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市场上的粮价跌到12分钱一斤,而人均工资却是每月12元,普通人每月吃45斤粮食,也就只花不到六角钱,算上肉蔬之类,温饱最多花费一两元钱。
这也难怪粮食贱价,难怪百姓不愿意种地。
教育乃百年大计,商业乃是兴国大计,农业更是立国之本。
针对这个现象,内阁只能出台政策,调整粮价到014角钱每斤,同时继续增开酒厂刺激粮食消耗,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
而且,朝廷着令各地官署进一步深化土地改革,把散田现象整治成连成片、带的整田,配合农场主们实行承包制度,并完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鼓励百姓继续开垦荒田,在非良田里翻地培育土壤种植苜蓿、芝麻、胡椒、胡萝卜等经济作物。
话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畜牧业,苜蓿这类经济作物还是很有市场的,是农政总署大宗采购的项目之一。另外,北方大豆、高粱、小麦由于农场主的投资种植,目前也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
可以预见,未来几十年内。以汉族人口数量,粮食会一直处于饱和溢出的状态。需要把粮食生产成酒水之类,刺激内需消费。
提到酒,就不得不说蒸馏酒。这种酒早就在民间出现,只不过一直没普及而已。
朝廷针对性开发之后,这款酒在北方尤其是军队中大受欢迎,不但如此,蒸馏酒也是未来军工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乙醇、乙醚}。
对国家城镇乡村整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修建公共厕所和粪便池,这玩意在眼下作用巨大,既可以生产硝土制造火药,又可以堆肥农田改善土质。
其二,就是在各地修建水利灌溉工程,雨水多的南方就多修排水沟,扩宽河道。雨水少的北风就修建蓄水池,在雨季多储存雨水。
对民间来说很可能要上百年才能普及的工程项目,但在朝廷工建总署的指挥下,仅仅才三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可以说,新兴的农场主资产阶级就是因为国家大力发展水利灌溉的政策下,才愿意投资在这个行当的,毕竟要是让他们自己负担修建的话,是一笔极大的花费。
前两年的畜牧政策,让得国内鸡鸭鹅猪牛羊骡驴马畜牧业得到了发展,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介入和完善,畜牧产业也是蒸蒸日上,极大丰富了百姓的吃喝生活。
其实以这个时代的环境,前朝宋国畜牧业不该如此颓废的,坏就坏在制度上。宋国虽然鼓励民间百姓养牛,但朝廷的畜牧监实在是渎职,只顾着表面工作,没有做出应有的作用。
而且,不把畜牧业下放给商业,光靠百姓散养方式根本难以普及开来,毕竟百姓没有兽医们对牲畜熟悉,配种都得找当地衙门帮忙。以宋国衙门的,配种收费极高,搞得很多百姓都心怀怨恨。
中华国不论是当初的两浙和福建辖地,还是后来开国,一直实行的政策都是以低价帮百姓配种,而且畜牧司养有专门的种牛、种马、种骡等等,派出技术员到基层乡村为百姓们服务。
所以,目前国内的驴、骡、猪、羊的数量还算是可喜可贺的,牛、马畜牧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前景灿烂。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