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恪关于集调梓州禁军入泸州的建议,还说正挟朝廷大胜之威,晓谕泸南其他峒囤的夷人去官府各寨堡约盟,以示永效朝廷之心。
唐效叹道:“大人的好意,竟被拒了”
听儿子刻意加重了“好意”二字的语气。唐恪不悦地道:“你是把为父之举,当作鸡鸣狗盗的权谋了”
唐效拱手请罪,心中却不以为然。父亲先是断掉兴文寨的僰人赈粮,再以泸州帅司刚立,兵甲不足为由。想把几个指挥的梓州禁军临时移防泸州,这两手都暗含挑动泸州事的用心。僰人少粮,日子不免困苦,心中不满,而那几个指挥的禁军未能轮上泸州之战,也正揣着功名之火,去了泸州。少不得生事,到那时
唐恪知道儿子不服,耐心解说道:“为父两事都是秉公而行。不再供降僰赈粮,是为缓本路一年多来兵事之迫。议调禁军。也是为安泸南乱局。大战虽毕,小乱不止,孙羲叟兼领梓夔路兵马钤辖,手下却只有四个指挥的禁军。其中两个还在夔州。就靠本地土兵保甲,万一卜漏余孽再起。去年之事又要重演。我守梓州,朝廷问我,我却未行一事,少不得追责。”
唐效恍然,这不过是父亲尽本分而已,不过孙羲叟是不是也如自己之前所想,才拒绝得这么干脆让孙羲叟误解了,好么此人官阶虽低,却是泸州守帅,借泸州战事正冉冉而起。
唐恪却道:“孙羲叟长于治事,吏才而已,唯有附从小人才得晋身,为父当然要与他划清界限。只要为父行得正,由他去如何想,便是想差了也无妨,本就与他不是一路人,何况”
他冷冷笑道:“让他自绝了从梓州调兵这条路,真要事发,事责全在他身上”
唐效暗暗抽气,还说不是权谋这不就是“将yu拒之,必先与之”
“大人觉得,泸南夷人还会作乱”
唐效是不信此事的,赵遹在泸南杀了接近两万夷人丁壮,筑了京观,有反心的夷人应该都杀绝了吧那个少年将仕郎所立的兴文寨,据说安顿了六七千降夷,这不就是明证
唐恪摆手道:“若是什么都不作,倒不至于乱。可孙羲叟想借一战之威,永平泸南,急着搞什么约盟,谁知道又要出什么事”
接着他的感慨就深了:“这几十年来,小人一党行事不都是如此总是不知分寸当年变法是如此,五路攻夏是如此。本已胜了五十步,却非要趁胜走百步,结果撞了南墙,又退百步,回到原地。千万人xg命,亿兆钱粮,还有我大宋数十年国时,徒然虚耗”
唐效也愤然道:“小人总是要生事真不知他们为何就定不下心来,护我大宋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唐恪哼道:“不生事,哪来的利这泸州夷乱,不就是生事造出来的你看看,这一事成就了多少人的富贵前程”
唐效深有同感:“竟然连一个十七岁的黄口孺子,也借此得了官身,还经办数千降夷之事,朝中诸公,真不守守颜面徒让天下人笑话”
就父子两人,唐恪话说得很开:“宫里人领六路边事,数十万能战之军付于一身都作得,让黄口孺子得官办事又算得了什么”
听父亲连童贯都捎上了,唐效赶紧转移话题:“听说那小儿也颇能生事,难怪能得贵人青睐。”
唐恪这几年转守地方,王冲其人事迹并不清楚,就知个大略,笑道:“其父与赵遹族侄赵梓是同门,因情杀人,流配到泸州,这小儿还是有孝心的,随父从军,不知取了什么巧,竟说降了数千夷人”
