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嗤之以鼻,心道禁回教好让你汉人之信更广,汉人之势更大么
接着是查嗣庭的折子,此人是隆科多举荐之人里得位最高的,年初刚授了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查嗣庭也没直言隆科多之事,而是讨论雍正新政里“广圣训”一条,求请所有蒙学、县学,直到国子监,都要讲授“圣训”,甚至科举诸试也加这么一科,内容则包含顺治、康熙到雍正三朝皇帝的训诫。
雍正最初还觉得这建议很好,很能整肃人心,但此时再看,却觉出了不对。三朝圣训都加在一起,他雍正的话份量不仅不足,还更要被两代先帝压着。人心是整肃了,得来的却是“守祖宗之法”,这查嗣庭是绕着大圈子为隆科多声张,反对他雍正的新政呢。
火气渐渐上涌,雍正一路看下去,这一堆折子,竟然隐隐已成一党,都是攀着隆科多上到台面上的汉臣,从各个层面,或明或暗地反对他的新政。
再注意到一个细节,雍正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些汉臣,大半是翰林院出身,基本都放过一省学政,更重要的是,大半竟都出自海宁
陈世琯是海宁人,海宁陈家嘛,之前的广西巡抚陈元龙驻留南蛮,一直没有北归,那也是海宁陈家的人。查嗣庭是海宁人,海宁查家嘛。查嗣庭的哥哥查嗣琏,在康熙朝时就跟长生殿案有牵连,改了名叫查慎行。
江南这江南的汉人,有反心的都被杀绝了,留下来的却也总是要往歪里长。
雍正这么感慨着,这些饱读诗书的汉人,即便被掐灭了反心,当了我满人的狗,可心底里总还揣着一分鄙夷,对我满人的鄙夷。只要有机会蹿上朝堂,就要兴风作乱,还当自己是朱明文人,可以心怀孔圣,睥睨君王。
朱明就是被你们江南文人败了,怎还能让你们继续败我大清
雍正咬牙拍案,这一定念,无数人的命运就此定调。
可具体要怎么处置,才能最大限度震慑汉臣,雍正一时没有想法。
“顺治康熙两朝,既重文治,也重治文,若要人心归服,就得从文字入手。”
张廷玉有想法,而且很对雍正的路子。汉人里也有雍正信任之人,严格说只有两个半,第一个是李卫,第二个就是张廷玉,那半个是岳钟琪。
“老师言,天下有大仁小仁,海宁文人虽与我桐城同气连枝,更是本朝儒士贵脉,但为了大仁,就只好牺牲你们了。”
基于李光地的传承,张廷玉的思路很清晰,从文字入手,收紧打击面,加大打击力度,以求获得最大的震慑力。对他来说,大仁之下,这些人的性命,以及受钳制的文字,都是必要的牺牲品而已。
年羹尧之事,雍正觉得还可以缓一缓,放到年羹尧进京之后再论。打击攀附隆科多的海宁一党却是当务之急,如此既可以洗掉隆科多在朝堂的势力,还可以震慑汉臣,收拢人心。更重要的是,经新政一压,江南文人,已有成党之势,即便康熙在世都不能容忍,更何况他雍正在他眼里,臣子最好个个都是孤臣。
没有绝对的权柄,难以推动新政,而没有绝对的服从,又哪来绝对的权柄要得到绝对的服从,就得开膛破腹去诛心
雷霆霹雳在雍正四年三月轰下,来得如此猛烈,如此意外,以至于遭了雷霆之人还觉如置身梦中。
“你举河南乡试,出四书题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皇上问,尧舜之世,敷奏以言,取人之道,即不外乎此。现在以制科取士,非以言举人乎,你出此题是何居心”
“你还出易经题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书题曰其旨远、其词文,诗经题曰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前正后止,是取民间讥语,曰正乃一止恶相,讥讽皇上如前朝正隆、正大、至正、正德等恶德之君么”2
“你三场策论题内皆有君犹腹心,臣犹肱骨之语,皇上问,古人谓君犹元首,而肱骨、腹心皆指臣下而言,今不称元首,是不知有君上之尊吗”
再加上对其他题目或毫无意义,或内含讥懑的指控,去年查嗣庭主持河南乡试所出的题目里,竟然没一条逃脱,如果是那题目是鸡蛋,在前来问罪的刑部官员嘴里,那就是无数根骨头编织起来的鸡蛋。
被这突来的指控惊呆了,查嗣庭好半天都没发出声,刑部官员对身边手下道:“记下来,皇上诸问,查嗣庭无言以对。”
查嗣庭被抓走了,而对他的指控却还没停步,从他的宅邸搜出笔记若干,再跟他刊行的书籍一并转入刑部,在那些刀笔老吏的灼灼目光下,这些材料也化作了一条条新的证据。
“康熙五十六年,先帝驾崩,查嗣庭在日记中写道,近日腹泻,颇为不适,是为大不敬”
“查嗣庭在日记和书中悖谬怨望,对先帝治政颇多诋毁,对隆科多百般谄媚。”
“查嗣庭还遣其子查克上在外,受士子请托关节。”
浙江海宁,一群官差涌入初白庵,将别院中正扛起鱼竿准备出门的老者堵住。
“查慎行,你弟弟事发了,去京城刑部大牢会他吧。”
带着官差来的竟是杭州知府,如此冷厉地呼喝着。
查慎行呆了片刻,苦涩地道:“容我回家告之儿女一声”
那知府冷笑道:“不必了,路上自能见着。”
啪的一声,查慎行手里那本书掉落在地,看着封皮上“维止录”三字,知府的眼睛眯了起来。
让差人押走了查慎行,那知府捡起书,细细翻了起来。
风暴已罩住整个海宁,无数人聚在渡口,看着官船北上,那船上是查嗣庭、查慎行和查嗣瑮等查家一百多号男女老弱。
“查家犯了什么事”
“什么事无非是今上忌我江南文人,杀鸡儆猴而已”
人群议论纷纷,一个年轻书生愤声自语,却被几个泼皮猛然拧住。
“王之彦,你的事也发了”
泼皮都是差人装扮的,叫王之彦的书生还在喊冤,可到了杭州府衙,知府一句话就问得他脸色煞白。
“荒村古庙犹留汉,野店浮桥独姓诸,这对联,是你留在诸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