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5(2 / 2)

秦皇纪 殷扬 2238 字 2023-10-05

gu903();“这”范睢一窒,忙道:“敢问君上这话如何解”

原本以为秦异人是说笑的,哪里想得到,秦异人竟然直承他不是说笑,好意白费了。那么,以范睢的才智,不会想不到,秦异人如此说,必然有其原委。

“你们一定很奇怪,寡人为何说出如此狂妄之言,是吧”秦异人站起身,扫视殿中人,眼中精光一闪,道:“寡人就为你们释疑。”

无不是伸长脖子,瞪圆眼睛,死盯着秦异人,想要弄个明白。

“淳于越,你提到先王,也就是圣人,你可知何为圣人”秦异人并没有直接释疑,而是冲淳于越问道。

“这”淳于越万万没有想到,秦异人会问他问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有些发懵。

“君上,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淳于越愣了愣,终于反应过来,忙说明何谓圣人。

“嗯。”殿中人无不是大为赞成这话,这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关于圣人的解释了。

“错”秦异人却是断然否决。

“啊”又是一片惊呼声响起,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如同见鬼似的。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是当时对“圣人”最为流行的定义,也就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说没有比圣人更完美的人了。

就是如此令人信服的解释,到了秦异人嘴里竟是错了,谁能不惊

“大错特错。”秦异人还特的补充一句。

这话如同雷霆似的,轰在所有人的心坎上,个个被雷得如同木桩似的。

“在你们的心目中,三王五帝周公是谓圣人,是吧你们可知,他们为何成为圣人”秦异人眼中精光闪烁,反问一句。

三王五帝功莫大焉,对华夏的贡献极大,是公认的圣人。然而,至于他们为何成为圣人,还真能把人给问住。

“君上,三王五帝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大功于世,为后人颂扬。”淳于越想了想道。

“你这话虽是有理,却是不够准确。”秦异人却是摇头,道:“你只知他们的成功,却不在他们为何成功。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时代的脉络,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还天下安宁,一句话与时推移而为功。”

后人都在赞扬三王五帝周公,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造福于民,儒家更是把他们奉为教条,一个劲的宣扬要“法先王”。

然而,儒家却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何成功,要不然的话,孔孟也就不会主张“克己复礼”,要求恢复周公那一套过时的政治理念。

“三王五帝之时,有他们那个时代所的脉络,有他们那个时代的需求。然而,三王五帝与我们眼下所处的时代已经差点好几千年,我们这个时代的脉络已与他们那个时代大为不同了。”秦异人扳着手指头细数起来,道:“三王五帝时,华夏不过中原那么大一块地方,而眼下的大秦疆域辽阔,是其数百倍;三王五帝时的口众稀少,而眼下大秦的口众众多,不下两千万,是三王五帝时的数百倍。已经山河巨变,若是我们再法先王,用三王五帝之法来治理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不会成功。”

“有理。”范睢、王翦、黄石公、尉缭、李斯这些具有卓越政治智慧的干才大为赞成这话,无不是重重点头。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他们那样的政治智慧,不少人大为摇头,不以为然。

淳于越大声辩驳,道:“君上,不法先王,无以为治,当今天下归一,必行先王之法,方能令天下安宁。”

此人的迂腐是出了名的,抱着圣人之法不放。

“没错,圣人之法不可废。”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如此想法者不在少数。

“淳于越,寡人问你,你三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却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再发一问。

“两尺。”淳于越很不想回答,却是不得不回答,因为他很想弄明白秦异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七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再问。

“三尺。”

“十岁呢”

“五尺。”

“如今需布几尺”

“七尺。”

秦异人和淳于越一问一答,引来一众人个个睁大了眼睛,打量着秦异人,这穿袍衫与所议国事有啥干系

“淳于越,如今的你还能穿儿时用两尺布所做之袍衫吗”秦异人再发一问。

“不能。”如此明显的事儿,还要在这里相问,淳于越大为不屑,不住裂嘴角。

“为何不能”秦异人又问。

“嗤”淳于越讥笑一声,道:“如此明白之事,君上何须多问。”他已经不屑于回答了。

“你所说的明白之事,无非就是你的身胚更加高大了,儿时两尺布所做之衣已经不合你的身胚了。你明白这个理,为何就不明白三王五帝之时的事儿已经不适合于今日今时”秦异人这才给出结论,道:“三王五帝时犹如你儿时,如今眼下时局犹如眼下的你,你可懂”

“妙妙妙”秦异人话刚落音,一片赞扬声响起,不少人微微颔首,大为赞成。

这比喻非常形象,三王五帝时代,是华夏的发端时期,很多东西处于萌芽状态。到了战国时代,可以说已经很有成就了,疆域更广了,口众更多了。

“这”淳于越很想反驳,却是找不到词儿来反驳。

他要想反驳,除非他承认他眼下还能穿上他儿时用两尺布所做的袍衫。

“大秦要想治理好天下,就是要踩在圣人的肩上,如此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深谋远虑,天下才会安宁,成就更大的功业。”秦异人掷地有声,道:“而不是如你淳于越所说,法先王,不顾先王所做之事对与否,一咕脑儿的照搬过来。圣人成功的经验,大秦可以借鉴;圣人的教训,大秦要吸取,这才是正确之法。”

“好”一片叫好声响起。

经过秦异人这番解释与说服,很多人已经转过弯来了,大为赞成这说法。

“三代之法就是分封,分封的可怕后果,你可知”秦异人冲淳于越,道:“分封的第一不利,不利于天子制约诸侯。诸侯有土地城池口众,有钱有粮,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听从天子的号令,更有人起兵与天子对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