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8(2 / 2)

命运的抉择 黑色柳丁 2463 字 2023-10-04

gu903();“这不是海战战术。那些人也不是军人。他们是一群疯子,一群无可就药的疯子我们不需要疯子来做俘虏。”施琅攥紧了拳头,抬头望了望远处正在溃散的倭国后卫舰队,语气森然地说道:“传令下去,消灭海上一切可见的倭国战舰。决不允许放过他们中的任何一条”

随着施琅一声令下,早已怒火中烧的中华舰队立刻掉转船头向着倭国后卫分舰队直奔而去。相比之前的日之丸号与大和号,眼前的这些倭国战舰完全没有了为天皇效忠的气焰与决心。眼见主力战舰全军覆没,他们当即就入倒了树的猢狲四散逃开了。然而正如施琅所命令的那样,中华舰队并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一场规模宏大的海上大追击就此拉开了序幕。

整场追击行动足足持续了将近三个时辰。靠着强劲的还风中华舰队以十艘战舰的兵力像赶鸭子一般一路将倭国战舰向东北方向上驱赶。在经过一系列残酷的舰舰对抗后,除了之前在追击中被中华军击沉的战舰外,大约有十来艘倭国战舰最终被中华军逼进了大隅海峡附近的暗礁区。这显然是中华军特意安排的结果,旨在让倭国战舰自投罗网入暗礁密布的危险海域。在那里接连数艘倭国战舰均被锋利的暗礁撞碎龙骨沉没入海。至于那些体形较小的船随比大船多航行了一段路程却也逃不过搁浅的结局。而中华舰队同样慑于暗礁的威胁并没有深入追击只在外围转悠了几圈,在证实了倭国残余战舰均已沉没或被倭人自行焚毁后,才欣然离开。此时已是弘武十年农历四月初六了。

大隅海峡之战整整持续了将近一天一夜。经过将近6个时辰的激战,7个时辰的不懈追击后,施琅所率12艘战舰全歼倭国叛军52艘战舰。施琅部则损失战列舰两艘,另有四艘战舰受不同程度的轻伤。此战不仅消灭了倒幕派在海上的主力舰队,更再一次证明了中华帝国海军对北中华海的绝对控制权。十日后,大隅海峡大捷的消息传至中原,中华朝举国为之欢庆。在帝国各大报纸上大隅海峡之战被描绘成了对倭国叛军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各地的文人笔客更是毫不吝惜墨宝将各种赞美之词献给了博得胜利的海军将士们。此外包括施琅在内的全体官兵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朝廷的嘉奖。然而施琅本人以及海军部对这一次胜利却显得十分低调。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为了这次的胜利,海军将士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特别是大和号对飞虎号发出那最后一击,更是让海军部上下重新认识到他们日后将要面对了又是怎样一群不能用常识预测的疯子。

第二部207生赤字内阁议征税发国债女皇会公爵

无论大隅海峡之战给予了中华朝海军怎样的教训,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这都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加之先前从西北大漠传来的准葛尔部投降的捷报。无疑是让中华朝野上下在弘武十年的这个五月士气不由为之一振。就在各地商家趁此大捷一扫去年皇夫遇刺身亡时的晦气,迎来了久违的好景气之时。另一桩轰动朝野的大事件亦在众人的期盼中拉开了序幕。

弘武十年农历五月初五,由帝国督察司与廉正司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正式开始对皇室遭刺一案的相关嫌疑人进行公诉。虽然刺客海慧和尚那日当场就畏罪自杀了。但事后光是由警务部逮捕的疑犯就多达四百余人。这其中既有倭国奸细,也有涉嫌为倭人提供帮助的帝国国民。但不管是倭人也好,华人也罢。依照女皇的指示,督察司与廉正司在调查过程中都显得极为谨慎。每一条线索、每一项证据都要经过缜密的核实与调查,才能被收录。于是在经过将近半年的调查之后,督察司与廉正司最终确认了五十七名嫌疑人并对其提起公诉。这其中包括四十三名倭人、十四名华人。此外督察司与廉正司还一反常规,将对涉及此案的多个负责皇室安全及海外事务衙门的调查也一并公之于众。虽说这中间的调查重要关节依旧是不为外人道来。但相比前些年的刘富春案全封闭调查只公布调查结果。此次皇室遭刺一案的调查无疑要透明得多。如此大案在中华朝开国立朝以来还是第一次。又难得一次有机会一窥官府办案,自然是调起了广大民众的极大兴趣。皇室遭刺案一时间成为了街头巷尾,报纸杂志最为热门的话题。

