大加快了内景天地的演化速度。
就在刚才和道人稍微交流几句的功夫间,玉宸的内景天地便又有了新的进步。
不清楚玉宸收获的道人,摇头道:“真人也不用恭维我,你积累已够,道行已满,只是苦于没有找到门户。这门槛拦得住道友一时,却也拦不住道友一世,明白物化之理,对于你而言,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可我终究是受了道友的好处。”
“刚才论道,我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罢了!罢了!”道人摇了摇头,身体虚幻一阵,再次凝聚的时候手中已经多了一物,递给玉宸。
玉宸目光一凝,惊讶道:“这是……”
第四百零四章齐物论
道人笑着将手中事物递给玉宸,道:“不过是一卷先辈留下的齐物论罢了,虽然有一定纪念价值,但你也不用这么惊讶吧!”
“好一个不过是一卷先辈留下来的齐物论,若我没有看错,这卷齐物论不是原典,也是某位阳神真修飞升前留下的吧。其中翻滚的道韵,几乎可以闪瞎一些人的眼睛了。”玉宸接过之后,有些忍不住的开始翻阅,看了两眼,他就知道自己猜错了。
玉宸摸了摸竹简上的一些修复的痕迹,感受内里相似,却又不同道则法理,轻声道:“拼接吗?这本书当中,有一部分是当年庄周留下的齐物论原典吧。我可以感受到内里不协调的气息。”
“道友果然敏锐。”道人叹了口气:“这卷齐物论中掺杂了一部分当年南华先圣留下的原典,可惜的是,其余部分在始皇时期,被人损毁。你手中这卷,是我老师在飞升之前,修补的经文。”
“可惜的是,我的老师对齐物论的理解,终究同先圣不同,以至于这卷经文内道韵衔接有些问题,哪怕我看多了,也容易产生影响。”
“你希望我做什么?”玉宸看着手中这卷齐物论,有些好奇这位道人想要什么?
道人面色有些惭愧,轻声道:“贫道虽然薄有天资,却未能领悟物化之妙,故而想请道友帮我等修复一二。在这卷齐物论内里道韵协调,或者道友离开之前,此经,都可以留在你的手中。”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此物对我修行大有益处,我也不多说什么推脱的话语,便厚颜收下了。”
玉宸说着,便是将竹简收好,道人见状又是和玉宸讨论一二。
这一次,双方的交流多了许多的诚意,丝丝缕缕的道则法理在二者交流过程当中不断交替、融合、演化、更新,再被二者吸收,化作二人进步的资粮。
七天后,心满意足的道人离开了天柱山福地,来到了国都,袁道人的府邸,在这道人进入其中的时候,袁道人正在大厅内奋笔疾书。
此刻,这大厅内摆放了一排桌子,其上放着一张张压好的白纸,一手捏着玉简,一手握着毛笔的袁道人站在一张桌子前,将一个个文字书写在白纸上。在他的身边,又有两个念头化身,一个动手将书写好的纸张送走,再将新的纸张压好,另一个则是负责将书写好的纸张进行审核和二次整理。
当道人进入其中的时候,大厅周围的法禁启动。
道人看着周围时隐时现的符文,有定风、保护和驱逐等等功效,不由看向袁道人,有些无奈道:“我说,你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啊!”
袁道人抬起头看了一眼他,问道:“你去和玉宸见过了,感觉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