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2 / 2)

侠道行 造化斋主 2392 字 2023-10-05

沉默了一番,他就拿出一柄剑扔给白无匪:“此剑名为步光,便赠与你,既然你出谋立了功,本尊就要赏罚分明。”

一番话,既肯定白无匪的功劳,也表示对他的智慧给予信任。

白无匪一观此剑,剑身通体脂白,剑柄上镶有七颗宝石,红、黄、蓝、绿、白、紫、墨七种不同的颜色,依照北斗七星排布,周围以细小的金刚髓钻排布出龟蛇交缠的玄武之象,另外剑穗上以金丝编织称一个“仁”字,端的是华丽无数。

以商人的眼光,光是剑柄就已经是价值连城,无可估量的艺术品。

以修士的眼光,这是令人吐血的浪费,七颗宝石都是蕴含强大灵气的天材地宝,拥有风、火、水、雷、土、木、金的特性,每一颗单独拿出来都制作成低阶宝器级别的法宝,可偏偏被拿来当做充能物。

排布成七星的形状根本毫无意义,除了给持剑者储蓄真元,也就剩下对相应属性的增幅效果。

还有那金刚髓钻,那是比庚金、比太阳精金还要珍惜的金属材料,只要一点点加入飞剑中,就能令剑身的锋利度上升一个台阶,将剑柄上的所有金刚髓钻收集起来,给高明的铁匠铸炼,造出极品利器的几率会增加三成。

现在,除了装饰之外什么用也没有。而且上面还加了禁锢法阵,一旦材料被挖去,整把剑都会自毁,让人就算想重新回炉也做不到。

一般人会认为,既然剑柄用了这么珍贵的材料,剑身一定更加了不起吧。

错了,但也没有错。

制作剑身的材料的确也是稀世之物,可这种材料却是铸剑者的大忌,是从来不会加入剑身之中。

白无匪抚摸脂白色的剑身,感觉到其中透出一丝暖意,用力一捏,剑身竟是有弹性的向里凹进去,随即复位。这种材质属性他在书上也有见过,传闻三清道界的至宝九老仙都君欲印就是用这材料制作的,这东西又被称作君子欲。

君子欲可刚可柔,通阳亦通阴,对各种天地灵气都有增幅效果,因此它是用来制作术修法器的顶级材料。

几乎拥有全部优异特性的君子欲唯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没有切割效应的锋利特性,而且对融成一炉的其他材料有钝化效果。也即是说,一旦在铸剑时加入君子欲,那么铸造出来的剑,剑锋都是钝的,而且无法开锋。

按照炼宝师的说法,君子欲是王道之物,无霸道之气。因此,它是术修者眼中的极品材料,却是铸造利器的大忌。

加入一点君子欲就会使神兵利器钝化,那么当一柄剑的剑身全部用君子欲铸造时,基本上别期待它能切开一块豆腐。

“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之墨阳。君子四剑,步光剑象征君子之仁。昔日越王向吴国称臣,举国之财铸造了这柄无法用来杀敌的步光剑,献给吴王作为贡品,铸造此剑用的材料明明足以锻制一柄极品神器,却偏偏只炼成一柄华而不实的上品宝器,吴王见剑穗上的仁字,以为是越国百姓感激他的仁慈,于是麻痹大意,最后成了一种讽刺。”

白无匪仔细观摩剑身,只见上面隐约可见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虫鱼鸟兽的剑纹,而且还在不停的变化着,像是活物一样。他知道,这并非是法力的幻化,而是一幅幅深浅交替的画,这是当时吴国的画中大家利用君子欲的纹路所作的画,端的是华藻繁缛,艺术瑰宝,天下无双。

这柄代表君子之仁的剑居然失落在狱洲上,怪不得自中古以来就不曾有人聚齐过君子四剑。不过步光剑落到仁德败坏的狱洲,绝对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说是名珠门g尘都是轻的,简直是金砖当成了垫粪石,也怪不得乱世尊者会如此大方,步光剑的威力在他手中发挥不到两成,指望他讲仁德,那难度相比证道成圣也不遑多让。

“感谢尊者赏赐,拙者必当为红世大业殚尽竭虑,鞠躬尽瘁,以不负尊者的期待。”

“你真有功劳,本尊决不吝啬赏赐,如果你真能解决那两大难题,作为奖励,邪巫红世诀全篇也会一并传授给你。”

在炼化的时候,乱世尊者就曾将残篇内容打入白无匪体内,所以他才能用出乱世邪炎。这也并非是白无匪独享的特殊待遇,事实上双巫麾下的诸位天王也或多或少练有一部分,各自有各自的领悟,只是肯定不如双巫领悟得深透。

本源相同,因此白无匪才能用出邪烬森罗。

天阙武侯早已得到整篇邪巫红世诀,归根结底,经文归经文,能练到何种程度还是要看个人造化,这可不是江湖门派传授掌门功法。

不过乱世尊者也的确存了培养嫡亲手下的想法,在他看来,白无匪经他亲自炼化,忠诚绝对比那些天王要高,相当于自我分身,不必担心背叛。

说到底他是一个只相信自己的人,如果不是有百分百的保证,无论对方表现得多么忠诚,在心底深处都抱有质疑态度,。

若非下禁制的手段太下三滥,一旦使用会被全天下人视作仇敌,他恐怕也要忍不住,在所有天王身上种下禁制。

华颜红座仍有一丝踌躇,于是问:“三天时间,真的足够”

白无匪毫无犹豫道:“若非如此,如何能显出邪侠的手段,还请红座拭目以待。三天内,逆转局势,五天内,消灭正魔两道。”

水月居。

人心浮动。

自从白庸被红世双巫劫走后,众人慌乱了好一阵子,直到今天都没能平静下来,各抒己见,有人提出应该放手一搏,直接冲进奇迹方舟将人救出,效仿那一次的夜袭;有人认为以白庸的智慧,或许早就料到这点,应该静观其变,擅自行动反而会打扰他的布局;也有人提出,此事不能告诉元墟教,以免引起异心,应该隐瞒下来。

讨论来讨论去,终究没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要说众人中并非没有拥有战略眼光的人,戏无涯精通大智若愚之道,俞子期也有圆通变化的智慧,可众人心中就是没有底气。倒不是说没了白庸就不行,只是在作出某一决定的时候,总感觉缺乏拍板的勇气。

白庸在的时候,也并非独断专行,当某人提出一个可行的计策时,他会从善如流。可众人习惯最后由他来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