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的外人在,否则这话若是传出去那还了得。正当杨开泰想要发作之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杨念华却突然开口说道:“姑母此言差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过是肉体凡胎,都有七情六欲。念华与皇兄来此是以儿孙的身份侍奉老人。姑母若谈国事大可去朝堂议会。”
给杨念华这么一项杨绯儿不禁楞了一下。不过她随即就恢复了先前自若的表情。嫣然一笑道:“华儿真是说笑了。姑母哪儿有那福分上朝堂入国会呢。”
“哼,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好。”吃完药的杨开泰接过毛巾抹了抹嘴,向女儿毫不客气地说道:“时候也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为你的夫君准备晚饭了吧。”
眼见老爷子如此赤裸裸地下了逐客令,刚才还眉飞色舞的杨绯儿脸上顿时就红一阵白一阵的。却见她一跺脚只得无奈地退了出去。看着女儿负气而走的模样。杨老太君不由心疼地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丈夫。可谁知杨开泰却神情比她还要忧虑地长叹了一口气。
随着杨绯儿被老爷子给撵了出去,现场的气氛变得轻松了不少。杨禹轩在与祖父祖母攀谈了半晌便起身告辞了。见哥哥起身要走杨念华也跟着出来送了一程。夕阳下兄妹二人走在自己父亲封号命名的王府之中,却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这里没有父亲留下的任何气息与回忆,有的只是对权利的尔虞我诈。
“念华,这段日子辛苦你了。”走了一段路后杨禹轩率先开口道。
“没什么,总得有人守在爷爷身旁啊。否则老人会胡思乱想的。”杨念华咬着嘴唇道。
“爷外公气色看上去不好啊。”杨禹轩低着头问道。不过他嘴上虽这么问。脑子里盘旋着的却是刚才杨绯儿的话语。他明知道那是姑母存心挑衅的话,可却止不住地还是要去想。
一旁的杨念华似乎并没有觉察到兄长的异样,却见她拧着眉头摇头道:“太医也说爷爷的情况不好。”
杨禹轩待见妹子的神态不似伪作,不禁在心里暗骂了自己一句:杨禹轩啊,杨禹轩,你刚才在瞎想什么呢。真是的,难道真因为姑姑的几句瞎话就怀疑自己的妹子不成。这样的肚量怎么配作个明君。想到这里杨禹轩随即便向杨念华宽声安慰道:“念华,你也不要太忧心了。母亲派了宫里的御医来给外公看病。相信经过些时日的调养,外公的病一定会有起色的。”
“皇兄”杨念华欲言又止地唤了一声。
“嗯”杨禹轩随口哼了一声,见妹妹有些犹豫,他当下坦然一笑道:“我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妹子,什么时候也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了。”
“嗯,我是说不管是爷爷也好,外公也罢,除了母亲之外。两位老人家是我们唯一的亲人了。”说到这里杨念华突然仰起了头神色肃然地向杨禹轩说道:“皇兄,外界人说什么都没关系,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行,哥知道了。”杨禹轩摸着自己的妹妹头发裂嘴一笑道。可心中却在自问真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够了吗
命运的抉择第二部第二百九十一节种水稻辽东获丰收进忠言阁臣生间隙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立两班竖着耳朵静静聆听着来自内阁xx尚书的年度报告。只听农林尚书沈廷扬手捧奏章抑扬顿挫地大声念道:“辽蓟省玉谷1000石、水稻130石”却不想这话儿才刚念到一半朝堂上立刻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惊愕的目光瞬间就集中在了沈廷扬的身上。
俗话说得好,南方产粮以石论,北方产粮以斗计。石与斗是量器中的两个不同等级单位,通常10斗才算1石。由此可见北方地区限于水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产量上与南方有着很大的差异。此刻听闻在关外苦寒之地一年下来官仓之中竟然也能积下如此数量的粮食,着实是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们大开了眼界。不过让众大臣御前失态的并不是沈廷扬所报出的数量。相比江浙、两广、湖广等农业大省来辽蓟的这点成绩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让人感到不思议的是那130石水稻。对于亩产能达到4、5石的江南来说这130石水稻可能只是一县的年产。但这130石水稻出在东北那就意义不同了。不仅是堂上的大臣,就连沈廷扬本人在念到“水稻130石”时眼中也不由烁着激动的光芒。
此刻唯一没有将此事视做奇迹的可能就是端坐在龙椅上的弘武女皇了。对于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孙露来说东北大米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不过这一次却并不是她动用了自己未来的知识将水稻引入东北的。却见孙露微微抬手示意众臣安静后,随即便向沈廷扬明知故问道:“沈卿家刚才说辽蓟省衙去年收到130石水稻”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辽蓟省这次特意献上了10石渤海米作为贡米请陛下品尝。”沈廷扬稍稍整了整自己的情绪恭敬地回答道。
“好个渤海米没想到而今东北也能种植水稻了。此真乃我中华之大幸啊”按耐不住心中喜悦的孙露高声夸赞道。而一想到那久违了的东北米,她更是连口水都快溜出来了。因为东北水稻是一季稻,一年只收割一次生长期长。吸收的养料比较充分。在加上高纬度的东北昼夜温差比低伟度的南方大,也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这才造就了雪白油滑地东北大米。
当然此刻除了孙露之外多数的大臣还不知道这渤海米的美味。甚至还对这米的质量抱有很大的偏见。不过无论这渤海米的产量、质量如何。能在贫瘠苦寒的辽东种出大米来,这在群臣地眼中本来就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毕竟在众人的印象当中关外的农作物不外乎小麦、大豆、玉米、高粱之类的粗粮。而水稻原产热带,喜温。对温度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今能在东北产出大米无疑就是上天的恩赐嘛。这不女皇的话音才落,底下就有大臣出列赞扬道:“陛下泽沛天下故天赐我苦寒之地能产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