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涉及到实际问题时,梅乐和注意到这位总理,完全没给他留一丝情面,他的强硬甚至超过梅乐和见过的那些满清的“保守派”,
似笑非笑地看着梅乐和,李子诚的心里却想着一个问题,这样过于强硬,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在如何处理海关的问题上,在国务院的一番讨论之后,最终作出的决定是必须要跳开英国人,直接由海关作出一些决定,准确的来说是对中国有利的决定,而如何能够让梅乐和,这一任总税务司,服从国务院呢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让他意识到,国务院在海关的问题上不会作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否则一但让步,就会被其认为软弱可欺自然也就不可能买国务院的账,安格联为何能不理会中国政府,原因非常简单,他所依仗的就是公使馆。
李子诚的冷嘲只让梅乐和的神情略显尴尬,他在沉默片刻后,方才颇为为难的说道。
“有一些问题,并不是总理先生和我所能决定的,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公使团的态度”
梅乐和终于选择了坦白,而李子诚却是似笑非笑的点了下头。
“哦,是吗”
看着梅乐和李子诚又直接说道。
“我记得这还是中国的海关吧不错,满清的确用海关向各国贷款以用于偿还庚款,但是我们必须没有交出自己的海关给各国管理我想这一点,朱尔典先生能够理解,也会接受的`”
“这是不可接受的”
在英国公使馆内面对俄国公使库达涅夫,朱尔典不无激动的说道,在武昌起义后,正是在他的策划下,安格联才借口“维护债赔款偿付信誉”,由其指示起义各省海关税务司扣留税款,改存汇丰银行,接着又迫使清政府将仍在其控制下的东北、天津等处海关税款也存入汇丰。
之后,面对德国、俄国公使的抗议,为换取他们的支持,英国又乘机组织“各国银行联合委员会”,由汇丰英、德华“德”、道胜俄三家银行充任董事,制定总税务司代收关税代付债款办法八条,从那时起,三国银行便利用巨额税款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控制。
现在面对来自国务院的压力,作为英国公使的朱尔典知道,他必须要拉入盟友,然后同其共同行动,如此才能避免独木难撑的局面,而除去真正的利益共享者,其它国家不可能为了英国的利益给予英国支持。
“库达涅夫公使,按照联合委员会的统计结果,贵国的道胜银行,去年接存税款超过五百万两,如果任由中国接收税款的话,那么道胜银行的损失是极为惨重的”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库达涅夫点头赞同道,作为驻中国公使,他必要考虑到俄罗斯在华的全部利益,自然也包括有“金融利益”,可话音一落,他便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尔典说道。
“朱尔典公使,可是,去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却十倍于道胜银行接存的税款啊”
他的话一出口,朱尔典便在心下诅咒着这个该死的库达涅夫,而这会库达涅夫又接着说道。
“过去税款是由英国、德国、俄国共同署理的,按当时的划分,英国为,德国、俄国各为1,各国银行分享20,可是现在,似乎德国的1已经由汇丰银行,甚至就连同各国分享的份客,亦有不少都由这个香港银行接管了”
对于英资银行对海关关税的独享,库达涅夫早已心怀不满了,而眼下正是一个迫使英国人吐出这块肥肉的机会,道胜银行属理越多的关税,就可以在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影响,从而发行更多的纸币,然后利用那些纸币向中国购买俄国急需的各种物资。
“该死的老狐狸”
心里骂着,朱尔典却是一笑。
“德国的1归道胜银行”
“再加”
在不到半小时内,朱尔典便和库达涅夫达成了分脏协议,随后一份由英俄两位公使联属的公文随之送到了国务院办公室,对于拒绝同“特别外交委员会”打交道的朱尔典来说,这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当那份英俄两国公使的联合公函送到李子诚的面前时,他的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他立即在第一时间给顾维钧打去电话。
“英国人上钩了”
直到挂上电话的时候,李子诚的脸上依然带着笑容,精明如英国人,终于还是一不小心上了“钩”,只需要一丁点“小事”就可以打破那道看似坚实的城墙。
“一麟,知道为什么,精明如朱尔典,为什么犯下这么一个初级错误”
望着得意洋洋的总理,张一麟摇了摇头,的确,以朱尔典的精明,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原因非简单,过去,咱们直接视若无睹了,不是朱尔典多精明,而是英国太强大,可这一次,子诚我却是非要鸡蛋里头挑骨头”
第23章打破一致为我用求月票
在两辆770高级轿车停在外交部的门外时,闪光灯立即亮成片,数十位得到消息的记者都纷纷冲着刚刚下车的芮恩施一行提问着,尤其是那些中国记者,他们的脸上往往带着一丝喜色,今天对于中国外交而言,是一个大日子。
在国务院提出“重订新约”之后,并设立“特别外交委员会”专司新约谈判事宜,并停止与未建交国一切“非对等谈判”后,虽说美国给予了积极回应,但美国的积极回应,却不过只让人们在初时的激动之后,随之陷入另一个困扰之中。
“各国一致”
在中国问题上,有这么一个绕不过的坎,这是在庚子事变前后,各国为了维持各国在华利益,同时也是为了调和各国矛盾制定的一个对华外交原则,既通过成立公使团、领事团,协调各国在华利益,以利益一致为前提,在利益均沾的基础上,同中国进行外交谈判。
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极为不利的,尽管各国在私下里,都会会同中国进行接触,甚至进行秘密谈判,但事实上,这种各国一致却直接导致从晚清以来“以夷治夷”,实际上就是相互牢制,这一策略遭受重挫。
尤其是公使团的统一“行动”,更使得中国在涉及到自身国家权益的外交事物时,必须要同公使团协商,尽管这只是一个“障眼法”,中国不会遵守、各国不会遵守,但是在涉及到他国在华利益时,列强就会把这个“障眼法”拿出来,自然也就有了实用意义
而在国务院提出“重订新约”之后,经过紧张搓商最终在朱尔典的坚持下,公使团以投票的方式做出了“不就“重订新约”一事同中国进行任何外交接触”的决定,即便是他国有意与中国进行单独谈判,而这一条款的约束性,却极有可能造成单独谈判的流产。
可以说这一条款不破除,外交谈判就不可能取得进展,一时间,国内的法律学者纷纷研究国际法以寻找这一条款的漏洞。
就在众人以为“重订新约”不可能取得真正进展时,终于一个好消息传了过来,美国将就“旧约重订”问题同中国举行直接谈判,而直到谈判举行前一个小时,北京的各国记者才得到“外交部将有大新闻”的通知,而直到十分钟前,他们方才得知所谓的大新闻就是这个单独谈判的新闻。
gu903();“芮公使,美国直接同特外委进行新约谈判,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将不再承认所谓的各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