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3(1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2431 字 2023-10-04

不过是个提线木偶而已。商会迟早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冯贵在心中为最后的结果定下基调之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而最先映入他眼帘的还是昨日那份被退回的计划书。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犹豫,冯贵顺手就将摆在桌上的计划书丢进了一旁的废纸篓。显然这份计划现在失去了失支了存在的意义。无论是托马斯的回绝,还是出于冯贵心中的报复意图,这都需要另拟一份新的计划书。

正当冯贵满心盘算着如何拟出一份更为隐蔽也更能扩大的商会在南美利益的计划之时,门外却传来了秘书恭敬的通报声:“冯掌柜,开会的时间到了。”

“恩,知道了。”将思绪拉回现实的冯贵立即意识到自己上午还有一场股东会议需要出席。其实所谓的股东会议不过是一场表演而已。在外人眼中无比强大的香江商会在实质上却是由众多参股者组成的。因此就算是拥有四成股份的弘武女皇,只要撇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亦不能说香江商会是她的私人属品。不过拥有股份并不代表就能掌控商会。其实就现实情况来说,商会的实权还是被几个持有多数股份的董事紧紧地握在手中。至于那些多如牛毛的股东们也只有在局外等分红的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会不正是一个缩小的国家吗虽然朝廷整天口口声声地说国家属于人民,并通过设立议会让更多的人能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然而就实质上而言,中华帝国依旧是由极少数的精英人物把持着。至于普通百姓,甚至是所谓的议员不过都是些“局外人”而已。在心中如此将商会与国家做对比的冯贵,下意识里也将自己比做了出入朝堂的朝廷重臣。

不过就在冯贵自比重臣的同时,一个连他所谓的局外人都算不上的无名小卒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这个人既不是什么间谍,也不是什么恶意之徒。而是负责打扫房间的一个杂役而已。虽说是杂役,却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做香江商会的杂役的。依照商会的招工条件,应聘者除了要身家清白、为人忠厚老实之外,还必须要不识字。对于最后这一点商会看得尤为重要。因此当那个杂役看见被冯贵丢在废纸篓里的计划书时,并没有显得有什么意外。在他的眼中开发美洲的计划书同随手打下的草稿并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在清扫完办公室后,这位不识字的杂役例行公事般地将废纸篓里的计划书倒进了手推车里。

正如历史上许多事情都有着机缘巧合一样,如果冯贵没有随意将计划书丢进废纸篓,如果清扫的杂役识得文件上面的字,这份有趣的计划书就不会出现在了韩半瓶的面前。前来商会办事的韩半瓶相比每日出入商会的权贵来说,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而已。没人会注意他的存在,同样不会有人关心他的存在。而韩半瓶本人亦在心里如此看待着自己。可当他在无意中瞥见躺在垃圾箱中的那几张纸片之时,情况却发生了些许几许微妙的变化。南美、公司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一下子就抓住了韩半瓶的眼球。

这可是商会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拿怕什么不过就是别人丢弃的文件,看了又怎样虽然理智在提醒着韩半瓶这么做的不智,可好奇心却更为强烈地驱使着他的心蠢蠢欲动。在一番只是一闪而过的内心争斗后,趁着无人注意的间隙,韩半瓶鬼使神差地将手伸向了那份被丢弃的计划书。

如果说拉克沙群岛之战对中华帝国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段干巴巴的报道,那在千里之外的奥斯曼帝国,这场战斗却成了一道极其微妙的战争催化剂。就英国与奥斯曼的盟友关系来说,奥斯曼帝国确实有理由为友军的胜利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人们想像中的那般简单。拉克沙群岛之战对中华军固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可在奥斯曼军方眼中英国人的这次胜利同样让他们颇为难堪。

原来自正式向中华帝国宣战以来,奥斯曼海军虽在集结起了大量的舰队,但至今却都没离开过波斯湾半步。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众所周知在波斯湾与阿曼湾之间有着一处咽喉天险,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光明之神”霍尔木兹海峡。此处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海峡的开关似人字型,且遍布着众多岛屿、礁石和浅滩。由于海峡地处副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因此每当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阿曼湾,产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

或许是忌惮于霍尔木兹海峡独特的天险位置以及奥斯曼人在其周边布置下诸多防御工事。施琅所率的中华舰队一直以来都只在阿曼湾附近徘徊却不敢闯入霍尔木兹海峡。反观奥斯曼的舰队,则是紧守霍尔木兹海峡,任中华舰队再怎么挑衅引诱就是不肯出波斯湾与其决战。于是两支数目庞大的舰队在霍尔木兹海峡内外就这样对峙了整整一年。直到来自拉克沙群岛的战报像一颗石子一般打破了阿拉伯海上寂静的海面。

“无帅,我们不能再这样懦弱地坐在这里了。帝国的海上勇士们需要战斗。他们需要用敌人鲜血染红他们的弯刀和他们的高帽来证明他们的英勇”

“是啊,元帅。继续像这样躲在波斯湾里不出战只会让人耻笑我们胆小。既然那些中国人害怕得不敢进攻霍尔木兹海峡,那就让帝国的战舰勇敢地冲出去杀光那些个亵渎苏丹的异教徒。”

华丽的殿堂中奥斯曼的年轻将领们用他们那充满朝气的语调向帝国的海军元帅阿里请战着。然而回答他们的却不是阿里雄浑的嗓音,而是老将罕杜沉稳而又冰冷的声线:“苏丹需要的是能保卫帝国的勇士,而不是只知杀戮的莽夫。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我军从一开始就占据着战略上的优势,只要继续像现在这样严守霍尔木兹海峡,用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支持不住,然后自动退却的。”

“可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战功都会被英国人抢去。那些个异教徒还会趾高气昂地笑话我们龟缩不前。”一个红头发的年轻将领不服气地反驳道。

“就是我可不希望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荣誉在我的旗舰面前溜走。”另一个光头提督跟着附和道。

然而罕杜却丝毫不为此二人的话语所激。却见他语调平缓地说道:“只要能逼退中国人的舰队,没有任何人能笑话我们。至于英国人,他们要是有兴趣同中国人硬拼就让他们拼去吧。阿拉拍海上异教徒的战舰越少,帝国也就越安全。”

不可否认,从谋略的角度上来说,罕杜的这段话无疑是务实的,然而在充满英雄浪漫主义的少壮将领们听来,罕杜的话语简直就是懦夫的言论。他们需要的是战斗,需要的是荣誉。而罕杜的做法只会让大家遭受“鄙视”与“屈辱”罢了。既然现在英国人打败了中华舰队,而且还是那个偷袭亚丁港的“矮子郑”。那帝国的舰队就完全有必要在阿折伯海上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从而向中国人、英国人以及全世界展示奥斯曼帝国在海上的权威。

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在场的少壮系军官,包括海军元帅阿里本人也被英国人在后克沙群岛所取得的战果所挑动了。却见此时的他在听完众人的争论之后,试探性地向罕杜询问道:“罕杜,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固然是最为稳妥,但是如果我军不在军事上取得一两场振奋人心的胜利的话,恐怕不仅苏丹那里我们无法交代,更可能使英国人得到敲诈我们的借口。”

“敲诈英国人凭什么来敲诈我们帝国的领海是由帝国的勇士守住的,又不是他们英国人的功劳。”罕杜不以为意地摇头道。在他看来阿里这完全是在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