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回响。
“这是法家一脉再续的征兆”
儒法两脉难分难解,尤其是在祖龙之后,法家大能圣贤尽皆消失于此界,儒家几乎将法家彻底吞并,所有的典籍学说理论全部被儒家吸收。
可是今日竟然有人从儒家当中独立开发,将自己的法家学说完善,甚至成就了学宫祭酒的境界,自然引得无数学宫的老人惊讶。
儒法合并自然是气运鼎盛,镇压一切牛鬼蛇神。
可是一旦有人再起法家一脉学说,分薄了儒家的气运,那么如今儒家独大之势必然要受挫。
在当今人皇本就有意控制儒家学说在朝堂比例的情况下,无异于雪上加霜。
但是对于学宫来说,一家学说再续又是一种上承圣贤意志的大喜事,一时间儒家学宫内的几尊守护者也是神色各异,喜怒难明。
不过这多了一尊祭酒级别的人物,对于学宫来说气运大增不说,还能多一脉学说流传,哪怕有些隐患也是好处远多于坏处了。
“传令天下,儒家又出一尊大儒,让各学院内多增一门教授之课”
作为当今学宫的掌祭,古风俨然,正襟危坐的男子一声令下,便已经欲要掌握先手。
只是稍微一想,在场的几人便已经察觉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没有任何的阻拦意思,很快这个消息便传递到了各个学府,也为这位新晋的大儒造势。
而当这个消息传到蜀中学院的时候,一位身穿青衣的女子竟然只是轻轻一笑。
“儒家这是着急了啊”
为了抢一个先手,不惜耗费资源为新晋大儒造势,也要将冯泱的名头留在儒家当中,到时候就算他的学说和其他各脉冲突,也是儒家内部的纷争,而不会成为儒法之争。
先一步确立了冯泱大儒的名声,到时候他也不好脱离儒家自立门户。
这叫欲要取之,先于予之
“只是儒家多年没有见过真正的法家中人,还是小觑了法家那种混不吝的气质啊”
青衣女子露齿一笑,竟然好似百花盛开一般,顿时周遭的气息都带上了逾越的气息。
在她的身后,一名身穿朴素白衣的女子亦是察觉到了周围的不同,不由低声的问道。
“师尊,您这是”
第二十四章翩翩仙子落红尘
轻声的询问,却好似天地间孕育出的美玉碰撞。
清泉滴落,涤荡心神。
“师尊,您这是怎么了”
回首看了一眼自己这个路上心有所感收下的徒儿,青衣女子摇了摇头。
“这些东西你现在还不到境界,没有必要知道,什么时候到了天仙之境,什么时候为师再告诉你”
“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潜心修炼。”
青衣女子既然已经收下了这个徒弟就不会随意糊弄,一应安排都已经做下,只是如今这个傻徒弟还是少了人间世情历练,始终还是太过单纯了。
也是它们这一脉的常态。
当年如果她不是那么单纯,也不至于被骗去了骊山,傻乎乎的苦等了这么些年。
不过哪怕是历练入红尘,也需要修为打底,至少到了天仙境界,才不至于被人随便算计就成了灰灰。
千年的修为一遭沦丧。
“是,师尊”
没有疑问,白衣女子稽首行礼,听从着自家师尊的安排。
它本来就是懵懵懂懂的,好不容易遇到了青衣女子拜了师,如今自然是要听从教导。
虽然它也是一直在深山闭关,可是有关青衣女子的传说也是听闻过的。
“走吧,这座书院内可以看看人间的经史典籍,瞧一瞧人间红尘书生的恩怨情仇,不过别忘记了,你只能看,不能动,也不能参与进去”
青衣女子先一步迈出,直接就来到了蜀中书院的藏书阁处,虽然由于赵无忧等让工部研发的新的造纸术和印刻术而使得书籍不再宝贵,但是这里的藏书依旧冠绝蜀中。
尤其是许多珍品善品,更是只有这里才有,也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得到。
白衣女子曾经也得到不少书本典籍,不过见到藏书阁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为这里凝聚的文华荟萃震动。
那种几乎可以看到的文香墨气,简直让这个从未在觉醒灵慧后杀生的女子惊喜无比。
一个惊叫,直接就没入了那书海当中,翻阅着各种典籍。
就连带她来到这里的青衣女子也被忽略掉了,也可以显出这个白衣女子确实没有多少道德观念和礼节概念,纯粹出乎本心的赤子。
“这孩子”
摇了摇头,青衣女子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并没有一丝的不悦,反而明白了为何会心有所感的选择她作为弟子。
要知道她时不时的苏醒,偶尔会化身行走天下,也会收下几位弟子。
偶尔有些是传授修行之法,有些则是其他的法门,倒是出了好几位名流千古的巾帼人物。
可是其中极少有如同白衣女子这般让她想起过往自己的。
懵懂无知的神祗少女,化为凡身却遇到了一个让她难以忘怀的人。
如今这个小家伙又何尝不是懵懂无知,赤子无暇呢
“不过,这一代的人皇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啊”
行走了大宋王朝这么久,也看到了这个王朝不同于过去那些王朝的气象,甚至她都难以判定这么发展下去,究竟是大宋会更加强盛,还是当年的那个法家国度会更加无敌了。
不可能同时并论的世界,拿来比较也可以知道青衣女子对当今时代变化的惊叹。
只是哪怕是那位震撼千古的祖龙也是有痕迹的一步步登顶,虽然永远比他人想象的快了好几步,却还是可以看得到轨迹,如今这位却好像是在登基之后便已经无敌,完全没有任何的预兆。
若是前十八年他可以掩饰得这么好,也说不通啊。
迷雾重重,青衣女子却也懒得再搭理这些事,察觉到又一场神仙佛魔劫数的降临,她才难得的有了动身的念头。
法家一脉学说被续写,也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要知道就连蜀中这样的闭塞之地,也有不少修行者开始入世行走,如果不是新任成都府的乃是今科榜眼李广玄,本身便是接近了大儒级数,只怕也镇压不住这些修行者。
说来也是奇怪,今科进士全部被当今的人皇放逐了出来,落在中原各地,并没有留在都城打磨使用,倒是让人奇怪。
一个两个如此就算了,可是整科的进士都是如此安排,就不得不让人察觉到其中的深意了。
尤其是那封专门所下的旨意,更是隐约间早有预谋一样。
星落凡间各处,自有光亮照耀一片,形成一片璀璨银河。
可惜一科进士加起来最多也没有过三十的,今科更是只有十几名,不到平均录取的基数。
gu903();落到了整个大宋王朝各地,就好像是石落汪洋,一下就没有了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