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八点钟的日光,暖熏怡人,普照在被平整的令人感到身心愉悦的杭州湾出海码头上。
码头上也不像过去那边到处是杀鱼卖鱼的、卖果子的、卖肉包的、卖竹筐等等小贩,而是被数个超大型仓库占领。每个仓库都横长超过百米,宽长超过二三十米,整齐有秩地平齐对准,如中学课本里四四方方的方块形。
这些仓库的中间留出了足够十余辆马车通行的宽敞道路,俱是块状砖石铺的路,砖石的缝隙间则是灌了三合土。
哦,如今不叫三合土,叫水泥了。
仓库群的外面则是一个繁闹的市场,分渔产市场和餐饮娱乐和商贸公司集合的大街道,隐隐在杭州郡东郊外和沿海一带形成了另一个大城镇。
中huáguo施行近海xiànzhi滥捕政策后,小渔民基本上是失了业,取而代之的则是商人们才买得起的大海船,载着十几二十来人开到五百里外的海域捕鱼,每次去个十多天半个月,回来便是数十吨的渔货。
比起散户渔民,商人们由于规模大,渔产品不但种类多,价格也相对较低,很快就把散户渔民给挤压的没有了生存空间。
失业的散户渔民只能加入到商人的大渔船中或者撑船游荡在码头éi,向由于码头规模不大被暂时禁止入港、等待排队的大船们兜售灌装淡水、水果、肉蔬等食物,早出晚归地赚些辛苦钱。
码头上有几家专门的杀鱼厂,雇佣附近的大龄男人和妇女,流水线杀鱼作业使得生产非常效率。处理下来的鱼碎集中卖给商人们,商人们拖回去后晒干磨粉,配上其他的作物,可以当做饲养牲畜的精料批发卖给中间商人,中间商把精料卖到全国各地的畜牧农场主手中。
所以,你可以发现在码头附近的城镇上,工厂非常少,大多是临时处理渔货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厂。而做中间商的贸易商人公司却是越开越多,大的有几十个员工,小的有四五个员工,涉及到五的花八门行当应有尽有。
日本、高丽、占城、李朝交趾、蒲甘等国家的商人来到中huáguo,不用去其他地方,只用往聚集着餐饮娱乐和贸易公司的城里去,就能很方便地从商人们手里买到他脑袋里能想到的任何货物。
贸易商人们往往和深入内陆的工厂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有无存货心下清楚,拿到订单后在数日间便能给出确切回复,并且安排生产和出货。
这几年朝廷革新力治,商人们拾柴堆火节节高,东京{杭州郡}的市级道路和城区道路修得四通八达,清一色的碎石砂土路{夯实},再不会因为雨季而交通难产了。
每个道路口,都设有指示牌,标明着方向的同时,也会把一些有实力地位的商人公司挂名上去光这个广告费,就是杭州郡不小的一笔财政收入。
不但如此,朝廷还在每个人口较为密集的小区、借道上设置广告牌,可以张贴一些商业广告和朝廷新颁发的政策。这又是一笔收入。
商人们对此是佩服的,朝廷越来越会赚钱了,偏偏这钱还赚的叫人心甘情愿服服气气的,商人们即便嘴里抱怨几句,但却毫不吝舍地打这些广告以增强自己的名声和公司业绩。
不过,城市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造价昂贵且容易引发火灾的木料建筑是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则是砖石和木料混搭的建筑,坚固防火又不失美观,且人住进去冬暖夏凉,比起木头房在雨天阴暗潮湿强了不止一筹。
如今你在沿海商业繁闹的城镇中走动,已经看到街道上不说一尘不染,但至少也整洁干净了许多。时常有穿着一身棉布绿衣、头戴大圆帽、腰挂佩刀手执裹皮黄棍的警务员列队巡逻,逮到一个敢乱抛垃圾的便是一顿狠训和罚款。不听话的,直接拖进警务署里关几天,出来还得给整条街道打扫卫生劳役十天半个月。
垃圾分作三类,可以加工成饲料或者农肥的桶装食物碎渣、可以造纸的纸、木、布等、可以回炉重造的腐锈铁器类。街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垃圾篓和垃圾桶,每天都有商贩沿街挨家挨户地收购剩饭剩菜{积攒到半桶或者一桶}。
这样的生活环境改变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生病的人少了,城镇不会动不动就闹火灾,四通八达的道路再也不会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百姓们买东西都很方便地到某个集中地购买,因为店铺众多缘故,价格也非常实惠。
朝廷虽然各种要求繁多,处罚力度大,但对于安居乐业的百姓们来说,无疑是极好的。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