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只想写出自己心中的儒,心中的圣儒
评论区的帖子影子每条都会看,看到很多书友说“儒”应该就是:胸怀充塞天地的至大至刚之气。光明磊落,仁德宽厚,至善、至仁、至诚、至德等等一大堆褒义词。
影子不知如何回复,历史中大儒无数,此处不多说,就说个大家熟悉的儒董仲舒
只想问句,在你心中,“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到最后被认为是“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算不算儒连历史都给他儒学家的评价,我们如何去反驳有资格否认吗
可是董仲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铲除异己,陷害忠良等等,这与你心中的儒一样吗
当然,你可以说董仲舒扭曲儒学,但董仲舒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七情六欲,谁真的能做到至善、至仁、至诚、至德董仲舒也做了不少善事,做了很多贡献。历史是公证的,它给了董仲舒公
证的评价。
本书中的“儒”的定义,很简单,就是研究知识的人,相信这个定义大家容易接受,修养、道德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立场不同罢了,文中也会出现真正仁德之士的争斗情节;
本书中“儒修”的定义,就是研究文字、研究书卷,从中悟出神奇法门的修士。
设定就这么简单,然后看主角如何一步步成为天下认可的圣儒,确定儒家的地位。
大家看着好看、精彩、顺畅才是影子的最高目标。毕竟世界多姿多彩,并非单色的世界。历史中便有很多大儒、善儒、恶儒、凶儒等等。你可以否认某个儒,却代表不了全世界,代表不了历史。
本文大纲,儒修的最高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炼之道是“入世修行”。信条先不说,大家也看得出来。修炼之道,爱情、友情、亲情、个人得失、民族大义、道统之争等,不知道在
你们眼里,这算不算修行的一种追看到今天的,相信也看出一点猫腻了
就如书友“孤鹤残鸣”所说,只有跟其他思想作比较,才能显出各家的优缺点来,光论儒修,写不出儒修;何为入世修行,不入世,又如何修行
就说这些吧。
有兴趣的多多关注,多多指点影子,后文会慢慢展现。
当然,影子还是粉嫩嫩的那啥,失误肯定有。希望大家别一直养,能把网址收藏在网页最好,每天看看新章节,指点下吧因为更新出去的,根本就没法改了
作品相关儒学制度是否适用于当今社会
春秋儒家的社会制度肯定是不适合现在发展。任何一种当时的制度只针对于当时,不可能用其来维护现在的社会发展。问题是,儒家当年所倡导的制度不适合,但是不能说明儒家的思想和文化不适合,那可是华夏祖先的珍贵遗产,如今韩国等许多国家便是奉行儒学。因为儒家思想的本质并未变化,那就是仁爱,忠义,但儒家所主张的制度实际上在不断发展。
比如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的核心内容是“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但其相应主张的政治制度是“礼”,是维护周礼,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到了战国的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孔子的政治见解明显就有不同了。孔子主张周礼,孟子主张民贵。是一种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西汉的董仲舒又对此加以发展,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出了新儒学,其主张的政治思想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又出现了新的政治主张,即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士族贵族的统治地位。因为那个时候的士族事实上市不断的消灭的趋势。
宋代以后,理学出现,他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但是也算是儒家思想的一种发展。
明代中期,王阳明又提出了新的儒家主张,“心学”。虽然说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但我不同意其走向了儒家思想的极端。因为其适合当时明代中后期以来的社会形式,当时城市化已经很高了,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也很高。单纯强调理学的天理和人欲的对立本身就是教条主义,心学在当时适合明代社会。
明末清初,思想家辈出。比如李贽,他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比如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再比如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由上面儒家思想发展之历程来看,基本上是在不断的适应社会变革而发展。只不过是核心思想没有变,一脉相承地主张仁爱,信义等等。而变化的只是其思想中的表象,是为了适应社会而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当世之社会生活而变。
所以说春秋儒家那套社会制度,肯定是不适合现在社会。但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当时的一种社会制度。很多人一提到恢复儒家思想就是要恢复封建礼教。确实太可笑了,儒家思想在那个年代是封建礼教,但现在的儒家思想只要经过革新是一样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况且儒家思想从古至今也是在维护中心思想不变的情况下不断的改良。
儒家思想的部分精华对当今社会非常有帮助,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孔孟的思想主张和平,对促进世界和平意义重大;
第二,孔孟思想主张忠孝,有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第三,孔孟思想主张修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
第四,孔孟礼乐思想有助于提高民族的人文素质、精神素质;
第五,孔孟的诚信思想,对建立市场规范意义重大。
第六,孔孟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团结的重要纽带。
儒家强调道德,这对现在的道德建设尤其有意义。儒家在强调道德的同时,也强调规则、程序,而这正是法制的基础。
儒家的君臣父子讲的是有序、程序,和血统论根本无关。现代社会是血统论、人情走后门登峰造极的年代,是特殊时期彻底诋毁孔孟儒家的年代。可见,血统论、人情走后门,其根源在于诋毁孔孟思想和儒家道德。
儒家从未禁止竞争,学而优的原则,就是一种通过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的原则,就是,儒家主张正当的竞争。儒家所强调的秩序,其实就是反对混乱的恶性竞争,本质上是在保护通过正当手段竞争的人的利益。
再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们0岁的时候,肯定不会去穿自己三岁时候的衣服。因为那已经不和我们的身体和审美了。但是0岁的衣服和岁时候的衣服都是衣服。其功能没有变,材料和制作方法可能也没有变。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公元前5x年进行的,对秦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但那也是100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后来的秦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还保持着100多年前的商鞅变法的老思想不放,没有与时俱进的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结果可想而知。
上述两个例子说明:儒家思想其实和那个“衣服”、商鞅变法的情况是一个道理。主张恢复儒家思想的人,如果抱着老旧传统不放,布置改良,和秦国后来的统治者思维就差不多了。一言以蔽之,僵化而已。另一部分骂儒家思想是封建遗毒的人,在我看来就像0岁的人咒骂自己岁时候穿过的衣服一样,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种情况是不是很搞笑呢其实不是衣服不顺眼,只是你现在的一切情况变了。衣服还是要的,但要适合现在的自己。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是需要恢复的,核心思想是永远不会变的。那就是仁爱等等。但其过去的主张的政治制度,自然是不可能恢复的。只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指导社会的进步。只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儒家思想,中国的伟大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品相关上架感言
公众版写了近三十万字才上架,字数不算少了。
首先,感谢支持、喜欢圣儒的书友,你们的支持,是影子不懈奋斗的动力。
写书七八年了,也算是老资格的作者,作品加起来也有上千万字了。期间认识了很多兄弟姐妹,演绎了不少酸甜苦辣的美好回忆,更多的是默默支持,喜欢隐居幕后的兄弟姐妹,你们的支持,是影子不懈奋斗,走到现在的动力,影子在此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