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5(1 / 2)

秦皇纪 殷扬 2216 字 2023-10-05

下的秦国远远支撑不了,必须要另开粮源,兴修水利,就成了必然之举。

“禀望诸君,秦使求见。”就在这时,一个佣仆快步而来,冲乐毅禀报。

“秦使”乐间大是诧异,道:“秦使前来有何事”

“应该是异人邀我入秦。”乐毅何等样人物,念头一转,就想到了,摇摇头道:“为父年岁已大,无心世事了,婉拒异人公子的好意吧。”

“请秦使进来。”乐间冲佣仆道。

“不了,间儿,你去婉拒秦使吧。”乐毅不入秦之意甚坚,连秦使的面都不见。

“爹,这不太好吧你好歹见上一见。”乐间有些为难。

“就这样吧。”乐毅挥挥手,乐间只得出去。

望着乐间的背影,乐毅大是惋惜,道:“异人公子的好意,乐毅只能心领了。若是乐毅再年轻十岁,一定会入秦。如今嘛,乐毅老了,不中用了。”

乐毅的年纪不小了,已经无心出山了。

没过多久,只见乐间快步而来,道:“爹,这是秦异人写给您的书信。”

“哦。”乐毅淡淡的哦了一声,没怎么在意,接过羊皮纸,展开一瞧,眼睛猛的瞪圆,眼中精光暴射,长身而起,冲乐间,道:“间儿,收拾行装,为父这就入秦。”

“啊”乐间惊诧不已,如同见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似的。

“爹,这是为何呀你明明拒绝了,为何转眼间又允了呢”乐毅拒绝入秦之意甚坚,这才多大一会儿功夫,他就改了主意,竟然要入秦了。

这改变也太快了,乐间还真是不明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好,好,说得真好”乐毅把手里的羊皮纸晃晃,一个劲的赞叹,道:“乐毅虽老,难道还比不了伏枥老骥”

第十七章绝世水工:李冰

楚国,云梦泽,浩瀚湖水,烟波浩渺,极为壮观。

在水畔,站着一个身长瘦长的中年男子。这个男子身长约七尺,一脸的黑黝黝,如同驴蛋似的。却很是精壮,身上透着一股精悍之气。

一双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注视着烟波浩渺的云梦泽,仰首向天,长叹一声,道:“想我李冰,穷尽一生之力,走遍楚国山山水水,欲为楚国治水,却是空有壮志,报国无门。”

这个男子就是著名的水工:李冰

李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工,他修建的都江堰,泽被后世,就是两千多年过去了,都江堰依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李冰修建都江堰以前,成都平原灾患不断,不是水灾,就是旱灾,就少有风调雨顺之年景,这让巴蜀成为苦寒不毛之地。

直到李冰入蜀,修建都江堰,岷江得到治理,自此以后,成都平原就成了“天府之国”。

可以这样说,就是李冰一手打造了天府之国,若是没有李冰修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就不会如此富饶。

泽被苍生,遗惠后世的李冰不是秦国人,他是楚国人。他自小就对治水感兴趣,更有惊人的天赋,无师自通,总结出了不少治水修渠的经验方法。

楚国,地处南方,其境内多江河湖泽,若是治理好的话,楚国之富饶将会远远超过秦国,成为天下最为富强之国。为此,李冰奔走呼喊,想要楚国治水修渠,可惜的是,他的奔走白费了,没人理睬他。

楚国的朝政是由世家把持,这些世家忙着争权夺利,整得你死我活,谁会在乎国计民生谁会用李冰

是以,李冰空有不世治水之术,却是报国无门,徒自苦恼罢了。

“楚国是七大战国中江河湖泽最多之国,是天下间最为富饶之地,我李冰身为楚人,本想使楚国成为天下最为富强之国,然而,楚国朝中昏昏,无人识我李冰,无人用我李冰。我李冰诚屈子第二也”李冰苦恼万分,慨然而叹。

屈子,就是指著名的诗人屈原。屈原不仅诗写得好,还心系楚国安危,忠心耿耿,想要在楚国变法图强,其结果却是落得屈死于汩罗江,诚让人叹息。

“爹。”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疾奔而来,满脸的喜色。

“二郎,何事欢喜”这个少年就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郎。

李二郎年岁虽是不大,却也有治水天赋,深得李冰喜爱。

“爹,您出头的日子到了。”李二郎远远就嚷了起来。

“出头的日子”李冰摇摇头,叹息道:“李冰奔走一生,就为了一个机会,一个治水的机会,却是空度四十载,仍是没有机会啊。”

“爹,这是郑伯伯送来的书信”李二郎欢喜无已,把手中一捆竹简晃着。

“郑国”李冰大是诧异。

郑国也是一个了不得的水工,与李冰甚为相知,两人谈得来。而且,两人有着相同的境遇,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郑国是韩国人,他想为韩国治水,让韩国更加富饶。然而,韩桓惠王却是对此毫无兴趣,只想着享乐。是以,郑国空负治水之术,却是无水可治,这与李冰如出一辙。

“郑伯伯在书信中说,秦国发求贤诏”李二郎欢喜之下,声调有些高。

“求贤诏”李冰大是惊奇,道:“秦国人才济济,文有范睢,武有白起,为何要发求贤诏”

秦孝公发求贤诏,招来商鞅,秦国由是变强。这次,秦国又发求贤诏,难道秦国发求贤诏上瘾了

“向天下招水工。”就在李冰惊奇之际,李二郎接着道。

“招水工还用求贤诏”李冰更加惊奇了。

战国百年,变法之风盛行,发求贤诏的不在少数,那是要招揽治国理民的大才,有谁发求贤诏招水工的

这是战国百年的头一遭,要李冰不惊奇都不成。

“当真”李冰仍是不相信。

“爹,你瞧瞧吧,这是郑伯伯亲笔书写的呢。”李二郎把手中的竹简递给李冰。

李冰接过,三两下展开,一瞧之下,眼睛瞪得滚圆:“真是招水工。”

“爹,楚国不用您,我们去秦国试试,好吗郑伯伯也要去呢。”李二郎很是期待。

他深知李冰想为楚国治水,奔走呼吁,费尽心力,却是不为楚国所用。

“嗯”李冰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