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八路军有战车、有半履带车,其火力和防御都是帝国士兵无法抗衡的。
霎时三面的炮声又再次响了起来……东面依旧没有进攻,林芳太郎希望通过进攻给城内的百姓不断的施加压力,他认为只要压力够大让百姓恐慌,百姓总会有心理防线崩溃的那一刻。
炮声只响了两分钟。
但李云龙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个命令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实则却是不知不觉中为大同化解了一次危机。
通常情况下守城的一方都不会轻易放敌人进城,因为这么打通常都意味着防线的优势荡然无存要跟鬼子打近战打巷战。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后续冈村宁次已经组织了补给车队给110师团运送补给。
当然是走啊!
留在这又帮不上什么忙,咱们老百姓不会打仗,留在这等死吗?
事实上,林芳太郎的计策比这更毒辣,他不只安排了人手在其中捣乱,还在东面埋伏了伏兵……
这是由于林芳太郎是紧急调往大同攻城的,所带的补给并不多。
对于八路军来说,就是百姓在前鬼子紧跟其后,到时这仗怎么打?那什么半履带车、坦克、碉堡等等,完全就失去作用了吧?只需一个冲锋就被鬼子把大同给拿下了。
李云龙这是下了狠心了。
于是就恐慌性的往东面涌。
然后,大批的鬼子就在指挥官的嘶哑的叫喊声中朝着指挥刀指示的方向进攻。
于是结局是什么就不用说了,八路军驻守在大同的部队将全军覆灭,鬼子将以大伤亡比轻松的占领大同。
因为到时打的就是近身肉搏是巷战,帝国士兵人多而且素质好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而敌人的战车、半履带汽车就成了废铁甚至是累赘。
但百姓间消息传播其实是很快的,一个传一个不需要多久马上就传遍全城了。
此时,躲在暗处观察的炮兵观察员马上就会计算出火力点的位置并把它报告给炮兵。
林芳太郎这招不可谓不毒,而且还是一计套一计,只是他没想到守东面的不是八路军而是宁杰。
这的确是个棘手的问题。
只要突破城墙或城墙往后一段距离的防御进入民舍,林芳太郎认为这场仗就胜利一半了。
不过李云龙这做法却是正确的。
因为城墙被敌人攻破进入巷战和把敌人主动放进来打巷战那是两回事。
被敌人攻破是不可预知的位置闯入敌人,会使守军措手不及没有防备。
但如果把敌人主动放进来,那就是八路军预设的战场,八路军可以决定位置、事先清空百姓并设下埋伏,甚至还可以决定放多少敌人进来……
(本章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