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1 / 2)

地狱火 八爪 2309 字 2023-10-01

正常精神力扫过左右两侧的山体,没有任何问题。那剩下的就是脚下。当乌瑟将精神力渗透脚下的时候,一瞬间乌瑟的心脏都差点缩了起来,他发现了上万只土拨鼠的气息。

这太奇怪了这里透着诡异,乌瑟不想冒险。

“防御”乌瑟立刻发布命令,也正是乌瑟的这个命令让守护军团不至于全军覆没。

就在乌瑟下命令的时候,地下传来了一片“嘎吱”,那是成千上万的老鼠一同嗑咬着什么的声音。在这个地方,似乎只有一种东西足够上万鼠类嗑咬,那就是石头。

一种恐怖的后果在乌瑟的脑中成型,不好

晚了

当第一只土拨鼠从地面上钻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就像开水里的气泡,无数的土拨鼠从地面上钻了出来,头也不回的跑向出口。

“前队加快速度离开裂缝”乌瑟狂吼,但并没有多少人听到,因为他的声音被巨大的轰鸣所掩盖。仿佛天崩地裂一般的巨大声响在这个狭小的地方不住回荡,所有法师都时在手忙脚乱为自己加持降低声音的魔法。而谁也没有注意,这股声音的来源竟然在大家的脚下。

“山在动”一个魔法师大喊。

乌瑟立刻盯着右侧的山体,果然在慢慢的下降,而且也正在朝着左侧靠拢。

闪耀金币第二八六章

更新时间:2011122710:38:45本章字数:4891

在人类历史中对末日的描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天崩地裂

今天守护军团就感受一次末日的景象。想象一下半座山峰倒向你的感觉,除了疯狂的逃跑你的大脑中再不会有第二种想法。求生是一种本能,魔法师也是人。

乌瑟怒吼:“防御防御”这是守护军团的战术术语,听到这个口令魔法师们就应该撑起防护魔法。然而金色的魔法盾仅仅出现了十几个。相比于巨大的山体,它们比鸡蛋还要脆弱。

乌瑟停止的呼喊,因为一切都无法改变。十里长的狭长裂缝将队伍变成了面条,几十米高的绝壁让人望而兴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是一处绝地。

两侧的山体就像一双从地狱伸出的大手,带着死神的呼唤慢慢合拢,所有可以飞行的法师都拼命的向上飞,然而有能力飞行的魔法师连守护军团的一成都不到。

乌瑟痛苦的闭上眼睛。

山体的倾斜看似缓慢实际上只用了十几秒。一个人在临死前十几秒会干些什么有的人选择回忆过去,也有的人会选择尽力一搏。作为修炼精神力的职业,魔法师无疑是神经强悍的一群人,所以九成的魔法师选择了最后一搏。卷轴,魔法道具,魔晶凡是能够瞬发的魔法几乎一瞬间全部被启动。

山谷内瞬间被魔法填满。

魔法师的精神力很强大,对普通人来说十几秒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可对魔法师来说这十几秒是那么漫长。

乌瑟没有动,他是有机会逃出升天的。但他没有动,他没有选择最后一搏,他知道这无济于事。守护军团完了历经万年传承都没有消失的守护军团在他的手中消失,乌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他能做的就是陪着守护军团一同消失。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摘下手上的空间戒指,用魔力送到一位长老手中。

是一眨眼,又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无法形容这声音有多响,几百里外都能感觉的到。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完全就是一副末日的景象。

在距离地面三百米左右的高空,四只巨大的黑色的怪鸟在空中盘旋。通过它们的眼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被忠实的记录。它们的双眼就像两团燃烧的绿色火苗,毫无疑问这是亡灵魔法的产物。

在远隔万里的比斯特,还是那间密室中透过亡灵鸟的眼睛魔族之王紫观看了全程。为了这个结果紫花了数百年时间,最终的结果也让他十分满意,看得出他现在的心情不错。但站在一旁的巴伐利亚大公却好像并不开心。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刚才魔族之王紫和他打了一个赌,内容就是:乌瑟会不会死。

“伟大的魔族之王,您的智慧可以点亮深渊。”

紫连头都没有回:“不用拍马屁,就是一个食尸鬼花上几百年的时间也能做成这样。”

“您为何如此肯定乌瑟会死。”巴伐利亚顺势引起话题,他现在可是生怕这位紫大人提起打赌的事情。

“所谓的自尊和责任感罢了。”

似乎这个话题让这位紫大人产生十分的兴趣,接着说道:“守护军团成立于一万两千四百三十二年前,建成之初完全由魔法师组成,人数两千。而历史上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了八千,八位长老主持。守护军团建立的目的就针对混乱军团的妖巫。守护军团第八代大长老一个天才,魔法天才艾文斯坦。他发明了魔力环,也就是群里魔法的前身。从此守护军团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敌人。”

巴伐利亚心里嘀咕:这和乌瑟色死有啥关系。可脸上还得撞出一副极度求知的表情。

他的心思当然瞒不住活了上千年的紫,不过海洋的小插曲还打扰不了他的兴致,构思了几百年的计划成功的时刻,如果没有一个听众,听他的成功感言那怎么会有成就感。

gu903();“守护军团传承万年经历无数恶战,减员超过一半的战役超过二十次,长老战死了几千人。但想这样一次性损失八成还是从未有过。最主要的是这些人不是死于战斗,而是陷阱。按照一般人来的想法,乌瑟一定会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他有九成的可能会选择和他的手下一同死在那里,而不是独自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