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4(2 / 2)

草清 草上匪 2337 字 2023-10-01

gu903();紫禁城养心殿,雍正仔细看过手中一张单子,连连道:“好好如今朕手中,总算是兵强马壮,钱粮富足了”

雍正在西山大营里训出了一支满汉火器“强军”后,没有停步,继续展开轮训,将陕甘和直隶绿营,以及满蒙骁骑营也逐步替换为火器军。今日提督西山大营并火器军事的富宁安奏报,直隶火器军已经成军,不仅人人燧发快枪,连火炮都作到了千人三位。更有集中组建的炮营,汇聚了两百位五千到八千斤的巨炮,完全有能力遮护江北和陕甘之地,跟南蛮已有了一战之力。

再想到前几日整理户部国库,这几年也积存下了将近四千万两库存,雍正吐出一口长气,心说朕这几年励精图治,终于攒出了这般家底,现在左手有枪炮,右手有银子,朕终于有底气跟那李肆直面对视了

富宁安在折子里还请示说,陕甘绿营自造的抬枪威力大,射程远,足以跟南蛮小炮抗衡。希望能为西山大营配备七百杆,造价大约五万两银子。

雍正朱笔一挥,“准了”,五万两银子朕现在有钱

心情愉快,雍正再拿起南蛮最新一期正道,入眼就看到“天灾竞世,人祸何在”的醒目标题,仔细一看,南蛮正大兴土木,发遣灾民去南洋,一国人心沦丧,他的心情更是昂扬到了顶点。

“李肆,你那一国走的歪魔邪道,是越行越远,再难回头了吧”

雍正这般想着,扯了扯打着补丁的袍袖,对王以诚道:“今日加菜,朕要吃叫化鸡”

第二卷第六百二十八章江南风起人眼迷

泡书吧更新时间:201261721:28:13本章字数:4537

第六百二十八章江南风起人眼迷

雍正觉得,李肆那一国,已是被贪敛商贾给完全把控了。四年前定下浒墅和约时,他还很担心江南局势,抱着能收一日钱粮就算一日的想法,胆战心惊地日日攒着。

四年下来,这种忧虑已经烟消云散。国库中的四千万两白银是怎么来的最初搞掉江南盐商大赚一笔,这些银子一半多都用去补窟窿了。之后靠火耗归公,把地方杂派收上来一部分,再压低了地方存留,每年能多结余二三百万两。

最大的新收还是来自江南,眼下他以半国之地,居然能将国库年入推高到四千五百万两,结存四千万两,靠的都是江南。

想到江南,雍正就觉得,李卫很懂事,李煦很有用,李绂很忠心,眼下江南局势,就是这三李经营出来的。江南钱粮不仅没少,还因南北商贸兴盛,在商税上每年多出四五百万两收成。

李卫离开江南时,提出了一项国策,要与南蛮在江南“共利”。四年后回首,事实证明,李卫眼光很长远。李卫认为,南蛮对江南的最大谋图还是通商得利,得土不过是李肆和一些读书人的想法。南蛮一国是商贾立国,李肆和那些读书人,怎么也不可能拧过商贾的大腿。因此只要在江南跟南蛮商贾一同谋利,不仅江南无忧,大清还能从中得利。谁都明白,商贾无国无节,只要有厚利,爹娘儿女都能卖。

李卫的建议,由李煦传递给南蛮商贾,再由李绂在江苏试行,确保大清能从中得利。

李绂汇总朝廷、地方以及南蛮商贾的诉求,提出了名为“厘金”的解决方案。“厘金”一策,最早能追溯到前明商税,也就是抽商货总值的百分之一为税。这只是极为表面的总称,此策实质是要求商贾跟大清朝廷、地方共利,对原本密布于江南,分属朝廷、地方的哨卡商关进行利益整合。

“厘金”原则有三条,第一,放开商货流通的限制,做大盘子。第二,大家都来收,大家都得利。第三,设立统一的“厘金局”,协调收钱各方。

在李肆前世,“厘金”是因太平天国之乱,清廷的中央财政接近崩溃,不得已将商税权下放地方,由此开启了地方割据之门。而在英华崛起的时代,因江南为双方分有,清廷不愿就此对江南商业放手,基于“互利”原则而实施的一项“积极财政”。

雍正由此获利,此策的害处,他看不到也不想去看,反正江南已是“身外之物”。而最早提出“共利”之策的李卫,也因此策施行而稳住了他与周昆来联手办的江宁盐代生意。李煦当然更成为南北双方的沟通枢纽,坐享生丝绸缎来往贸易的厚利。

至于李绂,一方面因创立此策而获雍正赏识,在雍正七年晋升新的江浙总督,统管江苏浙江两省,另一方面,手握两省厘金局,也成为在江南呼风唤雨,实权远大于昔日督抚的地龙。

厘金局为照顾省府州县利益,只有三成上缴户部,不照顾不行,因为厘金所涉商货来往,都是地方估价,地方报单,收多少地方说了算。朝廷要收大份子,地方虚报瞒报的动作就更大。这也就是说,两省一年数百万的商税,三分之二都在他李绂的掌握中。

三李定了江南局势,这是文官层面,而武将方面,雍正当然不敢对江南完全放手。原本的浙江巡抚范时捷,在浙江厉行文狱,深得雍正信任,调任江宁将军,遮护江南最重要的枢纽江宁。另调觉罗杜叶礼任京口将军,驻防镇江,遮护江南北屏,跟范时捷互为呼应。

而杭州将军年羹尧是大清跟南蛮对阵十来年里唯一能对南蛮有威胁的,雍正不得不用,但也不敢大用,就让他继续蹲在杭州,只要他不投南蛮,就算暗有自立之心,但能给南蛮捣蛋,雍正也都认了。

“年羹尧此人绝不可留不杀他,大清气运难保”

映华殿,雍正跟茹喜谈到江南局势,茹喜再度开口。

“终究是女人家,军国大事懂得太浅,对这年羹尧,她已是犯了心魔啊。”

四年来,茹喜坚持不懈地劝谏雍正解决掉年羹尧,雍正早就听腻了,心中如此嘀咕着。

可他也没有训斥茹喜,只是哈哈笑着敷衍而过。对这茹喜,他是越来越信任。茹喜一直密切关注南蛮事务,很知南蛮根底。也是由她的建议,雍正才能张罗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