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0(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182 字 2023-09-30

“韩将军添仁老弟于胶澳防御战时,以弱兵对于强军,以五万对十万,早已彰显其军事所长。论及防御,中国无人出其左,树铮亦甘拜下风”

对韩武一番吹捧之后树铮又把话锋微转。

“众所周知,欧洲战场当前陷入僵持,当前于法国前线最为紧要之事,即是以防御为主,在我军未能适应欧洲战场环境之前,绝不可冒然进攻,因此,于树铮看来,添仁老弟远比树铮更适合出任远征军参谋长”

语中带着近乎,三言两语间徐树铮便在外界面前。把韩武这位江苏陆军的代表和他捆在了一起,那亲近的语气似乎是在向外界证明,他和江苏方面的关系非匙近,如果韩武适合参谋长的位置,那么他徐树铮,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他这番话一出口。众人便知道,这“摇扇军师”到底还是显出了他的本相来,只怕这京城中又不知要掀起什么样的风浪了。

铁狮子胡同,陆军部的大门口鼓乐齐鸣,蔡锷乘坐的汽车缓缓驶来,今天是他来上任的日子,远征军筹备处就设在这里。

依如往日,段祺瑞告了假,至于徐树镡位参谋长,则以军务为由,呆在了办公室中,在陆军部门外迎接的蔡锷的,只有韩武、钱国华等人。

在蔡锷的汽车驶进陆军部时,在楼上办公室看着在袁世凯总管袁乃宽的陪同下,走下汽车的蔡锷,徐树铮地唇微微一扬,脸上带着嘲讽之味,冷笑渐浓了起来。

作为筹备处副处长的韩武率先鼓掌。其余迎候的人也都鼓掌。

一下车,韩武便朝着身着一袭陆军上将军装的蔡锷走去。

“司令官阁下,远征军筹备处副外长,韩武”

说话时,韩武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德式的军礼,而蔡锷看一眼这个年青的和那位小李总理有一比的陆军中将,便回了一个军礼。

“久仰韩将军大名,去年,韩将军在胶澳可是大涨我中队之声威如今能与韩将军共职,实是锷之幸”

“不敢,司令官阁下一役定西南,为建国之功臣为国防赴京任职,实为我辈军人之楷模”

两人客套时,周围的人却是观察着他们两位,蔡将军的亲近的之举,可以理解为惺惺相惜,毕竟在中国,现在只在一提韩武的大名,没有一个不竖大姆指的,至于韩将军嘛,全是一副下级待上级的恭敬,完全没有一丝个人情绪,单凭这一点,众人在心下倒是对其生出些许佩服来,当然,若这不是表相的话。

接着,韩武便依次介绍来人,每介绍一位军官时,他甚至还特意强调对方是何出身,显然是为了让蔡锷提醒了解筹备处的组成。

“这位是湖南陆军第一师,车震车将军前日刚刚抵京,湖南陆军第一次,将第二批部队一同,与连云港出发”

瞧着名不见经传的车震,蔡锷行了个军礼:

“车将军好”

对于这位车将军,蔡锷算是留下了一些印象,在心下将他的评价稍稍提高,原因很简单,在湖南将军汤芗铭放弃军权时,其并没有反对,反而是第一时间来京任职,由此可见,这人至少心怀国家。

在对远征军的整治计划之中,蔡锷腹中早有定案,亲近中下层军官,从而影响其走向,促成其国家军队观念的形成,至于已受影响到高层军官,则尽量维持关系,不过这些高层军官中,并非全部如此,至少江苏陆军的那些军官,还是可以一用的,通过一些接触,对江苏陆军,这支只知国家的地方军,蔡锷可谓是充满了好感,同样也对那位小李总理也充满了好感,若不是怕给其添麻烦,恐怕他早已前去拜访了。

而就在这时,却见一个人从陆军部大楼内走了出来,赫然是徐树铮,他一出现,顿时就抢走了其它人的风头。

“松坡先生,好久不见”

徐树铮边走边抱拳行着礼,这礼节、这称谓,显然是未把其视为军人。

而蔡锷依旧不卑不亢:

“又铮先生,许久不见,一切安好”

徐树铮和蔡锷一样,都是13岁考中秀才,少时都有神童之称,两人一见面,虽是脸上带着笑,可任谁都知道,这火怕是要擦起来了。

“还好、还好”

面上堆着笑,徐树铮那张团脸上只见笑容,却淡见任何抵触,似乎对此已经默认大总统任命似的,可就在这时,他的面孔却是一板。

“诸位,现在远征军出征在即,筹备之事繁锁,诸位难道忘记肩负之职了吗”

一声冷哼,却是让所有人心下一颤,顿时明白,这位徐处长开始给司令上眼药了,果然是他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摇扇军师啊未完待续。,投推荐票、月票,,。

第55章公而无畏求月票

第55章公而无畏求月票

“啪、啪、啪”

在南苑军营的打靶场上,虽已是入了夜,可是枪声依还是呜个不停。

若是有人来此的话,会看到一位身着远征军军装的军官正在这里射击,而其领章赫然佩带着上将军衔,在远征军中只有一位陆军上将,那就是远征军司令官蔡锷,此时他只手拿着一支与德国橹子相似的手枪,正一枪一枪地打着。那枪靶连中数弹,枪枪命中中心。蔡锷还没有停下来,继续打着,直到靶中心的木板被打碎,打飞,成了一个空心靶。

要打空8发子弹后,他又一次取下下弹匣,这二年式手枪是连云港制造的手枪,手枪的做工相当精良,是远征军的标准制式手枪,只不过换弹匣稍显繁锁,是典型的欧式托底卡笋,换弹时需要用左手辅助,不过因其威力大而颇受军官欢迎。

早在去年,一位前往胶澳的战地参谋团的友人带回这种手枪之后,蔡锷就第一时间淘汰了那支勃郎宁手枪,而现在,这支江苏陆军赠送的手枪,却是他发泄心中不满的工具。

在过去的一个月间,表面上徐树铮看似配合其工作,但实际上却是明尊暗绊,他那个筹备处处长为他设置障碍,以至于他甚至都无法指挥部队,不仅军令不出司令部,甚至直到现在,这司令部还未编成,有什么事情,还是需要经过筹备处,而徐树铮亦对其阳奉阴违,只要一想到距离出征的日期,越来越近的,他心间烦闷就越发旺盛,此次出征关系到国家未来,他徐又铮又怎能因私忘公

又是一个弹匣打空后,见将军仍欲射击,雷飚便走过来劝蔡锷:

“不干就不干,谁不知道,北洋军就是袁家的军队,将军就是去了欧洲,也是给他袁世凯卖命,给他袁世凯争脸,不干就不干了。”

听着下属的话蔡锷却不说话,打光了子弹,继续换弹匣,继续朝靶子射击。

袁克定和杨度在射击场外,就听见里面的枪声。

杨度对袁克定说:

“我猜得没错吧,这就是他。”

袁克定与杨度走进射击场,杨度和蔡锷到是故交,当年正是杨度推荐蔡锷来京,而现在他们自然知道蔡锷在远征军内的处境

蔡锷与袁克定杨度打招呼。众人走到一张桌子边坐下,有侍者端上茶来。

袁克定问蔡锷:

“松坡兄,生气了”

“没有,没什么好生气的。”

“那就好,那就好。”

杨度也说道:

“松坡,你曾言,要建立一支一意国防的国家军队,现在远征军即将开拔,您不会为这一点小事就放弃吧”

“我并不想放弃,可这件事如此窝囊,军中的一些旧习太重,我确实无能为力了。”

何止是无力,简直就是无奈,在筹备处中,除去韩武全力配合他外,其它人大都是对其暗中抵制,无法展开工作的现实,为实让他苦恼。

听他这么一说,遵照老头的要求,从蔡锷进京以来,就对其百般笼络的袁克定便连声宽慰道:

“松坡,事情可以慢慢来。”

蔡锷摇了摇头:

“大公子,事情不是您说的那么简单现在远征军出征在即,若是因主官失和,而导致远征军战局失利,损害国家声誉,那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此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