唐效不过二十出头,书读得不jg,国子监的别头试都没考过,父亲也是贬官,得不了荫补,对王冲区区一少年就能得官任事很反感,讥笑道:“有朝廷兵威相加,说降老弱病残,童子都能为之往日他能说降,今日他却安顿不得数千人啊,吃穿用度。开田谋业,种种细务,岂非他一小儿能办妥的现在又无赈粮,地界未靖。孙羲叟搞约盟,他那兴文寨首当其冲,我看泸南再乱,必从他手中乱起”
唐恪也听出了儿子的嫉恨,有心说说,可想到兴文寨。这心思也淡了。儿子说得很对,内缺粮食,外有贼人,兴文寨安稳不了。
唐恪当年也曾办过西南夷事,明白这里面的门道。粮食都是其次。贼人一事,才有大奥妙。
兴文寨的几千夷人以妇孺居多,对其他夷人来说,这就是财富。尽管官府已允其聚寨屯田,但终究不是汉家子民。不知多少峒囤的夷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兴文寨,将那里的妇孺视作肥美膏脂。
若是孙羲叟行事果决。给各处寨堡增兵,巡查四方,着力靖平,或许还能防患于未然。可孙羲叟要顾全赵遹的颜面。不敢在泸州再动官兵,掀起战事。这就给了当地夷人机会,以小乱为掩护引发大乱,将兴文寨的妇孺掳掠一空。朝廷即便是爱生事的小人主政,也不愿在刚折腾过的泸州再花大力气。说不定就默认了。
泸南诸多乱相之下,隐藏着的这条脉络,将会再变泸州大局。
“到那时,便可以看一班小人,是如何手足无措,颜面无光了。而那小儿,虽只有十七岁,可披了官衣,就要担朝廷之怒,杀不了头,去崖州吹几年海风却免不了的。”
唐恪淡淡说着,还遗憾地摇起了头,可惜了,一心进学不好,非要攀附小人
兴文寨,王冲看着被铺丁押向南面的何广治,摇头叹道:“可惜了,错一次还有回头的机会,你却是一错再错。”
何广林在一边暗打哆嗦,回想之前王冲在巡厅里对他的一番抱怨,像是刻意让隔壁的何广治听到,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他小心地确认道:“官人,兴文寨,真到了如此窘迫之地,连数十贼人都防不得么”
王冲哎呀道:“是啊,不然怎么贼人都摸上了我的门,差点把我干掉了。”
话是这么说,语气却轻飘飘的,一点没当回事。何广林低头不再问,心头已透亮,心说何广治,其实王冲还是给了你机会,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了。
“你也上路吧,去夔州弄回来至少五千石粮食,你放心,这不是要你白拿,你还有得赚。”
王冲一声吩咐,何广林长拜而退。
接着再唤来唐玮、王世义和田忠嗣:“鱼钩已经上路了,你们跟在他后面,照议定行事。”
三人应喏,背后是四十名铺丁和百名黔丁,牵着骡马,满载粮食和弓弩,王冲再叮嘱道:“注意你们的身份”
三人相视一笑,这话就是他们所议之计,此时兴文寨虽被王世义清理过,再没外人,却也不好公开,便不多言。
行前王世义还是不放心:“我们这一走,寨子里几乎无防备之力了,二郎千万小心”
王冲安慰道:“不是还有种寨主么”
见王世义面露鄙夷之sè,他严肃地道:“放心,我自有安排。”
回到乡司长楼,召来窦罗枝母子,窦罗枝见王冲带着两个身着褐袄,腰挎直刀,毡帽遮了大半面目的护卫,嫣然一笑。个子略高,背着短弓的护卫该是王冲的婢女李银月,而个子矮了王冲一头,背着木弩的,正是罗蚕娘。
不过瞅着罗蚕娘如小鹿一般轻盈的步子,窦罗枝蹙起了眉头,正要跟罗蚕娘打眼sè,问问她怎么还没“得手”,王冲嗯咳一声,她不得不正襟危坐,肃容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