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2 / 2)

就在这种背景下,赵天昊、宋双环进入了他的视线,铁牛因为是天生神力的缘故,谭知翰并没有收他为徒,却也指点了他不少修炼的诀窍,也算得上是他的一个记名弟子。

谭知翰一生都在追求仙道,从不敢松懈,也没有成过亲。在他快要陨落前的几年,收下的徒弟自然也就成了他的命根子。他现在是宁肯自己有事,也不愿意看到赵天昊他们几个有事。

王大川一直在观察着谭知翰师徒的表情变化,他见谭知翰的神色不再平静,就知道说中了谭知翰的要害。

“谭道兄,做师傅跟做父母一样,都要在生前尽可能地为徒弟铺平道路,要不然,等师傅死了,徒弟遇到了麻烦,在九泉之下的时候就算是想帮也帮不上了。

天昊他们三个视秦之初为仇寇,反过来,秦之初也是欲独霸丹霞山,必定不会放过你的三位徒弟,如果你在生前不能够给他们除掉这个后患,他们将来必有大难。”

赵天昊他们三个不是傻子,在王大川来之前,他们不知道求了谭知翰多少次,可是师傅就是不肯松口帮他们。现在他们见师傅有被王大川说动的趋势,连忙跪着哭喊道:“师傅,你可不能抛下我们不管呀。秦之初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的,你可得为我们做主呀。”

谭知翰阖上双目,仰面长叹,“罢了,我姑且找秦之初理论一番,如果理论不通的话,那就只能动武了。”

王大川知道谭知翰还没有放弃口头理论的选择,不过他只是想引诱谭知翰上他的船,只要上了他的船,谭知翰再想下船,那就不可能了。

“谭道兄,你能够做出这样的抉择,那就对了。我已经打探好了消息,再过几天,就是找秦之初理论的最佳时机了。来,咱们好好密谋一番,必定搞得秦之初灰头土脸,说不定连小命都在搭在我们手中。”

京城,紫禁城,御书房。

顺德帝坐在御书案的后面,御书案上摆放着很多的奏折,这里面有他已经批阅过的,还有未批阅的,留中不发的,其中有一封,是已经批阅过,却一直没有归档的,这封奏折就是秦之初从宁清县呈送上来的那封。

“培荣啊,吏部的公文应该到宁清县了吧”顺德帝靠在龙椅上,有些疲惫地揉着眉心。

苏培荣不温不火地回道:“万岁爷,估摸着时间的话,差不多应该到了。”

顺德帝重新坐好,“秦之初的这封奏折,朕看了好几遍了。朕刚才又看到一封密折,是参奏秦之初的,说他为了快速完成朕交给他的任务,在宁清县内大肆杀戮,屠杀平民,还刁买人心,勒令宁清县百姓为他修庙、竖长生牌位,还说只要修了庙,竖了长生牌位的话,可以不用缴纳钱粮。这个秦之初,真是让朕很失望呀。”

苏培荣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口,什么时候得装哑巴,这会儿是一个词都不肯说的。

顺德帝发了一阵牢骚,“培荣,你的身体还行吧如果还硬朗的话,就替朕跑一趟,朕再调两个大内侍卫,跟你一起去宁清县一趟,暗中查看走访,看看秦之初他究竟在搞什么鬼。要是真的像密折里面说的一样的话,你们就传朕的旨意,让他辞官,滚回豫北县种地去。”

苏培荣连忙遵旨。

京城,齐国府。

齐虞东脸色阴沉地坐在太师椅上,“这都六月了,王大川和姜立天两位先生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传回来”

齐虞东的夫人的眼眸中闪烁着一丝阴狠,“老爷,子芳受秦之初的拖累,本来能够当一个县令,现在却只能做一个县丞,还被发落到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咱们可不能轻易地绕过秦之初。实在不行,还得再派两名仙师。一定要除掉秦之初,为我儿出气。”

齐虞东站了起来,在屋中来回踱起步来,良久,“不行,我得再跟魏国公、燕国公他们合计一下,这次就算是还得派仙师去,也不能光让咱们聘请的仙师去,也得让魏国公和燕国公放放血了。”

京城,卫伯爵府上。

一个小道童打扮的人跪在一扇门的前面,“请师傅开恩,赐我速成。”这个小道童已经跪了三天三夜了,滴水未进,此时已是油尽灯枯,随时都有晕死过去的可能。

那扇门扉吱扭一声打了开来,“痴儿,你这又是何苦呢”

远在两千多里之外的宁清县县衙。

秦之初在得知知府毛江全要过来视察之后,就不得不暂时停止了长时间的修炼,每天除了固定抽出五个时辰打坐之外,其他时候都在做准备。

再有一天,次日上午,毛江全就要进入宁清县境内了。秦之初半夜就换好了官服,坐上了四人抬的素云头青带青幔官轿,带着孙得龙等一班衙差,出了九龙镇的南门,沿着官道,赶在天明之前,赶到了宁清县和邻县接壤的地方。

这里,就是秦之初当初进入宁清县境内,遭人伏击的地方,九龙河上的那座桥已经重新修好了,乃是一座五孔石拱桥,桥面上有石栏杆,又结实,又美观大方。

这次来,秦之初没有带关志文等人过来,而是让他们留在九龙镇,在南城门口等着,等到他把毛江全接过去之后,再恭迎不迟。

本来,虞美惠还想跟着过来,秦之初以她不是官场中人为由,让她留在了县衙,虞美惠还盼着秦之初跟他一起去东海,自然不愿跟他发生冲突,再加上她是高高在上的仙师,也没有出面迎接一名知府的道理,于是,秦之初仅仅劝了她一句,她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搞得秦之初事后还挺奇怪,不知什么时候,虞美惠竟然如此好说话了。

秦之初他们赶到五孔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透,秦之初让孙得龙生起一堆篝火,抓紧时间,熬了一锅粥,他和衙差、轿夫们一起草草地填饱了肚子。然后,他让孙得龙派几个人,沿着官道,进入邻县,探听知府毛江全的方位。

孙得龙随侍在秦之初身后,显得很兴奋。他从冀州省清苑县一直跟了过来,时间也不短了,今天还是头一次,只有他一个人跟着秦之初,自然是要想方设法伺候好秦之初了。

趁着知府毛江全还没过来,秦之初和孙得龙聊了起来,“得龙,怎么样做的还习惯吧”

孙得龙连忙点头,“太爷,小的做的很顺手,也很习惯。兄弟们都给面子,又有太爷您的支持,我要是还不做出点成绩来,不是给您丢脸了吗”

秦之初呵呵一笑,“您能这么想,那是最好的了。得龙,你要记住,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大周律令来,不徇私枉法,秉公而行,只要你能够做到这一点,本公以后要是离开了宁清县,就还带着你。”

孙得龙大喜,“小的一定听太爷的话,您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就算是太爷现在让我跳九龙溪,我也二话不说跳下去。”

秦之初笑着摇了摇头,“用不着你跳河,我又不想吃鱼吃虾。你还是留着点力气,好好的约束大家伙,让大家都精神点,等会儿知府大人要是来了,要让他好好看看咱们的精神面貌,知道吗”

“请太爷放心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