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7(2 / 2)

草清 草上匪 2277 字 2023-10-01

gu903();进了衙门,贾昊对那帮文官的首领王延拓这般说着,新的谅山道第一长官就由这个王延拓担任。

“贾都督之令,小人怎敢不尽心办理。只是,东西两面,还有郑家余孽,大军不去清剿吗”。

这王延拓本就是个“明三代”,满清占华夏后,大批明人逃到了安南,其中不少都是饱读诗书的儒士,后代在安南一国里也占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当然,这些人虽顾念自己的明人血脉,却已经安南视为自己母国,毕竟家族根基已扎在了这里,再难动弹。

贾昊不以为然地道:“西面高平有莫家之后出面料理,东面暂时不必管,入交趾的可非这一路大军。不出三月,郑家必被连根拔起,今后的交趾,再无站皇帝。”

王延拓打了个寒噤,英华还支持莫家

细思北面这陡然崛起的大国,竟然出动如此大军,对交趾了解也如此深,到底图谋为何,王延拓自然是不信贾昊的说辞。英华要扶住黎朝这个坐皇帝,怕不是让黎氏站起来,而是他们想替代郑家,来当这个站皇帝吧。

王延拓鼓足勇气,意有所指地道:“就怕咱们外人,不怎么能站得稳啊。”

他家族都是汉人,虽通京语越语,但没忘掉乡音,这番变换身份,以汉人自居,还是在试探贾昊,到底英华对交趾有什么企图。

贾昊看看王延拓,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放心,我们官家,除了对国境线有些意见外,绝无吞并交趾之心。官家希望,英越两国,能平等相待,世代友好下去。你们大可以堂而皇之地用大越国的名号,我们没意见。”

王延拓欣慰之余,也赶紧摇手,那可不行,即便英华还没光复整个华夏,可终究是中原上国。历代大越皇帝,都只敢对其他小国称皇帝,可不敢在北面上国前摆谱,总得以外藩小国自居。

贾昊笑得更深了:“这些虚头八脑的东西,何必在意好吧好吧,这些事之后有我们的越南通事来办理,什么礼制一类的东西,你们都去跟他谈。”

如贾昊所说,几乎就在同一日,清化东北,十多艘高桅大船停泊在勒场县东面海域,数十条快蛟船拉起无数洁白尾迹,朝海滩疾驰而进。滩头上已有不少人登陆,穿着深蓝制服的伏波军官兵正严格依照条例,在伸展防线,架设胸墙。

“清化是郑家老巢,下手就没那么多顾忌,狠狠地干安南官员会帮着擦屁股,不必担心。”

一艘形体修长优雅的巨舰上,伏波军统制郑永正向伏波军左师统领冯一定面授机宜。

作为海上步兵的伏波军,历来都没经历过什么大战,但他自信在这几年坚持不懈的操练下,伏波军肯定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荣耀。话又说回来,去年就开始为此战做准备,特地将伏波军扩编到八个小营五千人,编成左右两师。此次一下拉出来一个师,真要拉稀摆带,他的上司,海军老大萧胜砍下伏波军预算可不会有一点迟疑。

就在羽林虎贲两军攻陷谅山,伏波军登陆清化时,另一股人马离安南东京,也就是升龙府不过二百多里地,这是海防港。此刻港口硝烟已经散去,只剩冉冉薄雾,神武军左营指挥使何孟凤、右营指挥使韩再兴、鹰扬军前营指挥使安威一同下了船,正视察着这座被他们突击得手的港口。

“兵部职方司的家伙都是吃屎的么枢密院参谋司拿他们的资料也不仔细核查一下港口水位差了这么多,一艘海鳌船生生卡在北滩,那可是海鳌船啊早知是这情形,我就不该跟走南路的胡哥争,让他把所有海鳌船都带走”

见到两人出现,负责海军交趾行动北路海域的孟松海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

安威抱怨道:“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咱们三个一起乘的硬帆海鲤船沉了,一下淹死三个营指挥,你这船头乐子就大了。”

孟松海挠头,要组织船只输送三个营上万人马,他忙得头发都白了,哪里还能想得那般周到,可嘴上犹自不服输地辩道:“之前不是说就韩统制出马么怎么一下凑上来三个营。这交趾可真是热闹了,算算各路人马,咱们英华,竟是倾了半国之军”

韩再兴笑道:“这还不好么咱们英华可难得为一事聚起这般大军,这可是将近三个军四万人马呢。为的是一战而定,百年安宁。等交趾平定了,别说一艘海鳌船,十艘官家都能赔给你。”

孟松海鄙夷道:“四万大军咱们海军,还有伏波军都不是人了统共是六万大军”

何孟风没理他们的笑闹,皱眉道:“黑猫还没到会不会失手了”

正说话间,部下来报,西面发现一股交趾兵,大约有千人,但胳膊上都扎着白巾。

领有神武军副统制,已是左都尉的韩再兴是这一路的总指挥,他点头下令备战,同时也松了一口气:“该是他们来了,还牵出来一队安南的御林军,黑猫和天地会,都建下了奇功啊。”

后黎朝皇帝黎维禟由天地会和黑猫联合运作,带着效忠于皇室的部分御林军逃出东京,于九月二日来到海防,受到了英华大军的庇护。

开闸计划,第一阶段无比完美。

第二卷第四百六十五章七日破东京

泡书吧更新时间:201232011:59:17本章字数:4759

第四百六十五章七日破东京

眼见大江之南,升龙府的北卫城清晰入眼,已经累得两眼发虚的莫高极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当他确认这就是东京时,心中那股震撼从脚尖一直荡到头发丝。

渡三江,越十多城,红衣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边行军一边打百里地,七日就到。红衣兵个个闲庭信步,似乎还没尽全力。而他们这些高平兵只是行军就已到了极限,根本没力气打仗。

莫高极自然不知道,英华诸军里,以战绩论,羽林军不敢自居第一,但以行军论,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去年从广东到广西,过云贵入湖南,什么险峻地方没走过安南这地方,过了谅山,就是坦途,虽然路窄点,河多点,林子密点,却总比那坑坑洼洼,见不到三尺平地的广西贵州,还有那绵绵不绝的湘西山地舒服得多。

至于一路所遇阻击,因为大军来得太快,郑兵根本就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今日凌晨,羽林军强渡富良江红河,给莫高极等安南人带来的冲击最为强烈。负责开路架桥的工兵麻利地在两岸拉起揽索,牵引木筏,对岸数百郑兵冲击,工兵不忙不慌地列阵阻击,过江的红衣兵也一队队聚好了才参加战斗,视郑兵如无物。仅仅不过百人,就将郑兵打垮。

当时高莫极暗道,之前不顾族老的劝阻,毅然以莫登庸后裔身份聚起莫家兵,跟随英华大军反郑,自己这决定真是无比英明。

此刻见自己跟着英华大军七日攻抵升龙府,莫高极这感觉更加强烈,一定要跟紧了英华,莫家就靠这从天而降的机遇,翻身再作主人。

这一路急行军,莫高极聚起的三千高平莫家兵丢掉了四五百人,好歹主力还在。他觉得自己身为仆兵,就该尽仆兵的义务,必须冲杀在前,为英华大军省血汗,因此找到英华军先锋官,羽林军副统制彭世涵,自告奋勇马上攻城。当然,先打进去了,就能先抢到财货。

“攻城封西面去不得漏走一个人”

彭世涵没给他好脸,莫高极打千叩拜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