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6(1 / 2)

秦皇纪 殷扬 2227 字 2023-10-05

要须贾等着,他进去打理。没过多久,须贾就被人请了进去,须贾在心里大是赞赏,范睢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事这后,把范睢带回魏国,让他再度为自己效力。

更让他欢喜的是,秦国丞相正在大摆酒宴,宴请列国使者。秦国拜相,非同小可,放眼天下,谁敢不来道贺

然而,须贾的美梦很快就破碎了,不仅美梦破碎,还被吓得半死。

因为他看清了,坐在丞相位置上的,不是范睢,还能有谁

到了这份上,须贾再蠢也知道他被范睢耍了,差点被吓得背过气去。强忍着心惊,忙叩头求饶。

列国使者不明所以,范睢却是沉声喝斥,把须贾的所作所为说出来,列国使者方才知道原来还有如此一段仇恨,一边倒的支持范睢。

列国使者支持范睢,倒不完全是因为范睢是秦国丞相,还在于须贾这事做得太不地道了,范睢受辱一事被人叹为“辱士若此,千古未之闻也”,一切一切的祸首,都是因为须贾。

数落了须贾的罪过,范睢命人给须贾送来喂马的草料,命须贾吃下去。须贾锦衣玉食惯了,哪里吃得下去。范睢一声令下,秦军锐士上前,就要给他喂了,须贾不得不忍着难受,艰难的把马料吃下。

须贾吃马料一事,是当时的丑事,广为人知,成为笑柄。

范睢这才满意,说念你还有故人之情,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饶你一命。须贾大喜过望,虽然受辱,毕竟是捡回一条命。此时此刻,他是多么的庆幸,当时一念之仁是多么的英明。

范睢是秦国历史上的另类,他说话尖酸刻簿,被称为毒舌。再者,他快意恩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依须贾对他的陷害,他就是杀了须贾也不为过,只是念在须贾还有故人之情,这才饶他一命。

经过这事,范睢的身份这才暴光,秦昭王决定为范睢复仇,发出国书,最终逼死了魏齐。

须贾回到魏国后,并没有如实禀报魏王他在秦国所受的耻辱,反而大吹特吹,他与范睢是故人,是他发现了范睢,他与范睢是如何如何的交情深厚。魏齐死后,魏国丞相空缺,魏王信了他的话,就命他为相。

范睢之所以没有拆穿须贾的谎言,一是因为这样做对秦国有好处。二是范睢还念着几分故人之情,毕竟范睢装得那般可怜,须贾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这很难得了。

秦异人突然来一句“范叔问你可好”,还不把须贾吓个半死

要问须贾最怕谁不用想也知道,他最怕的不是魏王,而是范睢,因为范睢掌控了他的生死。

只要范睢一句话,须贾这丞相就别做了。不做丞相,还是幸运的,若范睢不放过他,要魏王杀他也不是问题,只不过是一句话功夫,他能不心惊肉跳,能不心胆俱裂

“范叔为何如此对我”过了好半天,须贾总算是反应过来了,颤抖着问道。

“你明知故问。”秦异人冷冷的道。

“请公子转告范叔,魏国不参与合纵了,决不参与合纵。”须贾当然明白问题在哪里,忙大声保证:“只要有须贾在,魏国绝不与秦国为敌。”

“就这么成了”王绾拍着额头,心中暗道:“就这么简单。”

“我怎么没想到呢”看秦异人运筹起来很简单,他和司马梗却是没有想到。

“啪”秦异人右手重拍在短案上,冷声道:“须贾,你以本公子是你的信使吗嗯,你说转告就转告了”

“公子,须贾愿以千金,不,两三五千金献上。”须贾也明白过来了,秦异人天下第一名士,给他当信使不对,总得给些谢礼。

“本公子堂堂天下第一名士,为你五千金而做一回信使,你这价钱也太低了。”秦异人正愁没机会为秘兵弄到金,这等良机岂能错过

“万金。”须贾一咬牙,不得不出重金了。

“看在你还算有些诚心的份上,本公子就当一回信使。”一万金不少了,秦异人勉为其难的接受。

第六章拒王命

赵孝成王起了个绝早,匆匆用过早点,命人准备歃血为盟之事。

对于赵国来说,合纵太重要了,是赵国救命的法宝,绝不能错过了。只要歃血为盟一成,合纵也就成了,赵国的安危就有了保障,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这是天大的喜事,赵孝成王的屁眼儿都是欢喜的,他不顾国君的形象,哼着俚曲而来。

“见过君上。”赵国群臣早就在等着他。

他们人人满脸喜色,欢喜不已,如同大过年似的。

长平大战后,赵国空虚,整个赵国如同不设防,他们整日里提心吊胆,担心秦军打来。如今,只要合纵一成,这威胁就减少到最低了,要他们不欢喜都不成。

“瞧你们这欢喜样儿,又过年了”赵孝成王难得的放下国君的身份,与群臣调侃一句。

“呵呵”一阵舒畅的欢笑声响起,直贯九霄,群臣笑得前仰后合。

在平原君的带领下,信陵君、春申君、韩开地、鲁仲边、苏代、苏厉齐至。他们和赵孝成王一般无二,人人脸上泛着喜悦,跟大过年似的。

“合纵之成,赖诸君之力,丹这里谢过。”赵孝成王冲信陵君他们抱拳一礼,大是感激。

“大王言重了,这是我们该做的。”信陵君忙回礼。

“抵抗暴秦是我辈之愿,不敢当。”苏代和苏厉忙回礼,在他们嘴里,好象秦国残暴不仁,是天下间最为人不耻的国度似的。

要是秦异人在这里,一定会讥嘲他们“既然秦国不仁,为何苏秦甘愿为大秦走狗”

赵孝成王把信陵君他们请入座,就等剧辛、后胜和须贾到来。只要这三人一到,就可以歃血为盟了,合纵就成了。

然而,出乎赵孝成王意料的是,他们一等二等三等,不见剧辛、后胜和须贾的影子。

“怎么回事他们怎么还不来”赵孝成王不明所以。

“明明约好了的,他们为何不来”信陵君一脸的糊涂。

“发生何事了”鲁仲连倒是个明白人,忙道:“还请大王立时派人去催。”

“对对对”赵孝成王明白过来,忙派人去催促:“一定要把他们请来。”

合纵虽是对付秦国的良策,然而,合纵之成太难了。因为山东六国的利益纠缠,你有条件,我有条件,讨价还价就要费时几多,要想达成一致,千难万难。

也正是因为如此,自从苏秦提出合纵,数十年来,虽然合纵之议不断,真正成功的合纵也就那么三五次罢了。

要是错过了这机会,就不会再有合纵了,赵国的危局不解,这是生死大事,若是可以的话,赵孝成王就是下跪去求他也愿意。

“莫急,肯定是有事担搁了。”赵孝成王忙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