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的发展,铅笔也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因为其便捷使用的特性,迅速走红市场。
铅笔的制造不算困难,但想制作的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笔芯原料是石墨,不同颜色就用不同颜色的黏土。但想制作成后世那种可以拿小刀削皮的铅笔,可真真不是简单工艺。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铅笔主要是机械手工制作,即石墨和粘土混合后制成条状,然后通过小机械把加工成长条圆柱形的木条切开,再以旋转方式旋出一个放置笔芯的条坑,最后夹紧用胶水{鱼漂胶和动物皮胶制作的}粘合。
这样搞出来的铅笔用是能用,但经常会松动,因为机械精度问题,往往需要进行工匠进行二次加工{磨去不均匀凸出的地方,至于凹下去则用混了糯米汁的黏土压平}。而且,成本相当高,在民间普及不开,学校孩子也用不起那么高级的,大多是用手拿着墨条写最多自己找皮、废纸、小木片夹一下,以至于写的时候把手弄得乌黑黑。
不要小看铅笔的工艺流程,中huáguo如果不能完善精度刻画和胶水这两个技术瓶颈,百年内是别想大规模机械制造后世那种铅笔。
谈其精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从中huáguo制定了新计量单位后,物理研究所就一直致力于把精度问题改善谈不上解决。不然就无法应用到很多需要精密加工的机械上去。
造铅笔、造钱币、造子弹、造炮弹、造滚珠铁丸、造车轮、木头切割、铁钉、铁丝、螺母、纺纱机、织布机、玻璃罐、机床、蒸汽机、船舶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需要精度这个玩意。
所以,刻线机、元素表、是物理和化学两个研究所最为核心的研发项目,所有下辖研究所、研究组都在为这两样东西努力。
中huáguo目前不是造不出刻线机,而是公差太大。刻线机上哪怕差肉眼都分辨不出的十分之一个毫米,应用到生产上都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而刻线机这种玩意又必须依靠原始计量工具来制造,后者不准,那前者更不准。后者稍微准了,前者才能更准。所以,只能慢慢地“磨时间”不断试制,直到磨出一台令人满意的“正版”机器。
要知道在zhng拿出圆珠笔上那个“小广告”之前,市面上的用的计量工具基本上是布条,专业点就用木尺和铁尺,那个公差简直不忍直视。
总而言之,即便zhng现在不催促,那么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精度的要求,刻线机这种玩意也定然是要出现的。
不然商人们就要抓毛了,螺丝螺母是好用,但往往坏了就得重新买一对儿,甚至整个车轮器械都得重新换,这尼玛谁愿意啊
另外则是化学基础元素表了,没说的,这玩意急不来,只能靠着不断地找矿石进行实验{无非就是酸碱、干馏、分馏、蒸馏之类}。
说到这,材料化学那几个组似乎是捣鼓出了一种比高碳钢更坚硬耐磨的新合金钢,是根据元武陛下“乌兹钢”的建议方向研发的。具体那玩意到底是钨还是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zhng知道后世灯泡里的钨丝,自然能推断出这玩意的熔点一定更高,所以还是不难区分的。至于另一种从“无名异”{宋朝人编的开宝本草,后来修编为证类本草}金属矿石中搞出来的还原物是不是锰他找谁问去反正没名称,叫二大爷都行。
不过最终还是有了名称,古人既然称它为无名异,研究员们直接给它造了个新字“金异”,读yi第四声,并且加入了正在编修的中华字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