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1 / 2)

秦皇纪 殷扬 2222 字 2023-10-05

抵挡不住五十万匈奴的。

“要想保得九原不失,只有一个办法”李牧的声调依然很沉痛,却是给众将以希望。

“将军,什么办法”众将忙问道。

“求援”李牧的话很简单,不失力度,却是让众将个个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半天说不出话。

他们不仅说不出话来,脸孔扭曲,比哭还要难看。

这不废话吗谁不知眼下该求援问题是,赵国已经被秦国灭了,就是向赵国求援也没用啊。

“将军,求援当然是好,可是,我们能求来援兵吗”司马尚愣怔了半天,这才迟疑着道:“赵国已破,就是君上想要发兵相助,也没有兵啊。”

眼下的赵国已经向秦国称臣,是秦国的臣子了。整个赵国,也没有几多兵力,就算赵孝成王有心要增援李牧,也是拿不出兵马。

“我说的不是向赵国求援,是向秦国求援。”李牧的声调有些低,与他昔日里刚劲有力的声音截然不同。

“什么什么向秦国求援”

“我没听错吧”

“你掐我一下,看我疼不疼”

“啊你真掐呀”

李牧的话刚落音,众将就是一脸惊讶,个个难以置信,那感觉跟在做梦似的。

李牧的话太难以让人相信了,他们明明听得明白,却是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秦赵是死仇,虽然赵孝成王称臣了,成了秦国的臣子,但是,这种数十年积累的仇恨哪是短时间内所能消除的,众将对秦国依然仇恨,若是见到秦人的影子,他们都会砍上几刀。李牧居然要向秦国求援,还有比这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吗

此时此刻,他们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升起,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将军是逗我们玩的,在说笑。”司马尚忙打圆场。

“是呀,将军说笑,提振我们的士气。”众将精明人,忙附和。

这是打破眼下尴尬的最好法子,然而,李牧如同没有明白他的好意似的,脸一肃,极为认真,道:“我说的是真的要想保得九原不失,要想保得河套不失,唯有向秦国求援。”

“将军”众将大声叫嚷,就要反驳,却给李牧挥手阻止。

“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何尝不是心疼如绞”李牧沉声道:“你们都知道,中牟一战,山东之地精锐尽失,元气大伤,无力再战。放眼天下,唯有秦国能够抵挡匈奴,也唯有秦国能够保得河套之地不失”

“”众将一阵沉默,想要说话,却不知从何说起。

李牧说得没错,眼下的局势,唯有秦国能够抵挡匈奴,唯有秦国能够保全河套之地。除了秦国,没有任何一个战国有这种实力。

“你们恨秦,我亦恨秦,然,恨秦与保全河套之地相比,轻如鸿毛。”李牧眼中精光一闪,声调转高,道:“秦赵之仇虽深,毕竟是华夏私仇,是我们华夏自己的事。匈奴入侵,这是异族入侵,是华夏的公愤,我辈当以私仇为轻,以公愤为重,与秦国一道,力抗匈奴,保得边境不失,保得河套不失。”

“”众将依然是沉默以对。

他们并非不知道李牧说的是有道理,很有道理,问题是,他们很不愿接受这事实。

“河套的重要,你们都知晓。若是丢了河套,匈奴就会以河套为基,进窥燕国,再入侵中原,我们都将成为千古罪人,无法向后世子孙交待”李牧的声音更高了,具有震憾人心的力量。

河套的重要性,他们不会不知道。正是因为河套太过重要了,匈奴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占领河套,把河套打造成进攻中原的战略基地。若是河套落到匈奴手里,后果不堪设想,那是遗祸万世的罪责,谁也承担不起。

“李将军所言极为有理,这是眼下解除匈奴之祸的最好办法,我赞成。”司马尚第一个表态支持。

“我也赞成。”

“我赞成。”

众将先后表态,却是声音极低,如同蚊蚋似的,要不是李牧的耳音好,压根儿就听不见。

他们恨秦入骨,却要向秦国求援,这是在向秦国低头,他们心里很不好受。

“将军,秦国忙着征战山东,这能求来援军吗”有将领犹豫了半天,还是说了出来。

这话太打击人了,李牧的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化为一声长叹:“哎”

中牟一战之后,秦国一统的良机出现了,正是秦国大举东进的良机,要是秦国不忙着征战山东之地,就不叫秦国了。

秦国一心要扫灭列国,这是百年战国第一遭遇到这等良机,秦国会放过吗秦国会发兵增援吗

这事,谁也没底,谁能不担心

“但愿秦王识大体”李牧想了想,很是无奈。

第四十四章再度入军

咸阳,北坂,一片空地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聚集在这里的不仅仅有国人、庶民,还有士卒、官员,人人脸上泛着喜色,翘首以盼,仿佛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没错,他们是在等人,等的不是别人,而是秦昭王。

因为今天是“春耕大典”的日子,这是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

所谓春耕大典,就是每到春季,一国之君要亲自来到田间地头,把犁耕地,意味着一年的春耕开始了,可以播种了。

这是一国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历朝历代极为重视,哪怕是昏君也不敢担搁。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不论是何人,不管你的权势有多大,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必须要吃饭仅此一条,足以让人重视耕作之事了。

更别说,战国时代粮食极为贵重,不得不重视,哪怕是山东那些只知吃喝玩乐的国君也不敢懈怠。

秦国就更别说了,“功自耕战出”,种田和打仗是秦国最为重视的两件事,春耕大典不仅要举行,还要隆重而盛大,不能有丝毫马虎。

gu903();今天这春耕大典不仅秦昭王要来,秦国重臣会全部到齐,由不得他们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