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开国以来休养生息的一年里,北地边境虽然没有大动作,但小打小闹的战斗却是每一天都在发生。
燕云行省的北部军区统帅少将军长贵武,严格执行军部的战略,利用长城牢牢扼死金国骑军通过燕云边关进入关内的心思。
关外的游民民族想要进入关内中原,最主要的关口就是古北口。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长城之所以能抵御住游牧民族,主要是针对骑军,城墙都是修在山头之上,关外为高山密林和险要陡坡,步兵能勉强爬关,但骑军是难以冲上来的。
失去了战马,以游牧民族的兵力数量和装备,就算没有火器,中原汉族也能把他们打得找不着回家的路。
北部军区的大部军队就牢牢地扎在关口处,稳如泰山,金军除非是犯傻才会选择从燕云一带攻打。
燕云以西,原属辽国西京道,整个西京道都是地处长城关内,是金军目前主要的活动地带。这一大片地区是中华帝国必须要抢回来的,同时也是金国绝不愿意失去的战略地带。
若是让汉人攻下了西京道,长城天险将会彻底堵死塞外民族的进军路线,若想打进中原,除非是汉人内部再一次发生内乱。
从历史上看,每逢汉人占领东胜州以东的关内地带,就是塞外民族四分五裂、穷困潦倒的时代。秦、汉、晋、隋、唐,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目前辽国西京道上,种师道亲自坐镇太原府,而负责前线战事的则为麟州杨家军。当然现在没有什么折家军、杨家军、种家军的叫法了,统称为西部军区。
杨家乃是镇守西北的将门之家,这一家几代人在抵抗党项人和契丹人的事业上真可谓是抛头颅、洒热血,曾经险些绝了后。对待这一门英烈,也毫不吝舍赐予他们名誉,把杨家当代家主杨文广御赐为大校军衔,领师长军职。
整个中华帝国的四十多万常规军,就只有三位少将军衔和八位大校军衔的将领,杨文广可以算是武将排名第五号的人物。能坐到这个位置,杨家历代可算是属他为第一人。
对于朝廷军改,杨文广是大力支持的,虽然失去了对军队的实际掌控权,但只要顺服朝廷的军部管辖,他依旧可以带领自己的老部下们上阵。
在原杨家军基础上进行扩充和军改后,杨家军改名为西部军区第三混编师,拥有将近三万兵马。装备了火器,又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训练,第三混编师战力早已今非昔比。
第三混编师是专门负责“河内行省”的战事,光从这个新行省的名称,杨文广就能看出当今元武陛下对河套一带的野心。对于水草丰茂的河套畜牧地,他杨家历代又何尝不是野心勃勃呢。
目前在辽国西京道上,有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坐镇的五万大军,中华帝国亦有将近八万大军压在朔州、应州、蔚州上,与金军进行摩擦。
gu903();在后者的八万大军中,朔州和蔚州是处于种师道和贵武的防御地带,只守不攻,负责东西左右两翼掩护和牵制。而负责拓展和主动进攻的,只有杨文广这一路地处应州的三万人马的第三混编师。