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三章 双喜(2 / 2)

但说不出口,只好说我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没有说。又说道:“你说过,要守护我一生的幸福。”

郑朗凝视着她,你还赖上我啦!不过不用她说,郑朗也打算将这门亲事阻拦。可是怎么阻拦,难不成对赵祯说,你不能将女儿嫁给李用和的儿子。只要说出,即便赵祯对自已再信任,也会悖然大怒。

走了走,来到赵念奴身前,对她说道:“你是公主殿下,我是大臣,这样见面不好的,你先回宫,我替你问一问,若是驸马不错,你就听从你父皇的意见。若是不好,我会守护你的幸福。

快点回窖吧。”

将赵念奴推出去。

然后象做贼一样跑出来,省怕被别人看见。

回到家中,没有对崔娴说,而是对樊月儿说的,樊家在京龘城交际圈子很大。且樊月儿出面,不会引起多少人注意。将樊月儿悄悄喊到一边,说道:“月儿,陛下替福康公主订下一门亲事,是国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玮。”

“鞍下对国舅一家真好。”

“他就一个舅舅,因此不想舅家委屈,也是对太后的一种寄思。但小公主不喜欢这个新驸马,偷偷溜出宫,央请我帮忙。”

“官人,这可是皇家亲事,你怎么插手?”

“没有办法,昔日时,我说过做她的守护骑士,要守护她的幸福,当时不想她出嫁契丹,有辱国体才说的,偏不想她记住了我这句话,我也没有答应。你想办法替我访一访,此人究竟如何,还有他母亲品德怎么样?”

“为什么要访她母亲?”

“不出嫁便罢,一出嫁便是一家人,若是婆婆不好,媳妇便会受委屈。”

“但小公主是公主唉。”

郑朗也无言了,对啊,这可是公主,这个妇人怎么想起来大骂公主的。说道:“不大好说,郭子仪的儿子还醉打金枝呢,况且我朝公主远不及唐朝时的贵。”

樊月儿不相信。

“不管啦,你顺便问一问。我心中好有一个数,若好,我会替皇上劝一劝公主殿下。若不好心郑朗摇头。不是不好摇头,肯定是不好,关健亲事已订,怎么让皇上反悔?

这……。的太难了,郑朗都想骂人。

“好来。”

“此事不要让别人知道,否则言臣会将我骂死的。”

“妾知道。”

郑朗拼命的喝茶,今天真不顺,先是让夏婊摆了一刀,后又是出来这伴事。

至于小公主那一吻,郑朗根本就不去想,刻意地遗忘。

乱蓬蓬的一天,第二天来枢密院。正事重要,继续处理政务。但没有多久,进来太监,将西府几个大佬喊到都堂。来到都堂坐下,除了西府几个大佬,还有东府的几个大佬,但一眼就看出来气氛不对,陈执中、宋庠、夏妹、文彦博皆是生人勿近,只有丁度还好一点,可是他资历太浅,不管用。

赵祯也头痛,陈执中不结交,孤身一人让他看重,夏球、宋庠与丁度是他的老师,要么文彦博没有多大关系,可问题不是出在文彦博身上,而是夏陈宋三人身上,宋庠是叶清臣的好友,于是憎恨陈执中,但他以君子自称,与夏妹又合不来,夏妹与陈执中矛盾由来已久。现在东府很好,绝不会担心有朋党发生,但这个样子,能办好事情么?

除了东府几个大佬,还有三司张方平。今天说的便是几个御史下去盘察的经过,其中国仓正式划给三司全权监管。但赵祯没有后悔,因为查上来的事让人触目惊心。

几个御史是赵祯刻意选出来的,皆是反对夏竦的清君子。得,你们先下去做正事,你们下去了,夏球为宰相,也就没有人罗嗦。既是以清君子自居,品性未必很好,但也不会很差。

并且因为夏竦的事,心中皆窝着火,可惜赵祯让他们下去前,刻意按照郑朗所说的嘱咐,不得结私,不得牵连,不得包庇,更不得朋比。虽是让你们为各路按察使,可行驶的不是以前按察使职权,此次只针对两件事。一是保丁的户等问题,这个户宋朝有两种划分方法,先是划成五等,以田产,产业资产,宅产与地产合在一起,包括家中的树木,禽畜。后来又默认郑朗的举措,为了鼓励国家大牲畜增加,对牛、马、驴、骡、骆驼甚至南方的大象,都不能作为资产征税,也不计入资产范畴。效果十分显著,这几年来,大牲畜一直在增加口

