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用人体制(1 / 2)

水浒大宋 树者 1053 字 2023-09-28

秦桧为什么对跋涉千万里远去高昌任职心满意足那是因为元武陛下的确是有意在培养他。

给他随性带了一大批新科考刚入公职的年轻人和从基层公职中成绩出色的公吏,秦桧稍加了解,就发现这批年轻人的家庭背景很不简单,家里大多是富商或者各地主政官员和朝廷文武文武官员的优秀子弟。

把这一群本身就才能不错的年轻人带去高昌行省,万一做出政绩,秦桧第一个要倒霉。

这些子弟背后的家族势力能容忍家族子弟在朝廷里颓靡吗不可能,定然会想法设法给他们添政绩晋升。子弟们也会借用家族资源为自己创造政绩,拉投资发展当地经济民生项目,间接影响朝廷政策的倾斜。

不但秦桧能猜出来,朝廷体系中有头有脸的官员们也都猜出来了元武陛下的心思,这是要绑着他们和民间大商人们去开发大西北啊,而交易的筹码就是公职优先晋升的资格。

事实上,朝廷体系中已是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和意识,即:愿意去往西北、西南的公职人员,仕途晋升会优于东部沿海地区。

无论从磨练家族子弟的方面考虑,还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方针,朝廷大臣们对此都没什么意见。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想,让孩子去贫困地带锻炼锻炼不失为良策。

至少,在元武陛下活着的年代里,这个晋升政策是绝不会受到动摇的。等元武陛下回归道祖,这个政策应该也成熟并且形成明面上的规矩了。

假设陛下能再活四十年{七十岁},内阁至少要经历四轮到八轮换血。开国前几年的基层公职人员会在中华十年和中华二十年的这一段时期内主掌国家的命脉,那个时候,陛下也不过四十岁来岁,正当盛年。

所以啊,这是个大趋势,稍微有点脑子的官员和商人都不会排斥家族子弟前往西北任职,把朝廷政策和民间商业资源往西北转移。

那么,张某人的小心思也就满足了。

内阁愈发地对元武陛下感到无奈和佩服,这厮看似文墨不通,但小手段和“软刀子”使得贼精明。看似整天偷懒和不务朝政,然而国家却偏偏发展迅速,把权利下放出去,让大臣们心甘情愿地快乐并忙碌着。

最近一段时间,zhng在帮秦桧物色随行去往高昌行省履职的公职人员中,愈发感到在宫中办事的不方便身边缺少专职秘书。

皇宫中留在他身边办公的秘书自然不能是男人,所以只能调派几个文墨功底深厚的使女前往秘书总署里培训,暂定为五名,还得让内务署培训一番保密制度。

内监总管刘灯其实也能胜任,但其是内监总管,管的事也多。而且元武陛下明言没打算再发展“太监”这种生物,所以就没选他。

对于太监们来说,这是他们能留名史书的最后一个朝代以后不知道所以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既高兴又失落。

太监不能人道,是残缺之人,受尽冷眼和非议。好在宫中元武陛下都把他们当“人”看,所以还算比较幸福,至于在宫外的太监,大多被陛下特别赏赐了一笔钱,从慈善教会里收养个“义子”传承香火,安安稳稳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