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2 / 2)

观北斗 伸笔码良 2282 字 2023-10-03

gu903();老三:“十六,周岁十六”

十六岁正好是我记忆断篇儿的一个转折点打那儿以后,基本上日常中发生的一切,我全都能记起来,可十六岁前,我却感觉记忆中缺了什么东西。

另外,喝酒

当初,跟周总她们到山里做心理志愿者,返回前,我的确在村子里跟几个老人喝了不少当地酿的一种米酒。

妥了

这条线,直接就让我意识到。酒精会对我的身体产生刺激,然后会让我脑子里被封的一些东西浮出来,再形成一段段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点。

当然,这不是异能,而是某人在我体内所下封印的一个bug。

这个bug,倘若用道家理论,同样也非常好解释。

酒精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的时候,在三魂体系中,意味催旺了生魂七魄。而我体内的那道封印,可能就存在于生魂七魄当中。

生魂一旺,七魄流转加速,封印的力量就削弱,相应一些的知识点,技能点,就会慢慢浮现。

但同样,我知道,我必须控制好酒精的摄入量,否则过度饮酒,伤身且不提。生魂过旺,可能就要耍酒疯了。

天知道,我都会些什么东西。万一我那些拉轰小技能不受天魂理智控制,一个劲儿地放大招,自身毁了不说,我这得祸害多少人呐

想到这儿,我瞥了眼酒杯,感觉杯子里装的这一两多伏特加,足够我应付今晚行动了。

“喂,雷子,怎么高人又有指示了”一旁老三叫我。

我拧头:没啊。

“咦,怪了,看你一副很有底的样子。”

我笑了笑,轻晃杯中酒液,心生感慨无限,是啊,有底了。找到这个bug,弄清楚自个儿怎么回事儿,这心里就不会像以前那么纠结,难受了。

“走吧过去看看,那伙人在聊什么。”我一扬手,示意老三跟我去十多米外的一个小凉亭子那儿转转。

凉亭很大,呈八角形,做工雕梁画栋,用的全是真材实料的上等松木,绝非普通公园里的水泥亭子能比拟。

亭中有一极大茶案,上头摆了诺干茶具,四周围坐五人。

五人有男有女,这会儿,正聚在一起,听一个人讲手里拿的一样东西。

老三性直且粗,我怕他到时候当啷冒一句什么话,再给这些斯文人吓着,于是走到凉亭近处,我就跟老三说:“瞅着那边支的一个露天的烧烤大棚子吗”

老三:“瞅着了,挺高档,不知道,吃东西要不要收钱。”

我说:“能进来这门,等于是买了票了,放心大胆吃,万一要钱,你直接给我电话。”

老三:“行那我去了,嘿好像那儿还有妞儿呢。”

咱们三爷搓了搓手,一脸兽性,直接数十米外的自助烧烤点去了。

我则拧身,端了老毛子的二锅头,微笑,极淡定,走进了亭子。

亭子所处位置,正是老道给我短信的破局关键点。

走进去,我扫了一眼,停中五人,三男两女。

三男一为长者,一为中年,还有一面色阴沉年轻人。两女,皆为熟,三十出头,正是一身骚韵布四野,两眸含情电八方的极好年龄。

我微笑,走近。

长者下巴上有胡子,穿了工艺不错的唐装,见我进来当即微笑示意我坐。

我入坐,长者拿盖碗,给我倒了一杯茶。

我接过青花小瓷杯,凑嘴边,小抿一口。茶汤入口极苦,但稍许甘甜之意如嚼饴糖,随之甜意泛起,又生出一股子很是玄妙的花香,最终花香,甜意又融合成了一道蜜韵。

“好茶,只是太生,想必是今年明前春的老班章吧另外,这苦略淡,估计,树龄会是在五百,到六百年之间。”

我放下杯子,淡淡说完,同时将装了烈酒的杯子凑到嘴边一饮而尽

长者微愕,稍许由愕转喜。

“好,真看不出来,年纪轻轻,就有这么老道的品茶功夫。这一口,就把这茶品的分毫不差,功夫深呐,深呐”

我微笑不语。

我之前没怎么在意喝茶,但是我知道,老班章是云南普洱茶中一个很有名的村寨,那里出产的茶,以茶气霸道和香韵高昂而闻名海内外。

我以前没喝过,但今天,我一试,就知道是它。

长者很兴奋,马上将盖碗中的余茶倒了,又拿过一个小罐,说要给我尝尝云南普洱冰岛茶区的一款千年母树茶。

趁长者泡茶间隙,我瞥了眼另外两男两女。

他们好像对茶没什么太大兴趣,眼前正专注中年人手里拿的一个好似平板电脑那么大的一个木版子。

这时一黑衣裙装女子说:“哟,你说怪不,这上面画的明明是道家的符,怎么底下还有个和尚呢这东西,僧道合在一起了”

中年人也很是纳闷地说:“是了,我花两万多收的这个版子,说是印符用的,妈的,当时没细看,你说我是不是让人给骗了”

另一穿灰色o装的女子俏笑:“咯咯,陈总啊,你这就是让人给骗了。哪有和尚道士在一块儿的,咯咯”

中年人,陈总很懊恼的样子,啪将木版拍到桌面是说:“就他妈知道那帮子人不靠谱,想着收点古董,妈的,净给老子弄这些假玩意儿。”

长者这时奉茶上来。

我接过,喝了一口,味极香,有股子女人身上的淡淡脂粉香气,另外,还有很浓的冰糖味道,正是冰岛茶无疑。

又说了两句茶,我扭头,看了中年人一眼说:“这位先生,不介意,我看看你的版子”

中年人一抬手:“哦,随便,随便”

我微欠身,伸手拿过来,放到眼底下一扫。

版子是木制的,上面以凸刻方式画了一道很是平常的平安符。符的下边立了一个和尚,和尚腰里系着葫芦,正低头,往外倒丹。搁和尚面前,用写意手法,画了一队的人,意思是这些人正在排队领丹药。

我看过,脑子一闪,秒懂版子的来历。

我将版子放到一边,抬头跟中年人说:“这版子是个真东西,年份大概在宋初,这版子的用途是印符给人拿去放在家里贴的,符是一道平安符,过年时,贴在门上,讨个吉利。这东西,大体就是个讨喜头儿的玩意儿,本身没什么切实价值。”

中年人,陈总听了一愣,接了又说:“可那上面,怎么会有和尚。”

我笑说:“古时尤其,唐,宋年间,民间很多修行人其实僧道不分。有的和尚供三清,有的观里,供的是观世音菩萨。”

陈总拧眉:“这,这乱了套了”

我说:“古时民间的确这样,老百姓不管菩萨,三清是什么,他们求的就是一个灵。而修行中人,既能从道经中取得养命法门,又能从佛经中获取养性的觉悟。于是,僧道合参,很是流行过一段日子。因此,我们看有些古物上出现僧人和道家在一起的情况,这都是很普遍的现象而已。”

陈总和他身边小伙儿,还有两女人听这番话,顿时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

我又拿了版子说:“张道陵前辈初创的是五斗米教,那个教是后期前辈写出老子想尔注后,先更名为天师道,后又称道教的,而道陵前辈亦自称老子转世。这个呢,说白了其实是一种宗教手段。”

“而真正的道家,却不是这副样子。道家,春秋时,甚至春秋前就有了。不过,那会他们不叫修道人,他们叫炼气士,又唤真人。”

“道家是华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