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先生何其迂也。”秦异人再度道:“以先生之明,当知当今天下大乱,大争数百载,死伤无数。若不能一天下,还天下安宁,大争之世持续下去,就是对华夏的犯罪。先生是想做周室遗臣,眼睁睁看着大秦一天下,还天下安宁,还是为大秦做事,建功立业,共创大业”
颜渊沉默不言。
以他的才智,不会看不到当今天下的问题所在,应当以统一为第一要务。而能够一天下者,舍秦其谁欤
“天下非一姓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先生何苦拘泥于周室”秦异人再度开导:“大丈夫当顺势而为,如今周室已亡,徒做周室遗臣又有何益与其如此,还不如把有用之身,有用之智用来为天下黎民谋福祉。”
“呼”颜渊长吸一口气,下定决心,道:“颜渊愿事秦。”
“好”秦异人、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齐声赞好。
他们对颜渊极为欣赏,闻其归降,谁能不喜
“先生以为,眼下该当如何”秦异人问道。
“王太孙垂询,颜渊不敢不尽言。”颜渊微一沉吟,道:“洛阳居天下之中,四战之地也,守固难,然攻却便也。若大做能治理好洛阳,以洛阳为基,大举东进,诚便也。”
洛阳的重要性都知道,颜渊这话固有见地,却不新鲜,秦异人他们都看得明白。
“颜渊以为,欲治洛阳只有洛阳不够,还应当向韩国施压,令韩国割让阳城给秦,合为一郡,对大秦最为有利。”颜渊早就被下狱了,还不知道韩国称臣一事。
“好”秦异人他们也是如此认为的,大声赞好。
“这新郡就叫三川郡吧。”秦异人眉头一挑,冲司马梗道:“司马将军,你就为三川郡守。”
司马梗一愣,忙道:“王太孙,我未理过政务呢。”
“你能把大秦的国尉府打理好,数十载未出错,难道还不能治理好三川郡”秦异人反问一句。
“诺。”司马梗头一昂,胸一挺,昂昂领命。
“颜渊,你就辅助司马梗吧。”秦异人冲颜渊道。
“啊”颜渊惊呼一声,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
秦异人要他做司马梗的助手,这是何等的信任颜渊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到,要他不震惊都不成。
“颜渊敢不尽力”明白过来的颜渊忙领命。
这是对他的莫大信任,颜渊是振奋莫铭。
“先生以为,治理三川郡当从何处着手”秦异人再度问道。
颜渊久在洛阳,对洛阳的情形最是了解,这事问他是问对人了。
“王太孙,依颜渊之见,欲治三川郡,必先废井田。”颜渊是语出惊人。
“井田”秦异人他们一愣。
第四十八章传说中的“井田制”
颜渊为秦异人他们解释道:“周公施仁政,行井田,天下大治,国人乐业。然,数百载之后,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井田早已不能治理天下,战国时代变法无不以废井田为务,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商君在秦国的变法,无不如是。”
战国时代,就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其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周公那一套,废除井田制就是其中重要一项了。
当然,废除井田制只是变法的一环,其中还有很多贵族特权的废除,解放奴隶等。山东之地虽有李悝、申不害和赵武灵王这些变法的推行者,只不过,他们在变法一事上并不彻底,都是进行的有限变法。
他们在废除井田制这事上是一致的,山东之地的井田制全废了。只不过,他们在贵族特权上的改革极为有限,这是造成山东之地贵族横行,特权过多的原委所在。
而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就非常彻底了,不仅仅是废除了井田制,还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全面解放奴隶,使得秦国“不分贵贱,一体同法”、“不分亲疏,一体同赏”。在秦国,除了犯罪的官奴外,不会再有奴隶,若是蓄奴那就是犯罪。
正是因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很彻底,这是秦国能够雄视天下的主要原因。而山东之地的变法不彻底,没有废除贵族特权,导致山东之地是一锅夹生饭,半封建制半奴隶制。
“井田之废早已成天下共识,不论是秦国,还是山东之地,早已废之。唯洛阳王都还保留井田制,还在用周公成法。大秦若要治理洛阳,务必废除井田。”颜渊的声调有些沉重,有些无奈,又有些感伤。
井田制曾经是周室强盛的标志,曾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井田制早就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列国都在废井田,哪怕是小诸侯国也废了井田,唯独周室还固执的认为祖宗成法不可废,还在推行井田制,还在使用数百年前周公那一套在治理洛阳。
这是严重与时代脱节,如此一来,要周室不衰弱都不成。
“先生不愧是大才,说得极是,这就废井田。”秦异人当即拍板,道:“井田制曾经盛行一时,盛极一时,然而,到如今天下皆废井田,唯洛阳还有井田存在。井田制,我们是如雷贯耳,久闻盛名,却是没有见过,我们这就去见识见识。”
“好”黄石公、尉缭和司马梗齐声赞同。
井田制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然而,真正见识到的人却并不多。在当时,要想见到识井田制,只有去洛阳才有可能,就是司马梗这样的秦国重臣都没有见识过。秦异人这一提议,让他们打从心里认同。
洛阳是井田制唯一还保存的地方,到了洛阳不去见识一番井田制,一定会遗憾终生。
一经决定,秦异人命孟昭准备,率领一队人,离开洛阳,去见识井田制。
出了洛阳,很快就看见一块块“井”字型的井田,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弱病残拖着疲惫的身体在耕作。
放眼一望,就没有见到年轻力壮之人,秦异人大是感慨,道:“堂堂王都,竟然沦落如斯,诚可叹也”
“是呀。”颜渊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道:“想当年,周室强盛之时,洛阳的国人多如牛毛,到了农时,来到井田里一望,到处都是忙碌的国人。到如今,沧海桑田,山河巨变,井田已经成了毒瘤,不能不废。”
按周礼,王城四周归天子管辖,称为王畿,王畿之民叫国人到了战国时代,国人泛指一国的百姓。国人主要住在王城,只有那些没有身份地位的奴隶才会住在城外的“田屋”里。每到农时,国人就会从王城来到城外的田屋居住,直到农时结束,又会回到城里居住。
这就是“国人居于都”。
到了战国时代,风起云涌,列国都在变法,都在图强,都在废除周公那一套。唯独周室还固执的实行周公那一套,还在施行井田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