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9(2 / 2)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2439 字 2023-10-03

gu903();所以一艘好的海船,各部位都使用不同的木材,船底板、舷侧板、因宋九推动的隔艘板、舱底板一般用杉木,肋骨、艉柱、艏柱、与绞关木用香樟木,梁与舫墙用楠、储、樟、榆与樟、槐,舵则用榆、榔、槠,关门棒用椆、榔,橹用杉、桧、楸,只有栈板要求宽松,而且取用的各个木材部位都有讲究,时间也有讲究,例如樟木夏春伐者,久则粉蛀,其中最关健的就是舵,特别是海船的舵取材要求更严格,广州船坞多用钦州特产乌婪木做舵。其次就是船龙骨。

为何唐初时大食与南海海船质量好,不久就挪了下去,正是这个龙骨技术。

它十分复杂,包括主龙骨。以及主龙骨两边的纵向构件,也就是侧龙骨。作用是承受部分弯曲力距,船匠不懂,只知道用它来提高船体承受外力的强度,加强抗浪性。还有横向构件,承受横向水压,保持船不变形,也就是肋骨。船体两侧纵向构件,与肋骨成网状。作用来固定船侧板,增加强度,这叫龙筋。还用铜片或铁片做成构件,装于船侧与船底,用它来减弱船只在波浪中航行的摇摆现象,稳定航行,它叫舭龙骨。又置有船首柱与船尾柱。下与龙骨相连接,增加船只抗浪与抗水压能力,同时能承受碰撞与螺旋桨工作时的震动。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主龙骨,要求木料结实,顺直,最好是一根木材打造。但大型船只那是不可能了,就象王明在奏折中写的那样,大船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养豕酿酒其中,置生死于度外。里面可以养猪,可以酿酒。实际不仅是养猪,还养鱼,在里面种一些蔬菜,不然怎么办说一年那不可能的,但在有的海面上一航行就是好些天得不到供给,只能在里面养一些东西做食物来源。

这不可能用一根木材做主龙骨,所以一般两到三根木材,最多四根木材镶嵌而成,但镶嵌得多了,船体质量也随之下降。所以一般大型海船与江船的极限是六千料与两万石。

六千料安全载位是六百吨,两万石是近千吨,当然若加载,六千料也能装一千吨,两万石也可以装三万石,可那样做的人不多,这些大河船多在长江上行艘,对载重量同样有严格的限制,更不要说是海船了。可以超载,没有人管,更没有港监来罚款卡油,但出了事自己儿负责。

实际这两种船长宽都差不多,只是河船更加平阔,所以载重量要多一点。

它们就是海船与河船的极限。

能不能更大,船匠也不知道了,但他们说最好不能太大,即便是海船,技术跟上去了,能大,扭距力增加,大风大浪时必然很危险,扭距力不是船匠说的,但就是这个意思,而且船一大,升帆、转舵、掉头、系泊、进出港、无风航行都会遇到极大的难题。

船匠不知道宋九远大的想法,又说了一句:“仅是商贸,勿用六千料,便是四千料船也不小了。而且四千料船以密州港的条件,也是极限。”

宋九茫然,他想到的传说中的宝船。

然而宋朝技术与明朝技术不好相比的,也许宝船没有传说中的四五万吨排水量,但排水量能超过三千吨吧,毕竟那时船只技术更发达。

宋九没有再追问,不过一再对工匠嘱咐,造船时该用多少钱帛就大胆去用,我只求质量,不计成本,没有好船出海很危险的,就象元蒙征倭国,用皮鞭子抽役夫造船,那能造好船吗,台风一来,全军一起下海与海龙王做伴。

而且做了许多叮嘱,包括设置了皮筏子,用兽皮做的救生圈,还要求每到一处,观察天气,记录地形与港口,一旦有变,立即撤到相关的港口或避风处,以及其他种种。

别的衙内继续跑高丽与倭国,宋九的船只却开始向南海转移。一为南海,二为天竺大食与东非。

南海同样是重心。

开始的时间不长,主要是打通白蒲延巴布延群岛、三屿、蒲里噜菲律宾岛、麻逸民都洛岛、巴吉弄布桑加岛、加麻延卡拉绵岛、渤泥、兰无里加里曼岛东部。也就是顺着南海周围跑了半圈。

