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臣的远交近攻之策虽好,若无君上用各个击破完善,臣也不会提出此策。”范睢谦逊一句。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的确是千古奇计,可是,并不完善。在秦异人初回咸阳时,秦异人就提出了要补充四个字,那就是“各个击破”,使得远交近攻这一奇策更加完善。
如今,是该展现这一奇计的威力了。
“自从苏秦提出合纵以来,合纵一直令大秦极为头疼,时不时就会死灰复燃。如今,大秦要扫灭列国,更得提防合纵死灰复燃,丞相所言极是有理。”尉缭眼中光芒闪烁,道:“这事可交给顿弱和姚贾去处置。君上可给他们重金,令他们放开了手脚收买天下读书人,为大秦宣扬国策。他们可以大量收买列国重臣,若是不能收买,就派出刺客杀之。”
尉缭这话,概括起来说是“重金在前,匕首随之”。历史上,也正是尉缭提出此策,令秦国从中受益无穷。
“好采”一片叫好喝采声响起。
“君上请放心,我们已经训练了一大批刺客,可以派上用场了。”顿弱和姚贾大是振奋。
顿弱和姚贾的才智不凡,深体秦异人的用心,处置得宜,这令秦异人大是欣慰。
“君上,臣以为北方的匈奴虽是被君上击败,损失惨重,百万之众全军覆灭,然而,北方依然不能掉以轻心。”王翦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似的,道:“臣之意,大秦之军除了驻守各处关隘不能调动的以外,余者当一分为二。”
“哦。”王翦这提法有些出人意料,众人大是惊奇,无不是盯着他。
“一部分用来进行灭国之战,一部分驻守九原,威慑大漠,还可以阻断燕王逃往大漠之路。”王翦接着道。
“善极善”众人大是赞成这说法。
虽说匈奴被秦异人全歼了百万之众,不得不逃回漠北去舔伤口,恢复元气,短期内无法南下。可是,这事已经过去了数载,匈奴的元气应该恢复了不少,匈奴无法大举南下的话,却可以小规模南下进行滋扰。
若真要如此的话,边关不得安宁,这事不得不防。
历史上,秦始皇就是把秦国的军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王翦的率领下进行灭国大战,一部分在蒙恬的率领下驻守九原,威慑大漠,同时遮断中原逃往大漠的道路,不使中原的亡国之君们逃到大漠中去为患。
“黄石,你怎么不说话”秦异人冲黄石公问道。
今天这气氛非常之好,众人是畅所欲言,说话要抢,慢了就被别人抢走了机会。黄石公一向足智多谋,到了眼下都没有说话,这令秦异人有些意外,不得不点名了。
“君上,臣要说的话有些僭越。”黄石公道。
“僭越你多心了。”秦异人笑道:“今日是畅所欲言,言者无罪嘛,心中怎么想的就怎生说。”
“君上,臣之言的确是有些僭越。”黄石公肯定句,就说出想法,道:“臣观朝中大臣,多为老臣,大多数已经年岁较大,精力难继了。灭国大战一起,公务多如牛毛,异常劳累,臣恐他们难以支撑,是以,臣请在灭国大战之前,提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官吏,以应付最为恶劣之事。”
黄石公这话的确是有些僭越了,却又在理。眼下的秦国,虽说人才济济,却是老臣不少,眼下的白起和乐毅就是最好的明证了。二人已经老得下不了榻,要是让他们来处置公务的话,这对灭国大战极为不利。
要知道,战事一起,军情似火,公务多如牛毛,事务之繁剧难以言说,这必须要年富力强的人来担任,象白起和乐毅二人的身体情形绝不能胜任了。
“哎”众人的目光集中在白起身上,齐齐长叹一声。
白起征战一生,就未灭一国,眼看着机会来了,他却病得不能下榻了,谁能不为他叹息呢要知道,秦国能有今天这样强盛,和白起有着莫大的干系。若无白起征战一生,为秦国打出一个灿烂的前程,秦国能进行灭国大战吗
不说别的,若无长平之战,秦国眼下绝不能发起一统之战,还在和劲敌赵国死磕。
第五十九章秦国战车隆隆启动
秦异人打量着白起,神色复杂。收回目光,微微颔首,道:“黄石所言极是有理,寡人早有思虑。按理说,这事儿应当提前做,只是因为大秦虽说人才济济,却是年轻者多根基不深,威望不足,寡人这才迟迟没有提拔。如今,灭国大战在即,不能再拖延了,是该进行一些变动的时候了。”
秦国以广纳贤才著称,秦国绝不缺人才,尤其是秦异人,更是聚集了一大批英雄豪杰,比如王翦、李牧、黄石公、尉缭、李斯、王绾、韩非、蔡泽,他们人人都是了得,就是他们入秦的时间不长,根基不够,威望不足。
在秦国,虽说用人不看资历,只看才能,不过,这种中枢位置若是没有根基的话,也是难以服众。就说范睢,位高权重,是秦国丞相,令人服气。可在被秦昭王发现重用之前,做的是客卿,而不是丞相。秦昭王之所以如此处置,就在于范睢没有根基,没有威望,不为人知,若是把范睢突然放到丞相位置上去,一定会激起事端。
直到范睢夺了穰侯的相权,逼得宣太后交出权力之后,范睢的根基已稳,威望已够,秦昭王这才命他为丞相的。
正是因为如此,秦异人这才明明知道必须改组秦国的中枢,却是迟迟没有行动。当然,秦异人也在为这些人做准备,一有机会就把他们派出去历练,积累功勋和威望。
到了眼下这份上,一是情势使然,必须要断然改组,不然的话,无法进行灭国大战。二是,这些年轻人的功劳威望已经够了,是该改组的时候了。
“长史桓兴品行端正,精明干练,追随大父数十载,从未出错,极是难得。”秦异人有些沉痛:“然桓兴年事已高,恐难胜任灭国大战的繁重事务,寡人再三思虑,不得不罢之。”
桓兴眼里闪过一抹黯然,却是领命:“臣领旨。”
桓兴追随秦昭王数十年,兢兢业业,就没有出过错,深得秦昭王、嬴柱和秦异人的信任。可是,眼下不得不免去他的职务。
在这灭国大战即将开始之际被罢免,虽是大势使然,不得不为,桓兴的心里还是难受,毕竟追求一统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心愿,也包括桓兴。
“桓兴为大秦劳苦一生,兢兢业业,从无失误,寡人甚为佩服,赐美宅一座,赏金万金,颐养天年。”秦异人对桓兴很有好感,重重厚赏之。
“谢君上隆恩。”桓兴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