但猪羊,禽类,依然计入资产。甚至竹石等等。

还有一种算法,有时候为了救济,或者其他因素,后来又在五等户以下细分,分成五六七八九等户。七八九等户几乎是赤贫,九等户等于是乞丐了。这个保丁所针对的对象便是五等以下户,四等户都不行。几人一查问题出现了,一个河北大户人家,拥有田地七百多亩,家中还有一个粮仓,看到粮食一直在涨价,未出售,囤积居奇,里面有粮石两千五百石,另外还有一个小型的作坊,一个豪宅。但不知道他怎么弄的,将自己变成五等户,次子做了保丁。家产逼近万贯。

查的御史接到百姓举报后,清点完他家的资严,气乐了。你这也是五等户,俺们大宋得有多少钱哪?

还有一户人家更好玩,听到御史下来查,并且这次朝廷很毒,让百姓举报,轻者赏赐二十贯钱,中者赏赐五十贯钱,高者赏赐一百贯钱。特别严重的能赏赐两百贯到五百贯。不用五百贯,有两百要能让百姓杀人了。

所以举报的百姓多,逃不了,想出一个办法,将财产全部转移给他的侄子。御史下来查,俺赌钱一起输给侄子,无奈,御史离开。结果侄子不还他家的财产,一怒之下,官司打到县里面。县衙不好处理,又闹到州里。丑态百出。

这是保丁的。

其他的问题不查,以前有种种不好之处,现在让并营多出来的低层武将领当,一百人为大保,也就是一小队,一千人为一都保,一大队,让各层武将领导管理。还会出问题的,但以前那种流动粗放自垩由式的管理方法取消了,也就计往不咎。现在若出了问题,那么这些低级将领必须要负责。因此只针对户等。

再到仓糯

不管这些小吏耍什么花招,一个库一个库的查,先毒账,账不对立即当场就处理,账对再查粮,带着县里的户册来查,你说放粮放出去了,列表张贴公告,贴于各个草市,老百姓没有用青苗法借贷粮食,前来举报,有赏。宋朝识字的人远胜过唐朝,不复杂的名字还是能认识的。

结果一查,一个个晕了。

问题比郑朗说得还要严重。

有的账不对,大多数账不对粮也不对,少数手段多多,粮仓麻袋里面塞大糠,也有砂石。这算是好的,河北有三小吏,管着五仓,近两万石粮食。他们十分聪明,看到旱情严重,尽管朝廷在用工代赈,但到了下面,肯定做得不象上面想像的那么好。家人还是吃不饱,于是借贷,宋朝的高利贷有多狠?后人无法想像,有的高达百分之三百。他们不会出面,而与商人勾结。一是借贷,二是高价售粮。算了算账,若是今年出,丰年往回收,最少差价在四倍以上,结果贪婪之下,四仓近两万石粮食全部放走。

宋朝对士大夫优待,不是代表着对小吏优待。况且作为粮仓的小吏,多少有些担待,地方上的真正豪强不屑为之,他们贪的吏乃是孔目、押司,再次者便是乡户、押录、长名、客司、通引官、衙职,再不成捞一个耆户长做一做。仓吏有担待,还要巡逻,防鼠防盗防潮防火,甚至经常翻晒粮食,不是美差。

所以处理这些粮吏,没有什么阻力。只要出现问题,处罚十分严重。

这三个小吏闻讯后,感到不妙,自已这么大动静,百姓非得举报不可。于是向商人将粮食要回来,商人们不理睬他们,我管你们粮食是怎么来的,反正我们用粮买下来的。要粮食可以,如今涨价,用更高的价格收购回去。三个小吏情急之下,悬梁自杀。

一摞摞地奏折放在一起,赵祯看大家在翻阅,心痛地说道:“这些人还知道廉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