相比外界民众的好奇,作为当事人的弘武女皇孙露这段日子却显得十分冷静。每日繁忙的工作让她无暇去过多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此时此刻摆在孙露面前的红封奏章乃是内阁有关过去五年朝廷财政的报告。虽然不是正式的财政结算,虽然离帝国第二届国会召开尚还有一年的时间,但中华朝出现赤字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孙露本人并不觉得有多意外。毕竟在过去的五年之中,中华朝在军事上经历了西北之战,在内政中治水、兴农两大项目也是耗费财政的重头。而此次对倭作战更是完全不在“一五计划”内的突发决策。陆海两线同时作战军费自然会随之猛增。因此弘武朝此次财政超出预算出现赤字,在孙露看来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内阁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勤俭节约是一个君王英明圣德的表现。不少官吏还经常用皇帝穿布衣、拒绝翻修皇宫、减少内宫人员等等之类的细节小事来彰显这一美德。而国库装满稻谷、银钱,甚至多得用不完烂掉,在士大夫们的眼中则是一个王朝兴旺的象征。在这方面中华朝虽不太讲究缩衣俭食,但一直以来国库充裕都是弘武内阁每一位大臣最引以为傲的政绩。毕竟在古代钱粮多得在国库里腐烂只是极少数的情况。绝大多数的朝廷总是在为缺钱花烦恼。如果碰上个天灾人祸、兵荒马乱那更是捉襟见肘。相比之下中华朝在立国之初几经战乱、天灾仍能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赢余就显得尤为的难得。正因为如此弘武内阁才特别喜欢将自己的财政报告公布天下。

可照目前的财政情况来看,弘武十一年的财政结算报告显然让内阁方面有些羞于启齿。一百多万的赤字对于财大气粗的中华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大数目。但这毕竟是带有负号的赤字。更何况这样一笔数额对于一些外邦小国来说已经够得上天文数字了。就算此刻朝廷平定了倭国之乱,也再难以从那弹丸小国身上榨出一百万中华银元来。更何况对倭国的征战才刚刚开始,后续的军费会还会陆续增加。

面对如此情形,为了给弘武王朝第一个“五年计划”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趁着离下届国会召开尚还有一年的期限,内阁方面提出了临时增加“征倭税”的提案。其实征倭税的范围并不广,数额也并不高,加之对倭国的征战近在眼前。若放在之前的朝代收取这样一项临时赋税或许只是朝廷大员一道奏章的事情。

然则在中华朝无论征收什么样的赋税项目都需要经过上国会的同意。可在抹平赤字的问题上国会方面并不同意内阁临时征收“征倭税”的举措。这除了部分上国会议员与女皇一样认为以目前的情况出现点财政赤字无关紧要外,也与国会的临近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国会召开前的一年是大小议员们最为忙碌的一年。上国会的议员老爷们自然是不会在这关键档口上,轻易地通过征税提案,以给自己凭添麻烦。因此在一番扯皮之后,有关征倭税的提案至今都没能通过上国会。面对如此局面,与国会商议未果的内阁便将征倭税的提案与相关财政报告一股脑儿地都送到了女皇的案牍之上。希望能借此财政报告说服女皇直接通过“征倭税”。

内阁的这一愿望当然没能得到女皇的支持。在孙露看来自己的臣下还没有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尚不知一个拥有适当赤字的政府远比积累大量财富任其腐烂的朝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