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0(2 / 2)

草清 草上匪 2334 字 2023-10-01

罗五桂点头,确实,打不打,怎么打,都还轮不到海军说话,之前北洋舰队在朝鲜主动挑事,就遭了枢密院和皇帝训斥,连带白延鼎和他罗五桂的升迁都被压了一级。如果能在邦国层面上就压服西班牙人承认现状,那是再好不过。

只是罗五桂心头还揣着一把火,你来这里跑过一趟,这地方就算你的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当然,此时他自然不会去想自己在罗白海峡,在上东洲更北之处所干的事,如果罗刹人要犯界,他又会摇身一变,以西班牙人对浦州拥有名义主权的法理去指责罗刹人。

“那么生番呢”

舰队里有通事馆和中书省的官员,他们更能从文官的角度帮浦州解忧,关于西班牙人,罗五桂就再没多想,而是问到了生番的事。

范四海却支吾起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生番并没有威胁浦州存亡的力量,不值得罗五桂关心。

兄弟多年,罗五桂怎会听不出蹊跷,追问之下,范四海叹道:“我知五桂你心意,但此事,我真不愿你出手。”

带着罗五桂回了自己的宅邸,范四海取出一本册子,“早前我压着六溪作功课,每日都必须写下自己心中所思,免得他久不动笔,连字都不识了。你可先看看他关于此事的记述,让你知了浦州生番之事的来龙去脉,才好作决断。”

范四海长叹:“生番之事,是关系到我浦州是否能在东洲立下百年基业的生死之决啊”未完待续。。

第十五卷第八百一十一章东洲记:生番之困

泡书吧更新时间:2012101723:37:28本章字数:5894

“我们是在圣道十三年六月到的这里,刚进到海湾的时候,看到的是满眼金黄,尽管知道那是草木之色,可大家依旧欢欣鼓舞,这似乎是个好兆头,就像爹说的那样,这是上天在给我们吉兆,未来就跟金子一般灿烂。”

“可惜,老天爷从不会平白丢下馅饼。爹把这里取名叫浦州,可这里哪一点像漳浦了最热的时候还得穿夹衣,晚上没有厚棉被绝对要被冻僵,守在海边都还干得要死,嘴皮一天脱一层。最精壮的汉子在这里都蔫得连狗都不如,当然不是我”

“最初几个月死了好多人,都是水土不服的,还有不少莫名的疫病,尽管随队有不少郎中,但还是没能救下所有人。爹夜里在哭,我明白他的心情,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从漳浦飘洋过海来的,当初爹招呼他们时,他们没一点犹豫。可我不明白爹为什么不跟着大洋公司的船回去,非要坚持到底,再这么下去,人都要死绝啊”

“陛下不是说过么,来东洲垦殖只是自愿,不行还可以回去。爹却说,他没脸回去。脸面、脸面,真是越到老越讲这劳什子的脸面,脸面能活能吃吗”

“怕是陛下就看穿了爹这毛病,才故意给爹这选择的。上位者就是这样,你是自愿的啊,不是逼你的,下面人吃着苦还感激涕零,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恩惠。这不就是流遣吗陛下为了给国中那班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交代,就过河拆桥,把我们这些打开朝鲜国门的功臣一脚踹到东洲来,居心叵测我就是这么写了,怎的大不敬就大不敬”

“爹数落了我,说我本可以回海军,不必跟着他来,我是你儿子啊,怎可能把爹你丢在几万里之外的荒野里受苦。我还去求什么功名利禄”

“好吧,爹你把我说哭了,咱们就铁了一颗心,在这浦州安家吧。至于多少顷田地多少牛羊。这地方最不值钱的就是地,最宝贵的就是人,跟中土完全是颠倒过来了,我可不抱什么希望”

蝇笔小楷所就的笔记,开始部分都是这一类心语,埋怨、暴躁、叫苦、不忿,以至于笔迹都很潦乱。要费老大功夫才能看懂。罗五桂很是感慨,说真的,像范六溪这种眼界已开,功业心正盛的年轻人,骤然换到东洲这个化外之地,一切都从头开始,没这些情绪,那根本就是机关人。万幸的是他有范四海这么一个父亲在。

越往后看,字迹清晰,心态越平和。范六溪开始深入地记述铺走拓荒的诸多细节。包括建立营寨,开垦荒地。某篇还重点谈到了修建天庙的事,范六溪原本很反对在天庙上大耗人力,还将最先出炉的砖瓦,和很宝贵的梁木用来搭建天庙,说命都靠自己,光求老天爷有什么用。

天庙建好后,立起了妈祖娘娘和盘娘娘两尊神像,移民的心境顿时平和了许多,那种离乡背井的失落感也消散了不少。也让范六溪在笔记中花大篇幅谈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而几次风灾,天庙都成了避难之处,王祭祀更将天庙变作了医院和蒙学之地,范六溪在笔记里也越来越频繁地用到“老天在上”的敬语,显示他也沉下了心,开始以天庙为自己的心灵归宿。

随着垦殖事业的铺开。范六溪在笔记里对皇帝的态度也渐渐有了变化,他几次都以讥讽的语气谈到,皇帝之前在东洲的垦殖根本就是有眼无珠,所托非人,难怪老是失败。也就只有爹和自己在这里坐镇,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才是正确而光明的道路。当然,皇帝之前诸多失败的努力,也为新的浦州留下了众多遗产和宝贵经验。

比如浦州的气候变化,土质状况,河流走向和疫病情况,没有失败者的经验,他们还得从头摸索,光是找到适合浦州种植的粮食,就得花费几年功夫,可有前人的经验在,他们直接就上苞米和小麦,第二年粮食就能自给。

之前几支垦殖队留下的基础设施,也为浦州所利用。当然,皇帝的大洋公司,乃至朝廷的大洋海军,都在定期接济,这对浦州来说,才是能支撑下去的根本。范六溪承认,其他海外垦殖者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而这些待遇也意味着皇帝乃至朝廷对东洲有长远的盘算,不惜不计效益地投入。

“圣道十四年十一月,我们来这里快一年半了,浦州基本都走上了正轨,但大家心里都还揣着一个绝大谜团,那就是东洲的生番,我们到现在都还没遇到”

看到这里,罗五桂眼界一跳,终于提到生番了。

“大洋公司的人说,之前垦殖队就遇到过,双方爆发了冲突,对方居然也骑着马,用梭镖和弓箭,异常凶悍,垦殖队死伤过半。那支垦殖队没能坚持下去,不得不在晚些时候上船退走。”

“所以我们一直格外警惕,囤积了大量枪支弹药,甚至还找大洋公司运来了几门四斤小炮,就算有几千生番围攻,天门都能坚持一整年。”

“与其坐等,不如主动出击,探查清楚状况。浦州已经有了根基,我就征得了爹的同意,在海湾北面、东面和南面建起了烽燧台,拉起一条警戒线,再组织起一支骑哨,深入三面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