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压力很大啊,七十二岁的段宏时捻着胡须,忽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该认真练练五禽戏了
北京,畅春园,另一个老人觉得浑身充盈着气力,那种即便隔着数千里,也能若握实物把控形势的味道,让他隐隐有可以再活五百年的感觉。
“那李贼小儿,竟然还真办起了立明禅位之事,兴工商和领兵作战,他是很强,可论及政治,哼哈哈”
康熙又在畅春园后湖钓鱼,铺着拉藏汗进献来的毡毯上,小书案里堆着一叠报纸。
此时已是九月中旬,从南蛮境内收得的各家报纸上,都已在讨论到底该立朱明哪支分系为帝的问题,立明禅位一事,显然已进行到实务层面。
立明禅位,这就意味着李肆要准备称帝了。但康熙一点也不担心,反而怀着一丝窃喜。
在他看来,即便李肆再急吼吼地要当皇帝,怎么也得把朱明皇帝这杆大旗立个一年半载,至少得让人家改元立号,让这旗帜展开,否则就是不合礼。若是在新帝立起的当年就禅位,这是让人家历元不满,很不合礼,李肆必将名声大损,得不偿失,还不如不立明禅位。
那么这一年半载里,就有太多的可能了。前明终究是个旗号,天下人心还有不少在朱明身上,否则自己不会那般防范。李肆立起朱明,不仅南蛮治下的忠明之心挑起,大清治下一些人也会跑过去。
跑过去就跑过去吧,反正他们是尊明,而不是尊英。这样一来,李肆要再禅位,虽会收了一些忠明之人的心,却也会得罪一些人。这些人跟李肆治下原本抑儒所得罪的人合在一起,也许不是什么烦,可能让那小子麻烦,就是他康熙之喜。
李肆另一方面也给了康熙一件喜事,那就是透过护送孔尚任南去的闽浙总督满保,李肆传递了停战讲和的意愿,虽然还只有模糊词句,甚至亲笔书信都没有,但方向却是确定的。在康熙看来,李肆不折腾个两三年,怎么也难再朝他北面看过来。
“大将军到哪里”
心情舒畅,康熙问起了今天的另一个主角,抚远大将军,十四皇子,贝勒胤祯回京了,康熙尽遣王公大臣去迎接。
“着魏珠去传旨”
康熙还要给胤祯一个惊喜,最大的惊喜还要留在自己身后,目前先一点点的给吧。
德胜门外,旌旗招展,胤祯一身华丽戎装,策马缓行,马蹄踩在厚厚的红毯上,看着两侧叩拜而迎的王公大臣,他也如两脚行在云间一般。
“四哥,别多想”
人群中,脑袋一起杵着的胤祥对正咬着牙的胤禛低声道。
“我没”
胤禛正要否认,代表皇帝前来的魏珠扯开了嗓子,离得远没听清,但后面几个字却是咬得分明周叩迎人潮的低低嗡鸣也瞬间消散。
“晋王爵,封大将军王”
前后两个“王”字,如冰刀一般,深深投入胤禛的心口,让他面色瞬间煞白。
第二卷第四百三十三章大变将至,邬先生献计
泡书吧更新时间:20123318:19:42本章字数:3643
十四皇子胤祯晋王爵,改名胤褪,虽然没有给正式的王号,而是用了有些不伦不类的”大将军王”,但朝臣普遍都认为,这是康熙预留一手的打算。因为康熙没有撤大将军位,胤褪还要领军在外,若是战事走向不堪设想,胤樾这新晋王爷太丢脸面,康熙也不至于再像处置胤稹那般,上上下下,来来回回。
康熙虽没有明说,可立储风波就这么悄然平息,大家都看出来了,康熙属意胤越。接着康熙将上书求复太子的朱天保砍头,一家流放,朝堂也没什么声音。毕竟这个楞头青又把废太子翻腾出来,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而大学士王搂遭了发落,降三级留用,这是在惩戒他有结党揽政之嫌。
雍王府,冰刀还插在胤稹心口上,寒风呼呼地往里灌着。
康熙在畅春园见了胤樾后,又召王公大臣,发落了胤禊。上谕用词很严厉,“胤误,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
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视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
胤禳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此大奸大恶之人,不肖为朕子自此朕与胤撰,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翻陈年1日账,断绝父子关系,废去胤禊贝勒爵位,着家看管,处置比上一次还重。
这番作为一般人看不明白,可朝堂重臣心里都有数。康熙在湖南生死不明时,大家都准备把胤禊推出来,这显然有违康熙所愿,更惧这八阿哥的“贤名”,所以发落得很是彻底,朝堂宗室都不敢有一丝杂音。
对胤禊来说,他自己都还没想明白,为何遭了这“无妄之灾”。不仅再无嗣位希望,连带皇子身份都被撸去,短短时日,大起大落,他难再扛得住,竟是一病不起。
胤禊遭罪,胤稹顾不上幸灾乐祸,他是又惊又惧又忧。震惊的是,真如茹喜所言,老八倒下了,十四起来了。恐惧的是,这一切李肆不仅早就料到,甚至还是他推波助澜所造的形势。而忧虑的是,胤樾得势,储位看起来非他莫属,自己该怎么办
“李肆,乃我大清死敌,此前皇阿玛几番布置,已经看得很明白,我大清靠眼下的布局,绝难遏止李肆。只有修政、强军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