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7(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270 字 2023-09-30

的看了一眼经略使

“我还是希望你”

“选举第一”

合拢了手中的笔记本,李子诚将头仰在软背靠座上歇了一会儿

唉,不管自己的这个安全队长的个性怎么顽固,他内心里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坚持防弹衣,在他的身上有一件防弹衣,那是一件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的防弹衣,那是飞机上巴西军事警察定购的3a级防弹衣,不难如此,在胸前还有一块防弹陶瓷插片,即便是步枪也打不穿这件防弹衣,所以,对于自己的安全,李子诚才不至于担心

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李子诚都有些期待生一场未遂的刺杀,因为宋渔父就在国会选举末期死于刺杀,假如同样的事情生在自己的身上,到那时,袁世凯顿时会成千夫所指,在这种情况下来,在以后的“分权”之中,自己才能占据多的优势

“但愿”

在心里如此思量着的时候,李子诚忽然感到飞机抖动了一下,紧接着有一种悬空坠落的感觉:飞机开始下降了,他拉开飞机舷窗向外眺望,只见地面上已闪现出一座城市的轮廓,而在城市的一旁,还有一条河流

那里就是广州了

这时有驾驶舱走来一名陆军航空队的军士兵,待走到李子诚的身前,敬礼之后他才说道:

“经略使,广州已经到了,编队正在准备降落”

广州已经到了

望着窗外地面上的那座城市,整个机舱内的气氛都随之生了微妙的变化,那里是革命党的大本营,在那里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同时,所有人都把视线投给经略使,似乎是想提醒着他什么

面对众人的视线,李子诚却是微微一笑

“好了,这里又不是虎口,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两天无语得了痢疾,上吐下泻的,两天“减肥”九斤,要人命啊,昨天晚上甚至视线都模糊了今天拼了命,也只勉强码了这几千字,如果这两天断的话,希望大家能够谅解拜谢

第352章北与南求月票

全文字无广告第352章北与南求月票

四月的北京,已经完全换上了春装,树枝喷绿,花圃呈艳,双双燕子也穿梭于桃红柳翠之间

古城又是一派欣欣向荣。

“冬去春来,天转暖了”

袁世凯望了望窗外,先是自言自语着,然后又说道

“李致远”

想起报纸上,最近些日子占据头版的竟然全是李致远飞机助选的报道,袁世凯却是把眉头皱成了一团。

乘飞机助选,真亏他李致远能想起来

虽说心下这么嘀咕着,可袁世凯却知道,别说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就是他袁世凯对飞机,也是着实好奇,要不然也不会到南苑去看飞机,可南苑的法国飞机,显是不能同李致远的飞机相比,李致远乘坐的飞机一架能装十几人之多,三架大飞机带着幕僚、记者,这全国飞行,引人眼珠不说,更重要的要是,照这他这么拜会,没准

想着,袁世凯的脑海中再次浮现一个旧事。

那还是民元年的时候,那一次国会选举,一个沉雷般的消息差点没让他昏迷过去。那是中国第一届国会,当时议员选举已经结束,而选举结果是:

众议院议员总额596名,其中:国民党占269名,而参议院议员总额274名,其中:国民党占123名,参众两院议员中,国民党共取得议席392位,占总议席的45,

宋教仁组织政党责任内阁的计划已经实现了,实现了

虽说后来得人宽慰,再加上国民党中还跨党者,对那些个议员,袁世凯到是不觉为惧,最终,无论是国会或是国民党,不还是变成了他手中的玩物。

可现在,袁世凯却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国社党,绝不同于国民党。按报纸上的说法,其宁可不扩党,也绝不会让“意志不坚、信仰不定者混入国社党之中”,而那个国家社会党却是以所谓的“精英领导”自居,为了获得民间的支持,他们更是放出种种承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关税自主、实业保护、裁撤厘金、减免苛捐杂税。

“李致远,你当真以为什么事都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一开始,对于李致远的助选,袁世凯并没有觉察有什么不妥。后来,他却把李子诚和宋教仁联在一起再想,偏又觉得这助选大有文章。

宋教仁热衷政党政治政党内阁,国民党成了大党,国会成了国民党的天下,宋教仁是实际上的国民党党魁,他自然要组织自己的内阁了。噢,他还是从这里徐徐地寻一条路,朝着最高峰走去。

可对宋教仁他却觉得是杞人忧天,毕竟宋教仁人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且国民党成分复杂,不足为惧,但是李致远却不一样,他有钱,单是陇海沿线卖地所得,就是一笔数目不菲的巨款,更何况还有公司为他挣着银子。

一直以来,在中国便没有几个人能集军力、财力、权力为一体,也就是他袁世凯能集军、财、权于一体,可偏生李致远也是这样的人。

而且相比于宋教仁,李子诚更会收买人心,无论是耕者有其田或是实业保护,亦或是的考裁撤厘金、减免苛捐杂税,这无一不是收买人心之举,他是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总之,他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只要能让对方感兴趣就行,可也正是这些话,让他越来越显出赢得这次国会补选的可能。

“李致远,当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在徐世昌来后,袁世凯不无感慨的说道。而徐世昌则点了点头,虽说他这国务卿算算已经没日子了,可他依还是尽心尽力的为袁世凯出计划策。

“本来就是一人物,只不过大家伙觉得他太年青,所以也就不像个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