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4(2 / 2)

曹操并不是不想起兵,而是因为蔡邕的一封信,蔡大家洋洋洒洒的一大片文字,其实就告诉了曹操一件事,那就是,你不要来反对董卓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毕竟是恩师,之前说过,在三国时代,师命等于是父亲的命令,曹操就算再不愿意,也不得违逆,更何况此时他根本就是一个小人物。

虽然跟袁绍关系非常不错,但是曹操也只能婉拒了袁绍的邀请。

蔡邕之所以写这封信,自然是因为秦岚的授意,虽然曹操在讨伐董卓一战之中并不起眼,但是也因此而让他获得了发展的基础,如今没有了这个平台,就算之后能发展起来也要晚好多年而中原地区,唯一让人头疼的,毫无疑问就是曹操。

但是现在,秦岚要头疼的人却是扬州袁术手下的孙坚。

这个家伙不愧是江东之虎,一路西进势不可当,很快就越过了虎牢关攻进了残破的洛阳当然,这一次他是拿不到玉玺的,因为秦岚到长安之后,就派人去从井中取了回来,让董卓交还给了小皇帝汉献帝,也是此事让朝中大臣对董卓的敌意大减。

由于董卓已经西迁,占领洛阳其实没有多大的用,不过联合军依然大肆渲染了一番,然后孙坚领兵继续向西,直扑潼关而来,而北面,袁绍联军也联合了河内太守王匡,一起屯兵河阳津,准备西渡攻击潼关。

此时潼关本是华雄在镇守,不过在听闻联合军西进之后,秦岚从长安亲抵潼关,接掌统帅职务,并且还特意的调来了吕布,另外还招来了马超董卓本来是打算调李傕前来,他认为秦岚还没有太多的指挥军队经验,也不认为他可以抵挡联合军,不过秦岚却坚持要主动前来,董卓犹豫再三之后还是点了头。

站在潼关之上,看着底下密密麻麻的联合军,秦岚却一点的感触都生不出来,这一路他见过了太多的战斗,这样的小场景,真的已经是小儿科了。

贾诩站在秦岚的背后打量着秦岚,他的心里依然很疑惑跟着秦岚这两个月以来,他见到了秦岚处理事情的高效和快捷,似乎什么难事到了秦岚手里都很简单一样,另外,秦岚也很放荡不羁,经常去太师府和董卓一群人胡搞乱玩作为心腹,贾诩自然也在这一群人之中,只是走在外面的时候,秦岚却又正气无比,跟蔡邕这样的大文豪大学究都能来往的非常频繁,而且他明明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应该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阵仗,但是现在他统帅潼关数十万军马,又面对几倍于己方的敌军,却似乎一点惧意都无。

尤其是稍后一些等到联合军们扎营准备完毕,秦岚竟然派吕布下去叫阵

贾诩原本打算阻止秦岚这样做,一旦开了挑战的头,就停不下来了,而己方的大将明显比联合军少的太多,一旦他们车轮战不停歇的叫阵,己方这边又无人迎战,对士气的损失是巨大的,不如就靠着潼关高墙,死死的挡住他们就算了。

但是他的话还没出口,秦岚却再次开口下令,“华雄,马超何在”

“末将在”马超和华雄同时上前一步,单膝跪下。

十四岁的马超虽然依然年幼,不过秦岚已经觉得他可以上阵厮杀了,所以给他领了一个校尉的职,让他积累功勋。

“华雄,我要你领八千骑兵转自渭南过河,取道冯翔,必须在五日内突袭河东延津渡口,但是不准恋战,烧光延津渡口的粮草之后即可回转,马超作为你的副官同行,领两千骑负责接应。”

“末将领命”

西凉骑兵在三国的历史上名声不显,甚至还没有曹操组建的虎豹骑名声大,但是事实上,传闻之中强盛的虎豹骑曾经不止一次的栽在西凉骑兵面前,这还是在曹操有大量步兵辅助,有无数猛将领军,有无数谋士下策的情况下。毕竟来说,西凉骑兵大多是边疆的少数民族组成,他们自小生活在马背之上,天生擅长于骑、射之术,单兵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耐得吃苦。

华雄率领的西凉骑兵尤其是精锐之师,虽然人数不多,但这一次是行突袭之效,贾诩的眼睛只是一转顿时心下了然秦岚的打算,不由的差点拍手叫好。

以袁绍为首的联合军此时刚刚从延津渡口准备南下函谷关发动对潼关的战役,这些自冀州,青州而来的联合部队,他们的补给最终就会全都会合在了延津渡口,大军刚走粮草却还没有来得及调动,所以只要华雄赶的及时,然后一把火

第四十六章水火相生与文姬出嫁

受命之后华雄自冯翔城外绕道取向北下,一路急行军,也亏得西凉骑兵自幼在马背上颠簸,区区几天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华雄骑兵其实只用了三天半多一点的时间就赶到了延津渡口,这个时候正好联合大军刚刚南渡离开,延津渡口的守军正是懈怠之时,虽有五万步兵,但是镇守在这里的刚好是韩馥手下大将潘凤。

据说历史上的潘凤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角色,深得韩馥的信任,食则同器,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甚至据说他还打败过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颜良以及文丑。三国演义之中,上将潘凤被华雄所斩其实是不存在的,华雄也不是被关羽所杀,而是被孙坚正是因为如此,秦岚才派遣华雄领骑兵偷袭延津,而不是留在潼关与孙坚等人对敌。

事实证明,潘凤没有传说的那样强。

甚至华雄的骑兵都已经冲破了延津的简陋城墙,潘凤这才提着裤子从营帐之中奔出来步兵本来就不会是骑兵的对手,何况是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当火势渐起的时候,很多士兵都在躲避骑兵的冲击而仓皇逃命,潘凤这个时候出来也挽救不会大势了,虽然手持大斧斩杀了数名西凉骑兵,但是很快华雄就发现了他,面对华雄手里的大刀,潘凤交手两三回合之后顿时不敌,于是狼狈逃窜

华雄听从秦岚的命令,也不追赶,驱赶走了延津的士兵之后就只管放火焚烧粮仓,不过,联合军准备的二十万人的粮草实在太多,为了不给联合军留下一丝一毫,华雄每一处都不放过,直到看到所有的粮仓都点着了火这才呼哨一声,带人撤离。

但是这个时候潘凤竟然在外面收拢残部摆出了阵型包围了过来。

原来,潘凤知道华雄带的骑兵人数并不多,而且自己犯下这样一个大错的结果是可能被斩首,于是打算将功补过,如果杀死前来偷袭的这支部队至少可以洗脱罪名,实在不行也能拖延到大军回返救援。

面对两三万摆好了阵型的步兵,华雄这边手下却只剩下不到六千的骑兵,突杀一番之后,依然很难冲出重围,眼看就要陷入困境,那边突然一阵马蹄声,马超带着两千骑兵突然杀出,甚至一路冲到了潘凤的主阵跟前,潘凤之前跟华雄交了手自觉不敌,所以一直龟缩在后面让士兵上去厮杀,但是这时他一看马超还是一个小孩子,顿时狞笑一声,拎起大斧披挂上马冲了出去。

如果他冷静一点,马超最多冲杀一阵然后趁势救了华雄撤离,但是这一万骑兵可能就要顺势殆尽,能带回去两千之数都是万幸,可是潘凤因为马超的年幼而小瞧他,又因为身上有过而急于攫取功勋来为自己开罪,所以他的结局和命运就很悲惨了,马超只用了三枪就给他的胸腹开了个透气窗,然后身体飞跃而起,用腰上别着的小刀一把收了他的人头

可怜的潘凤,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甚至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