这些国家大半在唐朝时就与中原人有联系,少数地区还有人会说不流利的中国话。

双方容易沟通,商贸进行得比较顺利。

去年冬天时,宋潘两家三艘船,以及石家一艘船、高符两家各一艘船,联合起,组成一只船队,向南深入,先到渤泥国雇了几个向导,往南去言语同样不行,隔一岛等于是一个国,不过都是南海里的百姓,同样用手势,他们交流起来要容易一点,然后向南深入,到阇婆爪哇、苏吉丹、莆加龙爪哇中部、新拖爪哇西部、打板爪哇东部、戎牙水爪哇泗水、麻篱巴厘岛,唐朝也记录到这里,不过相互来往并不多,即便带了向导,交流也不方便,而且当地百姓也十分落后,甚至发生了两起冲突,然而这时船队去的,五个权贵家的船只好几百人,带着无数的兵器,两个部落百姓非是一合之敌就打退了。虽很麻烦,但收获巨大,有的地区百姓居然将香料当稻草烧锅,烧得船上的人那个心寒哪。

从麻篱国交易后,船只再向东驶向檀香岛松巴岛,然而这里蚊虫密集,虽然到处长着珍贵的檀香木,数人倒下,六艘船狼狈地逃走,又向东驰向底笏国帝汶岛,到这里已经很远了,就在他们返回来的途中,遭遇到一场突如奇来的特大台风。

船队急退回底笏,但是没有来得及。

风很大,船队迅速被刮散,若是以前在这里出事就会出大事了,不过现在有了望远镜、郭成仪、指南针,这三大利器的出现,已经给航海提供了条件。

虽刮散了,最后还返回了底笏港。

但只有三艘船驶回来。

只好返回去寻找,好在这里不是太平洋,到处有岛屿与礁石,虽给航行带来不便,但给了出事船员救生的希望。这同样事先吩咐过的,若出事了,大家必须寻找出事船员,至于出事船只的船员一往皮筏子上跳,二带救生圈,上了岛后,在海边上想办法立一个大十字架起来,找了两个多月,第四艘船又寻找到他们。说是刮到一个很大的岛屿上,恐怕就是九郎所说的大洋岛,不过怕大家担心,在上面看了几天,立即起航,找到他们。此时也救回了三十几个船员,也确认两艘船真的出事了。

再不回去就会误掉季风,于是留下一艘最小的船继续搜索,其余三艘船返回密州。

这一次还会赚钱,到了这些洪荒所在,那怕一百艘船能回来三五艘,就不会赔本。也带回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这里盛产红木与檀香木,当地土著人不知道珍贵,都劈来烧锅,不过可能一百多条人命葬送大海。

想在海上求财,在所难免。

但在这时代,屁大的事也能做成大文章,象海珠,官府不勒索百姓可以吧,然而听闻采海珠会死人,赵匡胤下诏禁止百姓采海珠,为自己谋财采也不行,导致海珠价格暴涨。

消息才刚刚送到京城,四家不知如何是好。不要说大航海的意义,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陆国家,危机一是北方二是国内。到宋朝准许百姓出海,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五家越贵,越容易为人做文章。

宋九也一愁莫展,因此想请卢多逊事发时说几句好话。

“九郎,你的事比表东还难办啊,陛下因为江南卑湿,正值秋暑,军中兵多疫病,准备罢兵,我屡争不得。为何,因疫病死了一些兵士,陛下不忍也。”

“陛下罢兵”候陟与宋九惊讶道。

第三百十三章才子上

“朝廷大半精兵良将一起在江南,南方卑湿,正值秋暑,陛下听闻军中多疫疾,不忍兵士死亡太多,更担心大疫盛起,若是死的将士过多,我朝得到江南也颇不值,故想暂时退兵广陵,让士马休息,以为后图。”

这样说就讲得通了。

宋朝的江南宋九一次未去过,可去过洞庭湖一带。因为围与圩田很少,许多地区有大片的湖荡子,或者沼泽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浔阳就是九江,那是多好的地方啊,不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