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中部的殖民庄园。因此面对一路北上的中国军队,占城的华商们自然是一个个铆足了劲,又是劳军,又是鼓劲的。
不过面对华商们的国际主义热情,姚金却婉转地回绝道:“咳,姚某也知这里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在姚某出征前,女皇陛下就已经告戒过要我等尽快平定云南之乱。恕姚某皇命在身不能在此逗留太久啊。”
“是,是。姚将军现在还身负皇命呢。当然是讨贼要紧,讨贼要紧。”王启隆连忙唯唯诺诺地附和道。其实自从中军登陆占城后,越南人便已经开始向北收缩了。占城的华商借此机会亦收复了不少土地。华商们只是希望姚金能在这件事上再给越南人施加些压力,好让他们能保住眼前的成果。当然,他们也不敢要求姚金为了他们的一亩三分地而耽搁女皇的命令。
“这样吧,待到本将军平定云南后,再顺道同那两国国王谈谈吧。那大越和广南虽是蛮横,终究不过是我中华的藩属。”姚金话锋一转说罢后,便浅浅的品了一口当地出产的米酒,那中感觉就像是沿途河畔越南的女子一般的温婉妖娆。
占城王与众华商听姚金这么一说,顿时就又来了劲。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解释着姚金口中“谈谈”的意思。却见那占城王当下便高声称赞道:“中华不愧为天朝上国。有天朝为我占城百姓出头做主,小王也就放心了。”说罢,他又“扑通”一声跪在姚金的面前将自己的印信进献道:“天朝女皇圣明仁德,占城王真心向天朝奉献国土”
面对占城王突如其来的献国,在场的众人顿时就惊愕地楞在了那里。姚金当下便回头望了望周围的华商,想要得个解释。可在场的王启隆等人也是一个个瞪大着眼睛,面面相窥。想来占城王事先也没同他们通过气。却见好不容易回过神的姚金,连忙上前扶起了占城王道:“这可万万使不得,大王快快请起。占城乃是大王先祖传承下来的,大王何以如此轻易的许人啊。”
刚被姚金扶回位置的占城王又恭敬的行礼道:“占城本就是中华的故土,如今乃是完璧归赵。说来真是惭愧,占城的国力早已衰落。若不是有在座各位的鼎立相助,相信小王也早就象先祖那般被越南人俘虏。国主之位向来是能者居之,如今天朝正通人和,君主英明,占城在天朝女皇手中定能繁荣安康。因此,小王恳请上国接纳占城,复设象林县。”
听占城王这么一说,姚金也只能在心里苦笑了。心想这占城王也太没头脑了吧。献国如此重大的事竟然事先都不通知一声。冷不丁的这么一来,自己只是一个武将怎么能做这么大的主。不过姚金很快便回复了冷静,从容的回复道:“大王能有这份心思,相信无论是占城百姓,还是我朝女皇都会甚感欣慰的。但献国之事,姚某没权利做这个主,请大王献收回印信。不如这样吧,待到他日我军班师回朝后,大王随我军一同上京,亲自向女皇陛下献国吧。”
“是,是。刚才都是小王太过激动了。还是姚将军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占城王激动地连连点头道。
然而,与忙不迭要将自己的国家献给中国的占城王不同,在场的华商们却显得兴趣乏乏。如果要华商在占城国与象林县之间选择的话,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占城国。因为一旦占城被归入中华境内,那占城的法律、制度、税制都将以中华本土为标准。这就意味着华商将失去在占城的众多特权。他们不可能在免交关税,不可能再蓄养奴隶,不可能再肆意吞并土地。
当然,中华朝能多一块领土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若是让眼前的平南将军瞧出自己心中的不乐意,那可不是件好事。华商们当即便摆出了一副笑脸,连连称颂起来。却见那王启隆适时地向姚金道喜道:“恭喜将军,尚未出师便先得一地。相信将军这次一定能旗开得胜平定南疆。”
第二部第九节川藏道朝廷设茶行滇藏道流寇课重税
当姚金带着占城王与一干华商以夺人眼球的气势横穿中南半岛向着昆明进发的同时。另一支经历了千辛万苦的队伍也渐渐地靠近了云南重镇大理。与姚金等人惬意的水上之旅不同,眼前这群马队则是穿梭在高峰耸云、大河排空、崇山峻岭、河流湍急的群山之中。此处乃是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这些高山平行排列,峰险谷深,山顶海拔四、五千米,与谷底的落差也多在三、四千米。到处悬崖绝壁,深沟飞瀑,当地俗语这样道:“仰看山接山,俯看江如线。”不过就是在这些高山深谷中来自滇西的马帮开拓道路,跋涉前行,踏出了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而促使人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开启这一古道的动力,正是中华的特产茶叶。
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世代生息与此的藏民历来以肉类糌粑为主食,蔬菜水果十分匮乏。早在汉茶进藏之前,藏民通过采集树的树叶或某种植物的根茎,以土碱熬制代茶。吐蕃中期时来自唐朝的茶叶开始陆续进藏。由于茶叶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闻起来能令人愉快兴奋。更重要的是它能溶解脂肪,有肋于消化肉奶类食物,这使得藏民一旦接触到茶叶,便被它的芳香及助消化的功能所吸引。此外,高原的气压较低,人体的水分蒸发作用强烈,血管的膨压增大,喝茶还可以增强血管的抗压能力。因而茶叶先是作为宫廷药用,继而成为上流社会饮品;渐渐传播到民间,先是家中男子享用,妇孺不得。所以藏民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口头禅。汉族也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记载。由于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植茶树。因此茶叶在高原上是十分珍稀的。百姓家总是将茶熬过一遍又一遍,最后连茶叶渣也嚼了吞下,或熬煮在粥中,丁点儿不舍得浪费。
正因为茶叶是高原民族生存的重要保障,因此自唐朝起,中原的历代政权都会开“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甚至将茶叶当做一种重要的政治筹码来使用,遂对茶叶生产出售制定了严格的政策,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既垄断茶利又以茶治边,所以又有“以是羁縻,贤于数万甲兵”之说。因此唐朝才会以一本茶经换取回纥的千匹良马。宋朝才能通过“不给茶”战略迫使西夏的元昊降顺。然而对于川、滇地区的茶农、茶工、茶商,连同背夫骡帮、某些中介机构,所有以此谋生和盈利者来说,嗜茶如命的藏民族等高原民族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因此无论中原的政权是否同意“互市”,无论中原的政局如何变化。“茶马古道”这条用生命连接的绿色古道依旧还是会生生不息。正如眼前这一队队穿梭在险山峻岭中的马帮。
时值中午,先前还下着磅礴大雨的山谷转眼间又放起了晴。太阳透过渐渐泛白的云隙透射出金黄色的光束。驮着大堆货物的马儿们兴奋地甩了甩头,抖掉水珠,脖项上悬坠着的一个拳头大的铃铛,随着身体的晃动,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这声音柔和而又细腻,既不刺耳,也不张扬,却有着一种征服高山大谷的自豪感。
gu903();或许是因为山道过于崎岖,亦或许是刚刚下过雨使山路变得泥泞不堪。此时的马儿们大多全身肌肉紧绷,嘴里喘着粗气,身上蒸气缭绕。见此情景马帮里头一个胡子花白的老汉不由从马背上取下些小件货物,自己肩挎手提着向身后的一个少年嚷道:“阿鲁,把货卸下来些。别把马累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