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9(2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316 字 2023-09-30

gu903();其话中看似在说“帮忙”可居于商场这么久,刘鸿生岂会不知周仰山话外之意,这么大的生意,谁人不想插手其中,知时机已然成熟,刘鸿生便微微一皱眉,回答说:“恐怕小侄有失老伯厚爱了,虽说向两地出口煤炭获利必丰,但话至此,有意顿了下来,同时面呈难色。周仰山听了,便探身问道:“莫非还有什么难处”知道时机已经成熟的刘鸿生便面显无奈的把自己分析的明年煤需以及产量之类的事情说道了出来,而后又说道:“所以,只怕这两地的煤炭只能是可望而不可求了”在刘鸿生的话,却是让周仰山思索开来,在沉默片刻后,他拈须说道:“陇海公司就没有加大产量的计划”“两淮煤矿产量已接受极限,而且现今总理于天津、陇海沿线大办实业,铁厂炼铁一吨铁一吨焦,两吨煤才得一吨焦,再加上新办工厂所需电力,只怕两淮煤矿所出亦不能满足实业所需,明后年,实业越盛,煤需越大,只怕公司外销煤炭只会越来越少”周仰山越听心头越是欢喜,面上却不显露,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小李总理极擅实业,实业兴旺,而煤业不兴,恐怕终将为其所困”周仰山又接着说道;“不知,若是公司煤炭禁销,鸿生有何打算”刘鸿生见事已成熟,便轻声说道。“小侄思索良久,想解此困,恐怕只有自办煤矿一途”“自办煤矿”

周仰山先是一愣,接着却是点头说道。

“嗯,若是能自办煤矿的话倒是不错,可是”

看一眼刘鸿生,周仰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找矿可是一件极为费时的事情,若是找不到矿的话,恐怕事情也就难办了”“伯父,煤矿,小侄已经找到,只是,想开采此矿,绝非小侄能力所及啊”

“这事好办,我在商会里帮你张络一下,想来凑个几百万两银子却是没问题的”

周仰山立即出声说道,全是没一丝推却的意思,对他来说,他一直都在等着这个机会,工厂许只是一时,可煤矿却是一世未完待续

第28章克定六合会藕初天津租界征地忙求月票

第28章克定会藕初天津租界征地忙求月票

手中提着一个公文包,在进入大厦时刘鸿生不由自主的一阵紧张。此时穿着一身西装的他看起来和公司的那些高级雇员似乎没什么区别,一身定制的西装,皮质的公文包,对于这间大厦中的人来说,这个年青人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

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一些人知道这位以代销公司煤炭发家的“煤炭大王”,这样的人并不只有一个刘鸿生,有很多这样的人,毕竟对于公司来说,他总需要通过将适当的利润外包,以扩大销路,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扩大公司的影响力。

所以,一些连云商业毕业的的雄心勃勃,想施展自己的抱负的年青人,他们在进入公司实习后,很快就会因为某一个机会而离开公司,成为公司产品的代理商,从而达到迅速致富的目的,而公司一直都非常鼓励人们这么做。

正是在那些代理商的努力下,公司的产品才能够在短期内,不仅销售到全中国,同样也远销到南洋、美国、印度等地,而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年青人因其成功,更是将自己和公司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但是在这些人中,刘鸿生无疑是另类的,第一,他非商校出身,第二,他销售的不是工业制成品,而是原料,可即便如此,他亦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不过任谁都知道,刘鸿生的煤炭生意长不了,因为公司对煤的需求每天都在以万吨为基础不断增加着。

而今天,刘鸿生之所以来连云港,一方面固然是感谢公司过去提供给他实现抱负的机会,同样也是为了另一件事,当然他还需要向公司表达一个观点,他的忠诚是无需怀疑的,当然这种忠诚是对公司的忠诚。几分钟后,刘鸿生来到了公司总经理穆的办公室前,在秘书通传之后在他走进房间时,他看穆经理正在将一些报告塞进一只抽屉里去了。

见刘鸿生走了进来,穆和蔼地微笑了一下。

“克定,你来了,坐。”

其实,即便是刘鸿生不过来,到年底,穆也会请他过来一趟,原因很简单,因为几座新建的发电厂以及铁厂扩建,和远洋运输的需要,从明年开始,公司将会削减对上海的煤炭输出,这对刘鸿生的煤炭生意无疑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穆经理”

坐到椅子上,刘鸿生仍显得很是恭敬,然后将厚厚的一叠被放到了穆的面前。

“穆经理,这是上海租界的亩用地地契”

在上海收购租界用地,是穆经理给他的一个任务,而在他们收购时,却发现周围似乎不止他一个人在收,而且大都出价不菲,甚至还有人采用了一些无赖手段,不过半个月的功夫,所有的租界用地便换了个主人,虽说对公司收购那些“铁杆庄稼”有些不解,但他还是迅速完成了公司委托给他的事情。

这次他来可不仅只是送地契那么简单,自从用“一年仅煤炭所出即值银亿万两之多”说服周仰山后,在周仰山的游说下,那些同乡不过只有几人有兴趣,不过他们的兴趣却是在煤而不在铁路。

铁路是花大钱的东西,不是几个商人就能办起来的的,可他们却不想想,没有铁路,又凭什么把煤运出去这趟开连云港,刘鸿生就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争取到公司的支持,一但公司支持他,那怕就是不出一两银子,凭着的地位,上海的那些商人对铁路的态度顿时就会发生转变,立即会从犹豫不决,变成趋之若鹜。

公司在战前支持、扶持的近百家企业,当时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亏本的,可现在,那些企业那一家不是趟着银河过日子,挣的钱海了去了。经此一事之后,不知道多少人想搭上公司的船,只恨没有机会。名声,很多时候,名声就是银子

“很好,辛苦了克定”

将地契收起来,穆便起身离开办公桌,示意的刘鸿生跟他一起做到沙发上,在刘鸿生坐下后,他亲自为其倒上一杯茶。

“你来的正好,我刚才在仔细看几份公司的报告,无意中发现了这一份。上个月前,你的公司同香港那边签署了一个海外合同。看来你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

笑看着刘鸿声,穆只是说笑着,对于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利润,为了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销售量刘鸿生当然希望把煤卖到更多的地方,卖出更多的煤,可是对于公司来说,煤矿只是“副业”,只是公司为确保动力和炼铁、炼钢的需要而开采的,只是将一部分暂时无法消耗的煤外销,至于现在,公司当然需要首先满足自身要求,随后才会考虑外销。

“穆经理,如果没有当年公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