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堂案子的小子吧,李双喜便觉得欣喜若狂,一个他夹带里的青年俊杰,能够被当今皇上记住,这不也变相说明他李双喜在皇上面前有面子,得看重嘛。
李双喜万万不会想得到,李过之所以对周鲤感兴趣,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因为欣赏周鲤做事的方法,这才在日理万机之中,专门抽出空来研究这个小官的。
说起来也是巧,周鲤查牛家案子的时候,李过刚好完成了几件大事,正处在有为皇帝难得的休沐期,可这位皇帝偏偏又是个闲不住的,刚好赶上牛家出了事情,他便带着幸灾乐祸的心思看热闹,居然发现了这个做事非常不走寻常路的周鲤。
机谋,果决,狠辣,仁恕,再加上义气为先,李过一路看来,竟然很惊讶的发现,在这个周鲤身上有先帝爷的影子,最初他也以为是个错觉,带着继续研究的心思查看下去,派人专门将周鲤在东路军中的形式做派一一报来,连李双喜都不知道,最终得到的结果更加确认了他先前的印象,此人做事方法和先帝颇为相似。
李过自然不会认为周鲤想要造反,毕竟现在时代不同了,前明末年百姓根本活不下去,可眼下大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除了满清依然是心腹大患之外,也只有盘踞大元岛的郑家值得对付,这种环境下只要不出大乱子,根本不会有人造反。
何况先帝虽说是造反起家,那也是被时局逼迫的,若是赶上太平年景,不是一方大豪,就是朝廷能员,既然是这样的话,这个周鲤倒是可以大用的,便决定先委派一个县令,让他在上面试试看,毕竟若是只做武将的话,无法对朝中老臣起到什么威胁作用,反倒是糟蹋了这么好的苗子。
当天晚上,周鲤还在李双喜家饮酒的时候,突然接到太监传令,今上李过叫他明日一早进入紫禁城面圣。
突如其来的召见,不单将周鲤和燕随风打懵了,就连李双喜都呆住了,面圣这种活计他习以为常,可一个目前还是从八品的前锋校进皇城面圣,可谓是本朝独一份了,三人仔细盘算了一晚上,却也想不出皇帝闹这一出究竟是为了什么。
不过皇帝召见总归是九族殊荣的事情,再想不通也要去,带着这种懵懵懂懂,周鲤踏上了前往皇宫的道路。
本日晚更到,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一百七十七章见驾中
更新时间2013159:02:22字数:2158
皇城这么豪华的建筑,周鲤还是第一次来,当然上辈子故宫他倒是没少逛,但那时候的感觉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候他只是作为游客,和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游客一同来这里胡乱走动,漫无目的。那时候的皇城虽然依旧沉稳厚重,但却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作为皇家居城的肃穆和威严,它比普通博物馆更大更富丽堂皇,但从气势来讲,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了。
可现在不一样,如今的皇城真正是皇家所居住的地方,来到大顺日子也不短了,周鲤对于皇权这东西一直没有什么太过直观的印象,不过当他跟随李双喜走到紫禁城大顺门的时候,总算是逐渐感觉到了。
大顺门,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得名缘故来自于头顶上那块巨大的牌匾,当然你只要将那块匾转过来,就能看到背面的大明门字样,在另外一个时空里,这块据说木料极其金贵的匾额已经写上了大清门。直到两百多年后的民国时期,诸位革命豪杰想要改成中华门,又寻不到这么好的木料,有聪明人便寻思着将匾额倒过来写,结果一倒过来发现背面早已经写了大明门,这个民族聪明人多得是,缺的却是傻子。
当下时局,正是傻子辈出的时代,周鲤曾经不止一次见过那些拼着命扛着大顺继续前进的傻子,上可以到李双喜、李岩,甚至是吴三桂等人,下也可以到贩夫走卒,寻常兵士,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像场梦一样,梦里有俗套之极的尔虞我诈,却也有寻常难得一见的热忱坦诚,以及为这个民族甘愿奉献出一切的理想主义。
而现在,他就要见到这个傻子辈出年代的皇帝了,虽说这位爷在另一个时空中混得不怎么样,死的也挺窝囊,但在本时空中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华主宰,海内至尊,周鲤还是有那么一些紧张的。
走到了大顺门,李双喜这个没有得到诏命的便不走了,将周鲤交给一名慈眉善目的老太监,笑道:“三郎,你跟着吴公公去便是,吴公公乃是本公至交,路上会照应你的。”
这位吴公公叫做吴喜,乃是今上李过身边最得信重的太监,本朝有鉴于前明旧事,对太监的防范非常严格,只许他们伺候宫内各位贵人,不许搀和政务,只要敢对政务发表一句看法的,立刻便拖出去打死。这宫内的太监很多都是前明留下来的,说这些早已经成了习惯,被先帝爷打死十几个,总算是长了记性,加上今上在这事上的注意程度比起先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宫内的主力太监们又都是新来不久的,早已经习惯了不干政,因此宫内的气氛倒是不错。
吴喜作为李过的贴身太监,却也没有太大权力,加上他这人性情淑均,为人厚道,在外朝没有什么坏名声,加上他是皇帝的身边人,因此各位外臣还是比较重视的,和他结交的文武群臣都是不少,倒也不为别的,多少能够打听些皇帝今日心情如何之类的消息,也算聊胜于无。
作为李双喜夹带中着力培养的人物,周鲤自然也知道很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东西,知道这是个好面子的老头儿,为人倒是不错,他本身对太监也没有什么反感,日子过得下去谁愿意干这个再说他作为下九流子弟,出身也不比人家强多少,硬要按照本朝规矩论的话,怕是还真没有资格瞧不上人家,便笑着拱拱手道:“晚辈周鲤,见过吴公公”
“哎,周小哥儿千万别客气,咱家和护国公爷是至交好友,没事儿总听他提起你来,说是咱大顺朝难得的少年英雄,原本咱家还不信来着,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名不虚传啊”这吴公公也是场面上的人物,见周鲤执礼甚恭,脸上也不见半分那读书人的轻蔑神态,一时间对他印象大好,作别了李双喜,领着周鲤朝向御书房而去,一路之上将各种常见礼节又给他讲解一番,倒也是尽职尽责,让周鲤受益匪浅,心中对这老太监还真是有几分感激之意。
太监因为身体残缺,导致大部分心理有些扭曲,所以格外在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看人的眼光也出奇敏锐,这吴公公自然也是此道高手,此刻见周鲤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且的确是发自内心,自然是偎贴得很,将周鲤领到御书房门口,又小声嘱咐道:“陛下为人和善,对待年轻俊杰更是宽厚,周小哥儿不必紧张,你先再此稍后,待咱家去通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