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8(1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2423 字 2023-10-04

才能来治理国家的。更何况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以说只有遵循道法才能安定周全地治理国家,而依靠个人的智能治理国家则极其容易出错。”

在听完陈子壮对自己行为用韩非子的话进行了一系列注解后,孙露颇感兴趣地询问:“这韩非子不是法家的人物吗陈老您什么时候也尊奉起法家来了呢。”

“回陛下,韩非子虽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但春秋的杂学多出于黄老。相比之下韩非子的这段话的思想更接近黄老学。”陈子壮跟着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孙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可否认,陈子壮引的这段话确实与孙露印象中的法家思想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段话的中心思想也确实与孙露产生了共鸣。确实,国家命运,不能依托在某个领袖人物的个人“智能”之上。如果君王按照自己的智慧和个人的能力,凭自己的主观智慧和能力治理国家,则必然会出现失误。因为只要是人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而事实也证明,越是那些才华横溢的领袖,犯起错误来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因为这些人除了拥有非凡的才能外,还掌握着常人难以匹敌的权利。

不要信任治国者个人的才华,哪怕他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也不可靠。可靠的是符合自然规律与人文凡俗的稳定的法律。虽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法律。但相比更不可靠的个人来说,由多数人意志形成的法律还算是周全的。在法律的框架中行事,虽不能避免犯错,却也不会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在行动之前法律就已经为人们屏蔽了最坏的情况。于是也就有了老子所说的“不知常,妄作凶”的原则。

在将陈子壮的话语重新过滤一遍后,孙露兴奋地发现自己终于在中华朝找到了能与现代宪政体制相呼应的本土政治哲学。不过在兴奋之余,孙露心里尚还存有几个疑问需要解答。只见她稍稍平复了一下心绪后,开口向陈子壮说道:“陈老所言真是让阵茅塞顿开。不过朕在此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

“老夫十分荣幸能为陛下解答疑惑。”陈子壮干脆地颔首道。其实他早已猜到了女皇会向自己问怎样的问题。而在另一边,他亦早已在心中为自己打好了腹稿。

“请问陈老,您刚才一再提到的天道指的是什么是天理吗”孙露想了一下提问道。

“回陛下,天道准确说是人理,而非天理。”陈子壮微微一笑纠正道。

“人理”孙露念叨了一句道。

“是的,陛下。它包括了人间的习俗、道德与秩序。就算是帝王也不能违反于它。否则就会像商纣、周厉、隋炀那样乱国失天下。”虽然面对着中华朝至高无上的掌权者,陈子壮依旧大义凛然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知道在这一点上,女皇是与他站在同一阵营的。

果然,陈子壮的话音刚落,孙露感触颇深地开口称赞道:“陈老说得好当权者若是认为自己能掌控一切,那他就会失去了一切。这世界上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得付出相应的代价。认为自己可以无条件地得到臣民的忠诚、国家的权利、天下的财富,本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愚蠢想法。”

“陛下英明。正所谓,有德思契,无德思彻。狂妄无德的君王,总是想独断专行。相反,英明的君王却知道如何与身边的人达成协议。而陛下你以宪诰与天下人签下遵循天道的契约。比之上古贤王又进了一步。”陈子壮眉飞色舞说道。对中国的士大夫们来说尧舜禹汤的时代一直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国。而通过对古籍的研究,陈子壮情不纣禁地就把孙露的种种举动与上古贤王的一些想法挂上了勾。两相作用之下,这位中华朝的元老俨然已经深信中华朝正朝着众人理想当中的那个时代发展。

“有德思契,无德思彻”孙露回味了一下后,回头问道:“这也是黄老学中的内容吗”

“回陛下,是的。”陈子壮摸着自己的胡须得意的说道:“其实陛下不用如此惊讶。我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有些观念我中华并不是没有,只是我等未能窥其全貌罢了。”

“原来如此。阵受教了。”孙露谦逊地询问道:“不过,陈老您以黄老之学诠释宪政与契约说,其他人又是怎么看这事的呢本就您对黄老中一些观点的注解与前人的注解有很大的差别啊。”

“陛下,董仲舒当年向汉武帝进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所论述的儒学也与前人的儒家观点有着不少出入,不是吗”陈子壮拱了拱手道。

“那陈老地意思是要独尊黄老”孙露皱了皱屑头问道。

谁知陈子壮听罢却不以为意地哈哈一笑道:“陛下您多虑了。黄老之学不像儒术强调正统唯一。正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黄老之学认为力量的相辅相成才是和谐秩序的基础。如果天下间没有多元相反的力量相互约束平衡,那么这会是最大的祸患。就如老子所言,祸莫大于无敌。”

“好个祸莫大于无敌这话不仅适用于治国,同样也适用于外交。如果一个国家对外不再存有威胁,则势必会松懈。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动力,逆水行丹不进则退。这句话足以作为我朝的警言。”孙露兴奋地说道。此时的她已然相信,陈子壮已控为她找到了她一直以来想要的东西。

须知宪政的核心其实就是“对抗”,既通过多元势力相互对抗限制而达到平衡。所以宪政绝对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相反宪政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少数派”。否则不过是在以所谓多数的意志来向少数人实施独裁罢了。然而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因此西方才会有法国大革命似的“暴民政治”。而在东方,儒家的正统论一直都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以至于儒家自身的学派也一直都在为正统地位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