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6(2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314 字 2023-09-30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低价策略,说服财政部同意,对成衣出口实施海关免税、国家退税,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的人工原本就比美国便宜许多倍,不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总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

“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重点,今天的重点是大生,现在远征军在无锡定购的军装,平均每件有一毛钱是多花的冤枉钱如果考虑到全部损失,大生的蛮横无理一年给国家带来损失超过150万,这样的企业,一定要打击他”

终于,他们最后还是回到了正题,回到了如何“教训”大生集团的事物上,听着其中的议论吴若竹却是在开始在采访本上记下一些内容,这时并没有人去阻止他,事实上,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了利用“舆论”,利用“舆论”兵不血刃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是需要保密的谈话,他们自然会去会议室讨论。

而对于吴若竹这些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明白,这些官员这么大模大样的谈论,一方面固然是“送新闻”给他们,同时也是通过他们,给相关企业传递一个信号,让那些企业主动作出选择,而不是等他们先找上门去。

“啪”

猛的一拍桌子,张謇的脸上尽是怒容,今天中国经济时报上的头版新闻竟然中大生蛮横自保、工商部欲取缔执照,然后通篇都是对大生的指责。

“我办了那么多企业,怎么就成了蛮横独断了”

语间不满着,张謇却是站起身,来回走动着,而就在这时,长子张孝若便神色慌张走了进来。

“爹,连云港那边发来电报,大生的股票一开盘就跌了三块多现在还在跌”

“什么”

听到股价大跌,张謇的整个人顿时一惊,这两年大生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多亏了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相当于大生一二两厂三倍的大生三厂,之所以能创办,就是靠着连云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后获得的近千万元资金。

现在股份大跌,顿时让张謇意识到危机,这肯定是这篇报道引起的,对于工商部的那些家伙,他可是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他们断了谁。不让对方死。也会让对方掉下一口肉,就像两个月前那些控制美棉进口的洋行试图垄断美棉进口时,正是在工商部的操作下,要求所有纱厂禁止购买洋行美棉,同时派驻美工商官员直接往美国南部与棉农签定合同构买棉花,又从埃及等地大量购棉,不过是挺了一个月后,多达36家洋行因屯积美棉而血本无归,不得不关闭倒闭,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试图“吃利于此”通过私下接触洋商而打破全国一致局面的纱厂,工商部同样是毫不留情,直接取缔其营业执照,甚至将企业所有者纳入黑名单。禁止其再进入工商领域。

按照工商部的说法是“绝不接受任何企业自毁长城”,而事实证明,工商部的决策是正确的,现在没有洋行食利的美棉进口,价格甚至底于两个月前。而在那一过程中,十数家纱厂因营业执照被取缔,不得不破产清算的惨状,还是给张謇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的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因如此,在其要求各厂制定避免衡恶性竞争的“商品指导价”时。各厂才会极为顺从,生怕其取消“出口许可证”。

而对于大生而言,即便是工商部不吊销营业执照,只需要取缔“棉花进口许可”、“纱、布出口许可”,大生的股价顿时就会跌下五成,审查权、许可权,可是工商部手中的利器,而且其和金融界的关系又思索片刻,他连忙对张孝若吩咐道。

“快,快备车。我要去见致远”

在总理府总理办公室内,雪茄烟雾弥漫着,从张氏父子进入办公室之后,李子诚便是一边听张謇在那里“诉苦”,一边吸着雪茄。从始至终,他只是奉着一双耳朵。在那里听。

“总理,从大生创办,至今,千磨百折、忍侮辱讥、首尾五载,幸未终溃,您说,像那相只会相互倾轧之徒,我又岂能与他们为伍,为南通着想,大生也只能如此了”

终于在一番诉苦之后,张謇把视线投给李致远,现在对方贵为总理,虽是后辈,但他却也能敬着对方。

“直翁”

打破沉默的李子诚看着张謇,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

“既然当初,直翁饱受倾轧之苦,那为何现在却为何倾轧他人之业”

反问之余,在张謇欲解释时,李子诚却是打断他说道。

“两月前,有人欲在南通创办米厂,只因南通纱业繁盛,纱工数万,米市所需九成外购,若以本地设米厂可免除运输之费,而大生却令当地政府以种种理由不得营业执照予对方。”

“大生、大生亦准备调立米厂”

张謇的解释却只让李子诚微微一笑。

“靠个人创业,其艰辛程度不言而喻,直翁深有所会,子诚又何堂不知南通现代化过程完全是直翁一人设计、推动,而现在,南通之工唯赖纺织,甚至唯赖大生,无大生则无今日之南通,直翁之功,子诚知,国民亦知,可”

叹口气,李子诚又似不无认真的说道。

“既然直翁饱尝倾轧之苦,又何必以此待人呢”

“这”

“直翁只见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