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4(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2433 字 2023-10-04

“耳朵先生您指的是对面的中华国会吧。”莱斯特突然茅塞顿开道。

“莱斯特,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国会对中华帝国来说不仅是耳朵,更是大脑的一部分。帝国的决策者会根据国会的态度制定政策,而普通的民众亦会跟从国会的倾向。因为中国的民众认为国会议员都是些有德行,有地位的人。”卡布瑞说道这里不无忧虑地说道:“就目前来看,荷兰、威尼斯、西班牙都已走在了法国的前头。前两者成功地让中国人把他们当作自己在欧洲的代言人。后者则让葡萄牙人至今没有机会以独立国家的姿态出现在南京。而法国呢,围在王身旁的宠臣似乎只对所谓的东方情调感兴趣。他们怂恿王仿造中国字创造出一种为各国人民所理解的象形文字,而不是效仿中国建立更为高效的金融系统。派遣传教士来与中国文人交流诗歌绘画,却不告诉中国人法国已经控制了大半个欧洲的贸易。真是既浪费时问,又浪费金钱呐。”

眼见自己的资助人在不经意间对法国目前的现状发起了牢骚,莱斯特努了努嘴道:“或许我们应该让法国更了解点中国。我是说这儿同法国本土传言的那个中国不一样。当然,这里确实没有宗教与教会的束缚,等级也没有欧洲那么分明。这里的女皇乐意倾听来自民众的声音。但是先生您也瞧见了,这个国家并非是由圣人来统治的,相反却是被一群爆发户所控制。在对面那幢房子中开会的高尚人,有几个拥有象样的祖谱。还有楼下那些随时关注着里头动向的文人。您能说这是西方失落的自由在东方的复兴吗”

莱斯特的这番滔滔不绝的言论,无疑是道出了众多了解中华帝国的欧洲人的心声。对于多数初来乍到的欧洲人来说,他们最不能理解的恐怕就是中华帝国的议会制度与那种近乎无等级的状态。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在许多方面都背离了欧洲议会制度的初衷。这里议会的政治斗争往往不是个人、宗教或是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各党派、利益集团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展开的争斗。因此中华的议会不仅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与自由民主的原则也有着一定的差距。

面对莱斯特的质疑,卡布瑞不禁了恢复了平静,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莱斯特,你说得没错,中华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她终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传教士与文人所传诵的那个国家,是似们想象中的理想国,只不过挂了中国的头衔罢了。有理想并没有错,但以想象中的情况来与一个世界大国打交道是件愚蠢而又危险的事。虽然巴黎目前还没意识到这点,但作为法国在中国的代表,我有义务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矫正这些错误。”

“是的,先生。我也会努力学习、观察这个国家,然后回去告诉人们中华帝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莱斯特点头应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卡布瑞满意地勉励道。在他看来像莱斯特远比那些传教士来的有用的多。可正当他想进一步提醒莱斯特一些注意事项时,楼下却突然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先生,出什么事了”莱斯特好奇地跑到窗口张望起来。然而,他的答案却是从身后的房门传来的。却听一个气喘吁吁声音操着生硬的法语跑上楼道:“卡卡布瑞先生,国会同意调整关税额度了”

“李,慢点说。你先坐下吧。”卡布瑞赶忙将自己在南京的中国好友请进了房间。

“好消息,真是好消息。”那位李先生调整了一下呼吸后,高兴地朝卡布瑞拱手道:“国会已经同意降低粮食、棉花等商品的关税。法国、荷兰、威尼斯、西班牙都在优惠国范围之内。”

“先生,这可真是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啊。”莱斯特虽然不懂贸易上事,但他也知道被中华帝国列为优惠国意味着什么。却见他跟着又好奇地问了一句道:“那英国呢”

“英国”李先生拉长了嗓子,不满地说道:“那些英国佬竟敢在我中华无暇西顾之时,联手土耳其人破坏我们在印意洋的买卖。英国佬非但不会得到优惠政策,而且还被国会列入了黑名单。看着吧,凡是得罪天朝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李先生的那句“天朝”并没有让卡布瑞觉得有什么不自在。却见他跟着便礼貌地点头附和道:“现在的英国已经被独裁者与暴民所统治。当然不会做出什么理智的制断。事实证明,共和制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制度。由开明的君主锁统治的国家才是最安全、最强大的。在这点上,法国与中华帝国无疑是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对于卡布瑞神情高昂的感言,老实说那位李先生并没有什么感触。作为一个中华朝人对于西方的“共和制”本就没什么概念。再加上这种制度本就与中原数千年来集权的统治有着诸多抵触。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就会认为英国目前所采取的制度是种糟糕的制度。而同样是共和国的荷兰,则因向中华称臣,被视作了一种“迷途知返”。可一旁的莱斯特却并不这么想。虽然而今的法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君王集权统治之中,但这一时期法国的启蒙运动却已经开始悄然萌芽了。此刻年轻的莱斯特隐约觉得发生在英国的那场革命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场“灾难”。

命运的抉择第二百五十八节闻死讯弘武帝神伤论国策皇长子出彩

如果说当今世界上除了一些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之外,还有人会对英格兰共和国的情况抱以同情的话,那可能就只有中华朝的宏武女皇了。这其中除有受后世价值观影响的作用,克伦威尔本人也一直是孙露所崇敬的对象。因为就这个时代的背景来说,克伦威尔无疑是一个“逆天者”,但后世的历史又明确地证明他的这些“逆天”举动完全是值得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克伦威尔更像是孙露在精神上的同行者,让她

在为自己的族人探询出路之时不至于觉得太过孤单。然而无论孙露如何崇拜这位联合王国的头号“叛逆”却依旧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将英格兰共和国列入帝国的黑名单之中。因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孙露首先都是中华帝国的君主。作为一个统治者她必须为自己的国家负责。而任何冒犯帝国威严的人必须得到惩罚,否则中华朝在海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威望可能在瞬间就会土崩瓦解。更何况而今的英格兰共和国早已摇摇欲坠,因为她已失去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唯一支柱。

“你是说克伦威尔死了”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沉默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道。在她的面前还摆放着刚刚由国会通过的有关最惠国的新决议。

“是的,陛下。由于欧洲的消息要八个月左右才能传道京师,因此从时间上推算克伦威尔应该是在去年秋天过逝的。”黄宗羲如实地回答

道。其实若非英国人之前在印度洋与土耳其人联手封杀中华朝在当地的贸易,而今克伦威尔的死讯根本不可能引起内阁多少兴趣。但女皇似乎并不这么想。却见她微微拧着黛眉追问道:“这么说克伦威尔是病故的咯”

“是的,陛下。据说他死于疟疾。”黄宗羲语调轻松地说道。在他看来克伦威尔的死讯对中华帝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帝国能在接下来印度洋问题上拥有更多的筹码去与土耳其人谈判。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武力手段,毕竟一旦英国因自身原因无法顾及印度洋,那印度洋的制海权将完全由中方所掌控。因为谁都知道奥斯曼的舰队根本无法与中华舰队相抗衡。更不用说在中华舰队的身旁还有荷兰与威尼斯的舰队做侧应。当然中华的军方也清楚那两位“大鼻子”藩属一般只会在有利可图之时才会慷慨地拔刀相助。

“疟疾”孙露略带诧异地感叹道。她当然知道历史上的克伦威尔是病故的。但当她本人亦身处这相同的大时代中之时,这种感觉就会变得十分微妙了。他是克伦威尔,是第一个将君王以叛国罪公开斩首的人,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