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司机朝着后视镜里看了一下这个客人,客人有吩咐,当司机的他自然需要遵从。而之所以要让司机开慢点,只是因为范奕晖,想在借着这个机会,先走马观花似的打量一下民国元年起,便在国内声名渐响的连云港。
“这不仅是一座车站,同样也是一座城市,十多万人在这座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中生活式作,其中大半是在公司下属的近百家企业中工作,数以千计的工人,乘公司火车前往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的矿区工作,而他们居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或许你以为是上海的闸北的棚户,可事实上呢
在连云港的工人们住在路面平整的街道两旁整齐划一的砖房内,有精心修整的草坪,屋内有清洁自来水,还有从炼焦厂传来的炼焦副产品煤气,密集的煤气管道通往连云港的千家万户,这里完全淘汰了煤球或柴火,只有煤气这种清洁的燃料,而这些管网无一例子外的是通过连云港的下水道系统连接着连云的每一栋建筑。
而且于此同时,令人尊敬的李致远先生,还把连云港一个高效节约的典型。为了不浪费,污水在城外的人造沼治中加以自然处理,用做附近农田的肥料,田里长出来的粮食蔬菜又运回城内卖给居民。废弃木料木屑用做锅炉燃料,废水则再次灌入城外几个人工小湖中。
请想象一下,一个以美观、和谐、完整为主导思想而兴建的有十万人口、设施完善的小镇;一个被亮丽的鲜花和绿绒般的草坪包围起来,由漂亮的公园、小巧的池塘和精美的园林点缀其间的小镇。
一个遍布着一幢幢颜色艳丽、有益健康、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的住宅的小镇;一言以蔽之,一个消灭了一切丑陋、纠纷和邪恶,慷慨提供了一切能给人们带来自尊、节俭、清洁、道德的现代中国城市”
这是范奕晖看过的一篇报道,在报道中,记者极尽赞美之词的称赞着公司和连云港,那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看到的报道,也正是因为那篇报纸,在回国前,他便毫不犹豫的向公司寄出了简历,在等待回复时,他同样关注着这座城市,相比于这里的工厂,在美国,范奕晖看到更多的却是对这座城市的介绍,似乎在美国人看来,这里的工业是不值一提的。
无论怎么看,连云港或许都是世界上最年青的城市,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年青,正是因为他建于一片荒地之上,所以城市建设起点很高,由德国人规划设计的城市,仿照欧美等国首都建造的城市,这里的人均占有绿地2400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而且连云港拥有多项亚洲甚至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站,以及遍布全城的广播网,亚洲第一个全面普及抽水马桶的城市,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普及管道煤气的城市。亚洲第一个规划地铁的城市,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电线入地的城市,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
但对于这一个个第一,范奕晖却不怎么关注,他更关注的是这座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工业,事实上,之所以选择这里,除去良好的居住环境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里的工厂,只有在这里,他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美国所学,能够把“个人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当汽车在街道上行驶着的时候,他看到道路的悬空有一块钢铁制标语牌。
“美好的生活,由努力工作所创造”
道路两旁是一棵棵十几米高的树木,树叶茂密、遮住了天空,绿荫笼罩的柏油路上,映着的林荫伸展在汽车前面,只看这树,很难想象这是一座新城,虽然是第一次来连云,但范奕晖还是知道,这些树木大都是异地移栽的。
朝路边看去,林园式的学校、图书馆,一一闪在车后。在这一刻,踏进这座城市中,范奕晖突然生出了一种身处美国的错觉,朝路边看去,他只看到,街道的中心是鲜花盛开的花坛,人行道两侧是高大浓绿的树木,一片片被绿地环绕的红砖住宅小区整齐干净。
从后视镜司机看到这个人欣赏的神色,便有些得意开口说道。
“先生,您觉得这里怎么样”
“很漂亮”
范奕晖如实的回答道,在火车上,他所看的是一座一座沿线的城市和村镇,都是那些凌乱、破旧而低矮的土屋,街道上神情呆滞的百姓。
可是在铁路转入陇海线之后,一切都变化了,似乎像是进入两个世界,这种世界间的差距,甚至不亚于闸北与租界的差距,一个天一个地的差距。
他的回答让司机的脸上露出一些得意。
“那是,俺们这是全国最好的”
在司机得意的说到最好时,汽车转入更为宽大的,大约二十多米宽的柏油路上,晴朗的阳光透着并不算高大的法桐树射了下来,树的后面是宽敞的自行车道,再就是人行道,人行道两侧,耸立着一栋栋至少3层以上的楼房,楼房前挂着的各种招牌:酒馆、饭店、剧院、百货公司、粮店、杂货商店,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街市,而在马路两侧,随时可以看到神情祥和、面色红润的妇女在人行道上行走着,不时进出着商店,主街上喷着水花的洒水车缓缓的迎面驶来。
汽车驶进另一条路,在一座高达六层的欧洲式样的酒店前停了下来,司机回头看着客人。
“先生,你可以先去房间里休息一下,如果您是来应聘公司的职务,那么只需要拿着公司的通知书,就可以直接入住了,这座酒店公司长年为新来职工预定了房间”
这时车门被宾馆服务员打开了。
“欢迎光临”
服务员礼貌向客人问着好,与此同时司机也下了车,找开后备厢,取出了这位杨小姐带来的手提箱交给一旁的服务员。
“请问,银行在什么地方,我想换一些淮海券”
在大堂服务台前,办理了入住手续之后,范奕晖从行李箱内取出一封银元,原本也许他会带上那些外国银行发行的纸币,可他曾从报道中得知,在这里只有一种货币可以流通,就是淮海券,这里的商铺只收淮海券,至于其它货币,纸币,一率拒收,外国银行纸币,甚至连淮海银行都拒绝兑换,而且即便是银元也很难流通,没有淮海券,根本就是寸步难行,所以每一个人来到这,往往都是首先兑换淮海银行的银元券。
而相应的淮海银行的淮海券在江苏、安徽、河南甚至山东、湖北等地非常硬通,其硬挺完全不亚于欧美银行券,因而受到商人们的欢迎,银行、钱庄也乐意接受这种刚推出半年的银行券,在淮海储蓄银行,可以直接换成银元或者外汇。
之所以大家相信这种银行券,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在连云港的总行,设有一座大型“地下金库”,金库内存放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外汇,只要各行需要,随时可以调出数千万两的现银,任何人,都可以在银行上班时间,都可以排队进入银库参观,别说是平民百姓,就是达官富豪,怕是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金银。
任何人只要进入金库就能感受到淮海银行的财力,自然而然的就在心里产生一种淮海银行财力雄厚的印象,商业银行的信用基于其财力,而淮海储蓄银行正是凭借着让人参观银行金库,把自己的财力传播出去,而后让市民相信这家银行的信用。
“先生,如果您需要的话,可以在这里兑换公司券”
大堂经理在回答时,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兑换货币同样是酒店的服务功能之一。
“先生,您需要零钱吗”
在一旁的职员清点银元时,大堂经理面带笑容的询问道,随后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