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猛绝伦,不但周围其它师兄弟来不及出手相救,就连他们自己也是无法躲让,“呼”地一声,被火焰烧在身上,化成了黑烟。
“师弟可恨”大洞真君咬牙切齿,只是怒喝道:“谁让你们出手,我是净明道的大师兄,我现在命令所有弟子全部撤退”
其他几位真君见金佛法相厉害,都是暗自心惊,但是想到已有四位师兄弟葬身在这金佛手下便又不甘。玄空更不肯走,只是怒睁双眼瞪着金佛,心想:“这慈航普度说我听到了他的隐秘,本来与净明道的真君没有关系,却是因为我连累到这些前辈了。”
他暗运真力,只觉得体内贼去楼空,提不起一丝力道来。
大洞真君把手掐在玄空琵琶骨上,扔给身后几位师弟,回过头来冷笑道:“你这小辈逞什么强,现在不是这和尚的对手,难道一辈子都不是这和尚的对手啦”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玄空知道大洞真君是要保全自己,心中不甘,挣扎两下终于低下头来。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修炼十几年,便自以为天下少有敌手,想不到只是前辈子里一个排不上名号的蜈蚣jg便可以轻松夺取xg命。
不由得恼怒,又感到一阵心灰。不敢再看大洞真君,只是任凭着监度真人架着自己化虹而逃。
大洞真君拔剑在手,要与金佛法相对敌,但金佛法相的一颗心思却是全然放在玄空身上。怎么肯让自己的菜肴不翼而飞,金佛法相绕过大洞真君,就要往净明道诸位真君败退的云路追去。
知道金佛法相要去追杀,自己师弟们的xg命难保。
大洞真君哈哈一身长笑:“我吴猛今天也要拼一次命啦”他飞身抢在金佛法相面前,运使太清剑气往金佛法相打去,这太清剑气是老子圣人亲传,到后世,白眉道人便是凭着这太清剑气创出名盛一时的蜀山剑派。
由此可以看出,太清剑气又岂是易与
金佛法相被大洞真君阻住云路,再追赶不上玄空,心中连叫“可惜”把一腔愤怒全数投在大洞真君身上。大洞真君御剑化作万道,指着金佛骂道:“好和尚,你也别在我面前假惺惺的啦,再扮下去恐怕连你自己都以为真是老佛如来了”
本来到手的鸭子,煮熟了还飞走,慈航普度眼中怒火yu喷,收了金佛法相站在大洞真君面前合十念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一次索命梵音针对的是大洞真君一人,纯粹是两人之间法力的比拼。大洞真君修道时间不如慈航普度长,真元也不如慈航普度雄厚,当下只觉得头昏脑胀,原本已经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仙剑重若千钧,几乎拿捏不住。
“魔咒”大洞真君把剑尖垂下,杵在云端上手捂胸口哼道。
他坚持不动脚步,慈航普度却是面露微笑,一步步向着大洞真君走来。每走一步,他身上的佛光便强烈一分,伸手点在大洞真君额头,慈航普度又要残害神仙。
正在此时,从三十三天外shè出一道清气,挡在慈航普度手下。
清气护住大洞真君的全身上下发出光亮,再抬眼看时大洞真君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慈航普度见状,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天外有天自己惹怒了太清天上的大佬。他不敢与圣人做对,连忙化作一道金光,急急地往汴京城中遁去。
第四十一章应劫之人
在慈航普度法丈目光不能及处,白鹤童子把大洞真君抓住直冲云霄,也不去天庭朝见玉帝更不去瑶池造访王母。
只把两翅一扇,直冲三十三天之上的至高境界。
他把爪子一松,将大洞真君扔在云端上,展翅又往天边飞去。
万里虚空之上,大洞真君浑身狼狈在云端上打了一个滚站起来,正要找慈航普度拼命时,只感到清风习习祥云满天,放眼望去哪有什么邪佛妖jg,只有远处苍翠群山延绵起伏。
天空中明霞幌幌,映出极纯之清碧天光,直有万般变化。
大洞真君认出来这里是大赤天太清境,不由得悲从中来,想起之前的恶战心头就是一阵难过。他正站在兜率宫门外,猛然醒悟:“兜率天宫在三十三天之上,乃是我祖师离恨天太上圣人所居之处,我是怎么来到这里”
这里是道门圣境,非寻常人所能擅闯。大洞真君心中一凛,站在兜率宫外迟迟不敢进去。
正踌躇间,只看见从兜率宫中走出一位法师,身穿太极道袍手持拂尘,温和优雅地声音传来:“痴儿,痴儿,还不随我进去参拜祖师爷爷”
这法师不是许逊许旌阳又是哪个
大洞真君眼见恩师面容,悲戗一声,哭道:“师傅,弟子愧对师恩”许天师在太上圣人的道场中哪里会不知道下界所发生之事,只是叹息一声,引了大洞真君走进兜率天宫。
大洞真君垂目,跟在葛天师身后走入宫中,原来那太上道祖正在与玉清圣人坐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分解混元道果,太清门下有玄都师、四大天师、上洞八仙并金银童子一十四名弟子,都侍立在左右听讲。
玉清圣人看见许天师带着大洞真君走入宫中,这才听了演讲,笑道:“大师兄,你这徒孙倒是至孝之人,好有福气。”
他门下弟子也是不多,在封神大劫后更有半数破门化佛。而三代弟子中,除了二郎真君杨戬、三坛海会大神哪吒这些早已已名噪三界的封神战将外,余子皆不能稳胜大洞真君一筹。
老君双目微阖,偶有jg光流露,朝着大洞真君处看了一眼叹道:“天地运转大劫不休,这是天数也是定数。”
“从太古时龙汉第一劫,到上古巫妖争霸,以及商末伐纣封神,每有大劫来时便有应劫之人诞生。如今我道昌盛,正符合盈满则亏之相,是我失了算计以为天产石猴是此劫关键,却不想白白是送给了西天一场富贵。”
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为四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取蕴苦,求不得苦。
众生活在世上便有爱恨贪嗔痴,每一举手每一投足与别人都难免会相互出现交结,这就是因果。相互间因果报应根织于众生命运之中,纠缠不休,是为业力。
大道四十九,每当业力积余之时,就令盘古世界不堪承受自发产生天地重劫。
但凡是有业力缠身之辈,无不能逃脱劫数,只是因为各人根基不同福有厚薄。在天地大劫来临之际,便是验证功果之时,道行高根基深者安然渡劫,道行高根基浅者堕入杀劫,道行根基皆属下乘者便只有化作灰灰去抵偿天地间那被重重极恶业力所造成的破坏了。
盘古开天辟地杀死三千混沌魔神,便已经给三界积累了第一丝业力,这丝业力是死于混沌中诸魔神对于天地间生命的嫉妒与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