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1 / 2)

秦皇纪 殷扬 2267 字 2023-10-05

,盯着范睢问道:“丞相,你说,若是寡人下旨进攻,灭掉赵国,会有何不利后果”

“君上,不利后果,异人公子已经说得明白,臣本无再说的必要,然君上问起,臣不敢不言。”范睢眼中透着睿智的光芒,道:“这不利的后果主要有两个”

“哪两个”秦昭王忙问道,一双眼睛死盯着范睢,生怕错过一点细节。

“一是若要强行灭赵,必得动刀兵,二十万大秦锐士要踏平邯郸并非难事,顶多一两天就能做到。可是,赵人刚烈,宁死不屈,必然要与大秦锐士争斗,死伤无数。四十余万赵人,幸存下来的能有几多”范睢的声调转高,有些尖细刺耳:“以臣之预料,能幸存十来万就很了不得了。如此一来,可以说邯郸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形同废墟,寸草不生,这样的一统还有意义吗”

真要强行攻破邯郸,灭掉赵国,并非难事,对于攻入城里的秦军来说,很容易的事儿,一两天就能做到。问题是,这会酿成惨祸,会是一场大屠杀,能活下的赵人能有几多邯郸必然会化为废墟,必然是寸草不生,这样的一统没有丝毫意义。

秦昭王右手食指不住指点着范睢,紧抿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很不甘心,但是他知道,范睢说得在理。

“其二呢”秦昭王过了半天这才问道。

“二是长平杀降,震动天下,大秦被山东之地骂为虎狼,残暴不仁,天下人仇秦之心更甚。”范睢接着剖析,道:“若邯郸化为废墟,寸草不生,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话,天下人仇秦之心更甚,于大秦一统极为不利。到时,韩人、魏人、齐人、燕人、楚人,必将抵抗到底,宁死不降,大秦若要一天下,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死伤无数”

统一之战,能不杀则不杀,能减少的损失就要减少。

秦昭王仰首向天,双手紧握成拳,太过用力,手背发青了,咬紧牙关,久久不语,他在进行权衡。

“更有可能,就是大秦锐士所过之处,成为一片废墟,无完好之城池,无存活之人”范睢的话更加富有震憾力,道:“这样的一统,会使华夏极为虚弱,若是北方的匈奴、胡人趁势打来,大秦如何抵挡”

北方的边患,一直是中国数千年的心腹大患,历朝历代都在与北方的边患作斗争。战国之时,因为中原内乱,七大战国力征,是北方匈奴、胡人横行的“黄金时期”,就连小小的楼兰、林胡、休屠、浑邪这些胡人都敢肆意滋扰边境。

中原富饶,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正在崛起的匈奴,即将成为心腹大患。若是华夏在统一之战中,付出的代价太过惨重,实力大耗的话,北方的胡人趁势打来,拿什么来抵挡

此事不得不虑

不得不虑在机先

“难道真要让寡人眼睁睁的看着赵丹逍遥”秦昭王很是不甘心,异常不甘心。

他的时日无多了,没几年好活了,他很想在有生之年灭掉一个战国,这将是他人生圆满的句号,灭赵对他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然而,却是因为赵人刚烈不屈,让秦军自缚手脚,不能大举攻城,这并非秦军实力不济,他怎能甘心

不要说秦昭王,就是换作任何一个人,处此之情,也不会甘心。

“那么,丞相以为该当如何”秦昭王极为不甘心,冲范睢问计。

范睢入秦之后,很是干了几件大事,驱逐秦昭王的舅舅穰侯,夺回权力,让秦昭王亲政;为秦国出了一条流传千古的远交近攻奇计,长平反间,让赵国成功的罢了廉颇的兵权每一件都非常人所能及,让人钦佩,秦昭王对范睢是极为信任,很是盼望范睢能为他出一条妙计,一双眼睛瞪得象铜铃,死盯着范睢。

“君上,异人公子的谋划就是最好的计策。”然而,这次,范睢让他失望了。

“他能有屁的谋划,他是迂腐。”秦昭王眼睛一翻,精光暴射,痛斥秦异人:“他在邯郸呆的时间太长了,学到儒家那套迂腐,他中了儒家的毒什么王道天命,都是狗屁是狗屁”

“君上,赵人之所以宁死不降,是因为大秦未得赵人之心,赵人不认可大秦。”范睢为秦异人辩解,道:“大秦若要一天下,必须要收天下人之心,若是连赵人之心都不能得到,何来得天下人之心”

一句反问,把秦昭王问住了。

不得民心,何以得天下秦国要统一的是整个天下,而不仅仅是赵国一国,若是连赵人之心都不能得到,何来得天下人之心何来一统天下

“君上,攻心之策虽然收效慢,费时长,然而,却有一好处,天大的好处。”范睢的话很有诱惑力。

“哦。说说看。”秦昭王大感兴趣。

“君上是知道的,秦赵是死仇,长平杀降更让赵人恨透了大秦。若要说天下间,谁最恨大秦一定是赵人”范睢脸上泛着笑容,剖析,道:“若是大秦得到赵人之心,天下人就会感慨,大秦真是仁德,连死敌赵人之心得能得到,还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呢他们一定会心向大秦,大秦的统一之路就会顺畅许多。”

这绝对不是夸大之词,而是事实。

若秦国得到死敌赵人之心的话,将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天下归心,统一之路就会顺畅很多很多了。

“照这么说,攻心之策并非一无是处。”秦昭王想了想,认可了这说法。

“大秦以一统天下为己任,意在结束数百年的战乱,还天下安宁,国人庶民方能过上好日子,赵人为何如此宁死不屈,誓与邯郸共存亡呢”紧接着,秦昭王就是想不明白了。

春秋战国是大乱之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乱之世,五伯争霸,战国力征,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若能结束战乱,这是天大的好事,秦国的出发点是好的,赵人却是誓死抵抗,这让秦昭王还真是想不明白。

说到底,造成这种情况的,正如秦异人所说,秦国并未做好统一的准备。

从军事上说,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长平大战,秦国把唯一能够抵挡秦国的赵国精锐全歼,扫除了最大一块绊脚石。若秦国不顾一切,不惜付出天大的代价的话,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扫灭六国,统一中国。

然而,这会付出天大的代价,得不偿失。

造成这种原因的就在于,政治上远远没有跟上军事上取得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秦国并未大举宣扬,天下人仍在仇秦,不认可秦国,这种局面要到秦始皇采纳尉缭的建议,大举出金,收买读书人为秦国背书,才有所改观。

二是因为周天子仍在,天下人无一心。周天子地不过一郡,实力很弱,但是,只要周天子存在一日,他就是天下共主,就是天子,这是大义,这是名份。

“君上,这事要说个通透的话,非三言两语所能明白,容后再细说。”范睢当然想过原因,他知道这事牵扯的事儿太多了,要说明白,至少要半天时间,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攻心之事不得不为了,那就让他们做吧。”秦昭王万分不甘心,却是不得不强忍着,只得同意进行攻心。

“君上,还有一件事必须得马上做。”范睢的声调转高。

gu903();“何事”秦昭王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