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初穿着九品文官的常服,翻身上马,抓住马的缰绳,大手一挥,“朝着九龙镇,前进。”
那面开道的铜锣还在,牛青安带人用投石车伏击秦之初的时候,重点打击的是在桥面上的人,当时开道的铜锣都已经过了桥,故而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只是铜锣无事,抬锣的人却跑了,现在抬锣的是两名团丁,后面的那个团丁拿着锣锤,朝着铜锣就敲了过去,当当当当当
一连五声,事隔十天之后,宁清县的上空再次响起了官员出巡的铜锣声和清道声。
“大人回衙了,闲杂人等闪开。”
这次,秦之初更加的警惕,他可不想再让人伏击一次,奚一松派出了三名斥候,在队伍前面探路,每隔一盏茶的时间,就必须回报一次,秦之初还给每名斥候配备了一套鳄鱼皮甲,这可是他在京城百宝观买的,防护力极好,世俗的弓箭等利器,基本上无法穿透,再有人想用弓箭射死他们,将会变得很难。
官道在进入宁清县境内大概五里之后,转而延伸向西北方向。在官道两侧,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个村庄,铜锣声和清道声惊动了不少村民,他们纷纷的走出家门,用惊疑不定的目光看着秦之初这支队伍。
自从三年前,宁清县的县衙被焚毁,县衙六大房的典吏各自为政之后,宁清县的仪仗队伍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一分为六,吏、户、礼、兵、刑、工等六房典吏都各自搞了一套,每次出巡的时候,那阵势比县太爷还要威风。
宁清县的百姓早就见惯了六大典吏的威风,陡然间看到秦之初的依仗,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依仗木牌上标明的秦之初的身份宁清县主薄,便一下子全都炸了锅。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秦之初是宁清县三年来,最大的官,还因为十天前,秦之初在九龙溪旁被伏击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宁清县的大街小巷,可以说还没有进入宁清县,秦之初在一定程度上就威风扫地,百姓们都很怀疑,这位主薄大人是否能够在宁清县这么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站稳脚跟。
秦之初进入宁清县是四月下旬,属于那种介于农忙和农闲之间的时光,很多百姓都丢下了手中的活计不做,或是骑骡子,或是骑驴,或是步行,远远地跟在秦之初一行人的后面,等着看热闹。老百姓都知道县城九龙镇是兵房典吏丁少子经营了三年的地盘,丁爷手下有一百多人的团丁,是六房典吏中,实力最雄厚的。
秦之初这位县主薄身边一共才带了二三十号人,估计丁爷肯定不会给秦之初面子,一定会把城门关上,让主薄大人进不了城,到时候,双方短兵相接,一定有好戏看。当然,双方要是打了起来,肯定很凶险,所以他们才是远远地跟着,不敢离得太近,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奚一松驱马跟在秦之初身边,他回头看了看远远跟在后面的老百姓,“少爷,要不要把他们赶走”
秦之初摇了摇头,“不用,他们愿意跟着就跟着吧,我正要借他们之口,把咱们的气势打出去。三哥,你只需要防止他们当中混有奸细就可以了。”
一路无话,当秦之初一行人走了几十里路,快要走到九龙镇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已经跟了来自四里八乡,上百名看热闹的村民。
在距离九龙镇还有数里,基本上不会再有盗匪出来伏击的时候,奚一松把三名斥候全都叫了回来,让他们转而赶往九龙镇传令,让宁清县兵房典吏丁少子,到城外五里迎接壬辰科状元、宁清县主薄秦之初秦大人。
三名斥候先后骑马飞驰而去,秦之初一行人放满了速度,可是他们一直走到距离九龙镇还有五里路的时候,官道之上,没有一名吏员、士绅出来迎接,就连那三名去传令的斥候也不见了踪影。
秦之初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在宁清县人生地不熟,不想一开始就跟丁少子这样在宁清县有家有业的老吏发生冲突,只要丁少子能够向他表示臣服,他还是愿意给丁少子一个机会,继续使用他的。可是眼下看来,丁少子不肯放弃到嘴的肥肉,是要跟他对抗到底呀。
第一百九十五章我说你匪,你就是匪
“少爷,还要不要再派人去催一下,让丁少子出来迎接”奚一松请示道。
演宁也骑着一匹骡子,跟在秦之初身旁,“太爷,实在不行,就让我去吧。我们演家在九龙镇还算有点威望,相信要是我去劝说的话,丁爷一定会认清楚形势,出城迎接的。”
秦之初摆了摆手,“我已经磨好了刀,就等着试试刀锋利不锋利了。既然丁少子不识抬举,那就用他的人头来警示宁清县上上下下,我要告诉他们,我才是宁清县的第一首脑,凡是认不清楚形势的,趁早滚蛋。”
演宁不由地打了一个寒战,他发现自己还是必须要重新审视一下秦之初,这位太爷似乎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主儿,一个不好,就要杀人。
奚一松却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大周朝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宁清县更甚,所谓乱世用重典,想在短时间内平定宁清县,就必须要用雷霆手段,要是玩什么妇人之仁,行事瞻前顾后,别说是三个月了,就算是三年,三十年,也别想结束宁清县的混乱局面。
“三哥,传令下去,让大家全力戒备,等会儿到了九龙镇外,丁少子如果在城门外迎接,那还可以饶他不死,他还可以凑活着用,要是关上城门,收起吊桥,咱们就攻城。”秦之初面无表情地吩咐道。
奚一松连忙应了一声,然后把秦之初的命令传了下去。他们这些人满打满算,不超过三十个,一般情况下,别说攻打县城了,就算是攻打一个村寨,都是痴心妄想,不过秦之初毕竟不是普通人,有他在背后做靠山,攻打下来一个县城,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抬着铜锣的两名团丁继续鸣锣开道,“大人回衙,闲杂人等闪开了。”
五里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仅仅花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一炷香为四十分钟,秦之初等人就到了县城九龙镇的南门。
只见九龙镇的南门紧闭,护城河之上的吊桥高高收起,城墙之上,一字排开,有数十名团丁,有的拿刀枪,有的拿着弓弩,在团丁的旁边,甚至还摆放着檑木、石头和油锅,一副要与县城共存亡的架势。
演宁一看,暗道一声完了,丁少子丁爷这是要以卵碰石呀,连形势都没有搞清楚,就要和太爷硬拼,真是寿星佬上吊,找死呀。
不过演宁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家人,他的爷爷、父母还有叔伯兄弟,一大家子可都在九龙镇中,可千万不要出什么闪失才好。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两名鸣锣开道的团丁在距离九龙镇南门,一箭之地的地方,停了下来,他们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地敲着铜锣,可是南门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
秦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