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福建行省、两浙行省落入政权之手的五年前,他已经是专门组织了一批人用以收集中原大陆沿海地区的气候。\
用后世的话说,中华国是处于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当然,部分地区还沿海也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以夷州岛为出发点的话,向北最远可达库页岛,向西南最远可达印度南部的僧伽罗王国{斯里兰卡},这些地方的海洋气候都可以相对轻松地获得。
船队沿海越向西航行,速度就越慢,受海洋气候影响是一部分,主要还是因为补给点和要探索沿海暗礁的原因。
需要从大陆沿海探索出一条可行性商道来,那么不断地跟各地渔民总结水文地理和气候变化是必须的,而且船队本身也得尝试着在一些沿海陌生海域进行测量深度的行动,为吃水量更深的大船队同行提前做准备。
就好比日本海,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会变得干冷{干冷空气流入},降温降雪。尤其是往北航行的海域,接近西西伯利亚,海面会是结冰期,这个时期通常自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而6月以后盛行偏南季风,气温升高,降雨降雾等等。
这些气候通过当地的渔民,不是太难就可以总结出来,那么总结出各地海域的气候就是海军总署的任务了。
在蒸汽动力出现之前,船只只能依靠风力航行,因此熟悉海洋在每年的哪段时间里会刮西南风还是东北风是很重要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僧伽罗王国的半岛上设立补给点相当重要,毕竟海岸线那么长,船队一是需要维护保养去藻类寄生物和刷油防腐等等其二需要补充淡水、食物尤其是蔬菜,船员本身也需要适当地在陆地上放松下。
现在东南沿海的海商们已经是在从占城、蒲甘、爪哇、吉里闷地、苏门答剌、僧伽罗、泰米尔等数十个蕃族地区采购香料、宝石、金银、香油、药草、熏香、胡椒、石蜜、蔗糖等等。而商人卖的不过是国内泛滥成灾的棉布、瓷器、丝绸、佛像品{从各大寺庙收缴的}、玻璃罐头{保质期甚至能达到一年以上}、等等。甚至,商人们还得到朝廷允许,可以出售一些类如矛枪、皮甲、弓箭的军械给“友好”的部族小国,帮助他们之间进行战争厮杀。
总而言之,对中华国周边国家,就是沿用后世英国那一套玩法,挑拨其地民族矛盾,暗地支持叛军打仗,倒买倒卖军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军事介入从而名正言顺地以军事调停分割出战略要地。
当然,火器现阶段是绝不能卖给他们的,最多买卖弓箭皮甲矛枪之类,连弩都很少卖,而且卖家也是国营镖行海商公司。
收集海航气候和水文地理是需要庞大的组织机构和人手,光朝廷是很吃力的,所以海事公署也把任务下放给海商们,让他们沿海航行到陌生海域一定要做记录。
海事公署里的水文气候地理资料十分重要,比之军器监也不遑多让,在无朝廷允许的情况下,严禁把这些资料泄露给沿海一带大食国等西域商人们。
让中华国的海商们能多吃一段独食自然是好的,等到稳定商道后再把海路商道资料给与这些西域商人,加强贸易额。
gu903();依照张某人的估算,从天竺国南部到大食国沿海商道的探索最多再花个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