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廷扬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赢得了周围众臣的一阵附和,就连原本气势汹汹的孙露不由也陷入了沉思。却听此时的陈邦彦又跟着适时的进言道:“陛下,臣等知道您体恤百姓。不忍看百姓为赋役所累。但朝廷不能没有固定的征粮渠道。当年崇祯朝之所以会天下大乱,与其没有足够的粮食应对灾荒和战乱有很大的关系。而陛下您当年在广东之时粮草充裕兵强马壮这才能力挽狂澜。这期间各大商会的鼎立支持固然是功不可末。但这一来是出自于陛下您的威信使然,二来则是因为北方鞑靼的侵袭让中原百姓万众一心。而今天下已定,百姓安居乐业,商会自然也就利字为先了。因此正如沈尚书所言,朝廷窃不可将征粮重点完全摆在商会身上啊。”
陈邦彦虽只说了一半,但孙露已然明白了他想说的另一半。确实,当年她之所以能取得充足的粮草供应,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她那香江商会会长的身份。一个人身兼国家元首、军队总指挥、以及商业大亨三重身份这在历朝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情况。这种情况固然能让孙露更为自由的支配来自各个势力的资源。同样也给中华朝埋下了不小的隐患。日后一旦孙露或她的继任者不能再完全控制商会,势必会影响国家的赋税乃至运作。到时候极可能出现两种孙露不愿意看见的情况,一是垄断巨头挟赋税控制国家,二是国家以强权掠夺这些国内新兴资产阶级的财富。无论是哪儿一种对国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兆头。正因为如此陈邦彦等人才会一再地想构架一个更为稳定的赋税系统以摆脱商会的对其的影响。
不过显然陈邦彦等人的这些尝试显然并不成功。而此时的孙露亦冷静了许多。她不也再急于想追究谁的责任问题。于是在沉默了半晌之后,孙露宣布了自己的决定道:“沈督御史、汤督御史。”
“臣在。”
“朕命司法院即刻接手刘富春一案。”
“尊旨。”
“周专员、符专员。”
“臣在。”
“朕命你们回河南调查当地公社祥细情况。记住廉政司仅有知情权,一切证据均需交由司法院审理。尔等不得在当地私设公堂。”
“尊命陛下。”
“农林部、财政部、枢秘部尔等三部组成特别调查组,在五日之内就农村公社一事给朕一个详尽的报告”
“臣等尊旨。”
第二部77御花园二女论社稷石巢园东林议对策
下达完命令,送走了一干臣子,孙露的心情却并没有因为这次会议而得以平复。相反思绪却因沈廷扬等人的发言而变得更混乱了。一边是负担沉重的百姓,一边是满腹苦水的内阁。究其本源似乎都与自己当年的政策有关。难道说自己当年设立农村公社、改革税制、扶植商会势力有哪里做错了吗孙露不禁在心中如此扪心自问起来。
不,这些都没有错。孙露在心中立刻就否定了这个一闪而过的疑问。十数年的经历让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敢狂妄的认为自己能像改装机器那样,依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这个国家。而今的孙露已经明白自己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社会,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幅员辽阔的国家。事实上,说社会、国家是会思考、会根据周围环境自行进行变化适应的“活物”一点都不为过。既是“活物”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机械那般完全依照人的意志行事。更不会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出现。所以无论是改革也好,革命也罢,就算真的将一切推倒变成一张白纸重建,依旧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面对新制度、新政策所带来的零零总总的问题之时,孙露坚信这些是新制度在与社会契合时所发生的摩擦以及其本身未完善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当初设定方向上的错误。
想到这些孙露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当初所设定的目标。一旁的董小婉见女皇先前还脸色温怒愁眉不展,转眼间却又突然英姿勃发神色自信起来了。感到纳闷的她不由试探着向孙露恭敬地问道:“陛下,您没事吧”
“啊,没事,朕没事。”给董小婉打断思路的孙露随口敷衍道。然而她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