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另有认识:“一次买卖只能用一张市钞,本无心买东西的,有了这东西,就想占到这十文钱的便宜,为此他们得掏出几十文甚至几百文。即便重复领,也是摊主受益。再说此举又能花费多少一张市钞十文钱,便是一万人领,也不过百贯而已,被这百贯带出的钱,怕不止千贯”
听王仲修一算,王昂和张浚暗道,好算计,真是把这小游江作成了大利市。
三人一并好奇,这大掌柜到底是谁
两个五六十的婆子在集市里坐镇,自称二掌柜和三掌柜,被问到大掌柜,异口同声道:“那还有谁便是王二郎”
三人愣住,王冲还作起杂货铺不,开起市集了
张浚苦笑道:“昨日守正吩咐人去广都的印坊取东西,怕就是这市钞了。”
王昂对张浚道:“我开始有些明白,你为什么说守正像管仲了,这家伙连蚊子腿都不放过,杂货铺也能作出一番花样。”
三人出了集市,这才注意到大棚区的店招:“十文利”。不由同叹一声,好名字不仅是说买家来就有十文利,也示在说货价低,卖家只赚十文利。
“守正满腹经纶,还是不要太沾利事。”
王仲修还是来了这么一句,王昂张浚都同时点头。
行到海棠楼下,海棠楼对面的河滩荒地也已搭起了台子,这自是夜晚歌舞之处。为许光凝打前站的王仲修已无心检视杂务,他的全副心神。都已被海棠楼里飘来的酒香吸引住了。
海棠楼的喧嚣一直持续到黄昏,但这仅仅只是盛会的开始。
酉时末,江面鼓乐大作,一条条彩船顺江而下,停在海棠渡上岸。原本小游江的终点是宝历寺。可这一次,和尚们丢了大生意,终点改在了海棠渡,宝历寺只作为许光凝的宿夜处。看海棠渡这光景,许光凝会不会过去宿夜,还真是难说。
与往年小游江更有一桩绝大不同,为首的官船上。不仅下来了许光凝和成都、华阳、双流、广都等县的知县或县丞,还有成都府路转运司、提举学事司、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等路司官员,甚至还包括成都府路兵马副钤辖等武官。除了碍于明制,不得与路府州县官员同游的走马承受。成都府大大小小数百官员,几乎露面了大半。
对许光凝以下众人来说,这次小游江意义非凡,就在蕃乱第三天。就组织起了盛况不小的游乐,不仅能安抚人心。更重要的是向朝廷证明,成都没乱,一点也没乱。之前的乱子,已被大家齐心协力,果断而坚决地镇压下去。乱子虽是羌蕃而起,却是受泸州之乱波及,因此他们不仅无过,还大大的有功。
当然,这样的公开邀游更是难得的好事。照故事旧例,这样的邀游是公务,他们不仅能尽情享用美酒佳肴,还能招妓相陪,言官也说不了什么。
因此不管是许光凝、卢彦达还是赵梓,人人都喜气洋洋,谈笑风生,全无一丝本是党争敌手的模样。
大批人马先赶到道庵旁边的阔地里,在这里,一块巨石已经立起,正待石匠雕琢。巨石之后是一面照壁,也还是一片空白。
就在这里,王彦中带领王冲、宇文柏、鲜于萌、范小石等一干读书人,以及海棠渡附近数百乡民拜迎许光凝一行。
这是许光凝早前立下的承诺,原本还只是说到此看一看,可经成都之乱,许光凝以及成都官员欠下王冲一个大人情,此来就非之前那般随便了。
许光凝在此发表了一番辞藻华丽的讲话,赞扬王彦中兴学乡野的仁德之心。书院虽是王冲实际操办,名义上却得由王彦中顶起来,反正他也是个乡先生,将乡中学舍扩建为书院,在这个时代也被当作德行义举。
许光凝再当场挥墨,写下了“乡庠靖德”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将被拓印到那块空白照壁上。还有他之前就写好的一篇“十里渡书院赋”,也将拓上去。他的字虽不如苏黄米蔡四大家,却也是造诣极深的,题词被高高举起展示时,引得上千人鼓掌欢呼:“好字”
“守正啊,还是入府学吧,何必在此乡学虚费光阴。”
跟随许光凝向花会所在地行去时,许光凝语重心长地劝道。
“大府好意,王冲感激不尽。不过王冲已誓言与禁学同窗同进退,三年内不入学,还望大府成全。”
王冲将范小石唐玮等被处以若干年不等的同学扯了出来作幌子,许光凝也不好再勉强:“也罢,反正你年纪还小,静心在乡读书,日后也当有一番成就”
王冲装作憨直地一笑,这海棠渡官道左右的产业,他全插了手,这哪是“静心在乡读书”。
接着许光凝又问:“对了,花会之事,到底有何奥妙”
王冲也卖起了关子:“大府去了便知。”
许光凝哈哈一笑:“若是比不得海棠露,可要罚你”
不多时,花会现场,夕阳罩住绚丽百花,另有一番动人色彩。而一身盛装,如仙宫女官一般的潘巧巧敛裳行礼后。摆出一盆花,观者顿时哗然。
两朵牡丹并枝而生,一朵花色红中有白,一朵白中有红,对映成趣,似夺天工。
“这株并枝鲜只是引客,连带今日花会,都只为迎另一宝”
花美人也美,潘巧巧顾盼生姿。即便是许光凝,也都心神摇曳。而听到这话,更是吃了一惊。他们都是赏花高手,又位居上首,一眼便看出。这株并枝鲜非天然而生,乃人力嫁接而成。一株上生出两枝花色不同的牡丹,已是奇事,就这盆并枝鲜,卖个上千贯都不算贵。
可潘巧巧却说,这不过是引客,在场绝大多数人。好奇心顿时满怀。
潘巧巧前语尽,后语未继时,与王冲有过短暂的目光相接,这一瞬间。昨日的场景又在两人心中浮现。
当日王冲看着潘巧巧搬出这盆并枝鲜,也是大吃一惊:“成功了”
潘巧巧笑道:“二郎你真是不懂花事,这不过是并枝花,不是并蒂花。而且花色不纯,稀奇也有限。”
王冲叹道:“真想见到红黄牡丹并蒂而生的美景。就我所知,从古至今,还未见过这样的花。”
潘巧巧自不知王冲所谓的“从古至今”还包括后九百年,她憧憬地道:“会的,一定会成功的。”
再看看王冲,她的语气更强了一分:“还有二郎帮我,再不成功,便是老天绝我。”
王冲转回正题道:“既还未成功,姨娘是要我来看什么”
潘巧巧拍拍巴掌,几个家仆嗨哟嗨哟推出一辆大车,大车上的花盆又大又深,竟是水土兼有。
gu903();看着花盆里那株孤零零的植物,王冲两眼渐渐发直,喃喃道:“姨娘,难道你竟然先培育出了并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