帜。
“族兵来了,族兵来了。”赢腾特别欢喜,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张嘴裂到耳根了。
秦部族虽然进入了关中,成了诸侯,祖地一定要看守,留下了一部分族人看守祖地。看守这这里的秦军,是由清一色的老秦人组成,称为“族兵”。
秦异人一瞧,只见族兵身材高大健壮,如同铁塔似的。而且,他们身上的盔甲全是铁甲,武器也是清一色的铁兵,极为精良。这些骑兵驰骋间,阵势整齐,虽然不过数百人在飞驰,却是如同千军万马在冲杀,威势不凡。
族兵主要任务是看守祖地,同时,也是秦国最后的武装力量,人人都是千挑万选的精锐。
“好”秦异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声赞好。
来到近前,领头的族兵将领一挥手,族兵停了下来,说停就停,没有丝毫混乱,由此可见其训练有素了。
这将领策马来到近前,摘下头盔,露出一张络腮脸,眼睛大如斗,转动间,精光暴射,一瞧便知是一员了不得的猛将。
“赢贲见过公子。”这人飞身下马,冲秦异人见礼。
“见过族祖。”秦异人飞身下马,冲赢贲还礼。
赢贲在族中的地位非常高,不比宗正低。在秦国宗室中,权力最大的自然是秦昭王了,其次就是赢贲和宗正赢梁了。至于赢贲和赢梁两人谁的权力更大还真没人说得清。
赢梁是宗正,摆在明面上的人物,主要处理宗族事务。而赢贲却是留守祖地的首领,存在于暗中。而且,他手里的族兵极为精锐,光是铁鹰锐士就有两百之众。
铁鹰锐士是当时天下间最为顶端的武力,整个秦国也不过千把人,陇西河谷的祖地就有两百人,可以想象一下,秦国对祖地的重视了。
赢贲作为留守祖地的首领,谁都得礼敬他,就是秦昭王也不敢有丝毫失礼。
赢贲的年纪不过四十来岁,其辈份却是极高,与秦昭王是同辈。
“嗯。果如传闻中所说,公子一表人才,俊俏不凡,精明,英气勃勃。”赢贲睁大一双眼睛,在秦异人溜来溜去,仔细打量着,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公子,可是要回祖地”赢贲点点头,一脸的赞赏。
“正是。”秦异人当然要去祖地瞧瞧了。
“公子,请”赢贲侧身相邀。
“族祖,请。”秦异人见礼后,飞身上马,在赢贲和一众族兵的簇拥下,疾驰而去。
第二章好大一棒槌,嫪毐上
在陇西河谷中,有一座城池,并不大,占地不过十来里,这里就是留守祖地的秦部族所居之地。
这城池并不大,却是胜在坚固,城高垣厚,易守难攻。
秦部族本是游牧民族,没有城廓之守。自从进入关中之后,秦部族也在学习,开始修建城池。这祖地,为了更好的防守,自然是要建城了。
进入城里,只见有着不少房屋,一如既往的透着秦人的风格,质朴、大气,却不尚奢华。
在城北,有一座巨大的帐幕,赢贲指着这帐幕,为秦异人解释道:“这是仿当年襄公的帐幕。襄公之时到眼下,已经过去七百年了,当年的帐幕早就腐朽了,大秦只得依着当年的样儿重制。”
一提起秦国,我们就会起到秦始皇,然后就是秦孝公和秦穆公,对秦襄公很少有人知道。不过,真正奠定秦国基业的并不是秦穆公,也不是秦孝公,更不是秦始皇,而是秦襄公。
假若秦襄公当年没有抓住机会,拒绝了周平王的请求,那么,秦部族就会错失秦部族历史上最大的机遇,不能成为诸侯,只不过是陇西河谷的一个游牧民族罢了,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秦穆公、秦孝公和秦始皇了。
答应了周平王的请求,率兵出战戎人,夺回镐京,成了东周的开国功臣,这是秦襄公对秦部族的最大贡献,这是秦部族有史以来的最大机遇。
这事,在当时看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力,可是,到了七百年后,竟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中国历史影响极为深远。
在秦部族的心目中,秦襄公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虽然离世数百年了,秦部族仍是在竭尽所能保留他用过的一些物事。这些物事,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大多不存于世了,只能进仿制,这帐幕就是其中之一。
“进去瞧瞧。”秦异人道。
对于秦襄公这个秦部族的奠基者,秦异人还真是好奇。
不仅秦异人好奇,就是赢腾、李斯、韩非他们哪一个不好奇
随着赢贲进入帐幕,只见帐幕里空荡荡的,只有简易的短案矮几,还有一个刀架,上面放着一把明晃晃的弯刀。
“这”秦襄公是秦部族的首领,他的帐幕竟然如此简陋,秦异人还真是有些诧异。
不仅秦异人诧异,赢腾、李斯和韩非他们哪一个不如是
“公子是不是很惊讶”赢贲笑着道:“在当时,老秦人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我们的祖辈当年在陇西河谷,那是天天在打仗,在战斗,就没一刻安宁过的。那时节的陇西河谷,有着太多的部落,彼此间搏杀,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我们的祖先不得不杀啊。为了打仗,为了求存,我们的祖先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这上面了。至于吃喝,能裹腹就不错了。”
七百年前的陇西河谷,有着不少游牧民族,彼此之间进行厮杀,没有一刻安宁,要是不能集中全力的话,秦部族很可能就被别的游牧民族灭了。
“真是优良的传统”秦异人很是感慨。
秦襄公时,秦部族为了求存,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周边游牧民族大战,而如今的秦国把能赚到的每一枚钱都用在了力征上,打得山东谈秦色变,这真的是一古老的传统。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部族很是善战,威名远播,周边游牧民族不敢招惹。
“这刀就是当年襄公的武器。”赢贲拿起弯刀,递给秦异人。
秦异人接在手里,不由得一沉,这刀很重。
“这把不算很重,也就六十斤而已。”赢贲笑着道。
当时的六十斤,相当于现代的三十斤,比起铁鹰锐士的重剑还要重一倍。
秦襄公是一个猛士,力气很大,他用的刀自然是要重些。
这是一把青铜制造的弯刀,以秦异人的眼光来看,很是粗糙,粗糙得让人无话可说。
七百年前的时候,科技极不发达,能有青铜刀用就不错了。那时节,很多人上阵杀敌不得不用木棒、骨刀、石块。
刀口已经卷刃了,更有不少缺口,伤痕累累,不知道砍过多少人头。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明晃晃的,可以当镜子用了。
gu903();“这刀,是襄公唯一留下之物了,其余的都朽坏了。我们时时擦拭,不敢松懈,就是这样,也不知还能保存多久。”赢贲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